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78
词典
1
分类词汇
77
共77,分6页显示
1
2
3
4
5
6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蚁狮
蜉蝣
蝉蜕
蝌蚪
螟蛉
尺蠖
野蚕
蝗蝻
蝤蛴
灯蛾
蛴螬
阜螽
毛虫
蛆虫
夜蛾
《国语辞典》:
蚁狮(蚁狮)
拼音:
yǐ shī
泛指脉翅目蛟蛉科昆虫的幼虫。腹部椭圆形,颜色灰暗,上覆棘刺,下颚状如镰刀,坚强有力。常掘出深二点五至五公分、宽二点五至七点五公分的漏斗形沙穴,自身藏在穴底,仅露出大颚,等待小昆虫滑落沙穴,再加以攫捕,吸乾体液之后,再将之抛出穴外。成熟后吐丝和沙为茧,在其中化蛹。成虫有四枚窄翅,不擅飞翔。
分类:
昆虫
幼虫
腹部
椭圆形
《國語辭典》:
蜉蝣
拼音:
fú yóu
1.动物名。虫类。长六、七分,头似蜻蛉而略小,有四翅,体细而狭。夏秋之交,多近水而飞,往往数小时即死。也作「浮游」、「浮蝣」。
2.《诗经。曹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蜉蝣,刺奢也。」首章二句为「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分類:
蜉蝣
虫名
浮蚁
微小
浅薄
幼虫
狂妄
生命
酒面
人
水中
文辞
泡沫
成虫
绿色
有四
《國語辭典》:
蝉蜕(蟬蛻)
拼音:
chán tuì
1.蝉自蛹状幼虫化为成虫时所脱下的壳,可入药。也称为「蝉衣」。
2.比喻解脱、卸除。《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今已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
3.比喻人脱去肉体躯壳,得道成仙。指死亡。唐。
贯休
〈
经旷禅师院
〉诗:「再来寻师已蝉蜕,薝卜枝枯醴泉竭。」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实未尝死。」
分類:
形同
脱胎换骨
摆脱
洁身
自幼
身高
幼虫
蝉蜕
贫贱
就新
高蹈
成虫
获致
同流合污
修道
功名利禄
高成
成就
成真
羽化
仙去
入药
《漢語大詞典》:
蝉壳(蟬殼)
蝉自幼虫变为成虫时所脱下的壳。 北齐
颜之推
《
颜氏家训·名实
》
:“夫神灭形消,遗声餘价,亦犹蝉壳虵皮,兽迒鸟迹耳。” 明
李时珍
《
本草纲目·虫三·蚱蝉
》
:“凡用蜕壳,沸汤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过,晒乾用。”参见“ 蝉蜕 ”。
分類:
自幼
幼虫
成虫
《國語辭典》:
蝌蚪
拼音:
kē dǒu
蛙或蟾蜍的水生幼体。背面黄褐色或黑色,体椭圆,尾大而侧扁。大多为草食。成长时先生后肢,寻生前肢,尾渐缩小至不留痕迹,最后变成蛙或蟾蜍。也称为「科斗」、「蝌子」、「悬针」。
分類:
蝌蚪
蝌蚪书
蟾蜍
幼虫
《漢語大詞典》:
蝌蚪书(蝌蚪書)
古文字体的一种。笔画多头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称。 清
姚鼐
《篆秋草堂歌赠钱献之》
:“ 鲁 壁再传蝌蚪书,相传竟断 卫 伯儒。” 清 沈起凤
《谐铎·荆棘里》
:“老人挈 周 登舟,达岸,岸上树廉石,鐫金碧大字,类蝌蚪书, 周 不能辨。”参阅
《
尔雅翼·释鱼三
》
。
分類:
蝌蚪书
古文字
笔画
多头
头大
蝌蚪
《國語辭典》:
螟蛉
拼音:
míng líng
1.动物名。一种害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其类别甚多。也称为「青虫」。
2.蜾蠃常捕捉螟蛉来饲养其子,古人误以为蜾蠃养螟蛉为己子,后因称养子为「螟蛉」。《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
分類:
蜾蠃
幼虫
螟蛉
误认
鳞翅目
昆虫
养子
《國語辭典》:
尺蠖
拼音:
chǐ huò
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目尺蠖蛾科。尺蠖蛾的幼虫,寄生于树木间,以枝叶花果为食。行动时身体上拱,屈伸而行,似人以手丈量距离,故称为「尺蠖」。
分類:
尺蠖
幼虫
体柔
柔软
细长
屈伸
《國語辭典》:
野蚕(野蠶)
拼音:
yě cán
动物名。蚕的原种,形似家蚕,呈黑褐色,居于樗、桑、柞等树上,食其叶,结茧时捲叶包裹自己,其茧丝可织绸。
分類:
野蚕
昆虫
野生
家蚕
相似
幼虫
黑色
长毛
《國語辭典》:
蝗蝻
拼音:
huáng nán
蝗虫的幼虫。状似成虫而翅短、体小、头大。经过四、五次蜕皮后变为成虫。
分類:
蝗的幼虫
幼虫
成虫
小头
头大
《國語辭典》:
蝤蛴(蝤蠐)
拼音:
qiú qí
天牛及桑牛的幼虫。因其体丰润洁白,故古人用以比喻妇女光滑柔腻的颈项。《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分類:
天牛
幼虫
色白
身长
美女
女子
《国语辞典》:
灯蛾(灯蛾)
拼音:
dēng é
昆虫纲鳞翅目灯蛾科的泛称。幼虫体多毛,以杂草、杂木之叶片为食。成蛾在夜间活动,喜扑近灯火,如谷蛾、麦蛾等,故称为「灯蛾」。也称为「扑灯蛾」、「飞蛾」、「附炎」。
分类:
昆虫纲
鳞翅目
幼虫
《國語辭典》:
蛴螬(蠐螬)
拼音:
qí cáo
金龟子的幼虫。长寸许,体肥色白,以背滚行,触物即蜷曲。生活于土中,以植物的根茎为食,常危害农作物。也称为「土蚕」。
分類:
蛴螬
金龟子
幼虫
土中
植物
根茎
等为
《國語辭典》:
阜螽
拼音:
fù zhōng
蝗虫的别名。参见「蝗虫」条。
分類:
蝗的幼虫
幼虫
《國語辭典》:
毛虫(毛蟲)
拼音:
máo chóng
1.旧时称老虎为「毛虫」。《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刘歆言传曰时有毛虫之孽。说以为于天文西方参为虎星,故为毛虫。」汉。王充《论衡。遭虎篇》:「夫虎,毛虫。」
2.蝶类或蛾类的幼虫,身体细长而柔软,呈圆筒状,外表分节,每环节的疣状突起上簇生长短毛,颜色视种类而异。也称为「毛毛虫」。
分類:
方言
兽类
牲畜
幼虫
毛虫
《國語辭典》:
蛆虫(蛆蟲)
拼音:
qū chóng
蝇类的幼虫。比喻专做坏事、卑鄙下流的人。
分類:
蛆虫
幼虫
人
厌恶
东西
渺小
无用
《國語辭典》:
夜蛾
拼音:
yè é
动物名。鳞翅类,出游概在夜间,前翅有内缘脉二,在外方者短,第二脉从中室之半途支出,第十二脉颇长,后翅亦有内缘脉,第五脉从中室外侧之半支出,亦有缺之者。
分類:
许多
夜蛾
蛾子
英寸
欧洲
和美
巴西
红色
黄色
并且
对比
黑色
和白
色泽
白色
条纹
幼虫
阶段
行军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