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并命(併命,並命)
共命运;同死。《宋书·索虏传》:“我与此城并命,义不使此城亡而身在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 王元绍 ﹞为兵所围,二弟争共抱持,各求代死,终不得解,遂并命尔。”
(1).犹言捐生。《后汉书·西羌传》:“今国家无德,恩不及远,羸弱何辜,而当并命!”《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元年》:“人谁不死,正恐不得其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
(2).亡命;逃亡在外。《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吾父忠於国家,知我必欲报仇,故使并命於 楚 ,以絶后虑。”
併命:1.拚命,舍命。《旧五代史·明宗纪一》:“吾王命我取 葛司徒 ,他士可无併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自和议成而军士灰心,敌益狂狡,遂有四忠併命之祸。”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闻 戚 娶女,鬱怒填胸,立刻拏舟至城,将与女併命。”
(2).比喻尽最大的力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或有不轨之徒从中鼓煽,强者併命于寻仇,弱者絶望于逃死,众志一暌,全体瓦裂,终非国家福也。”
並命:1.一同受命。《礼记·内则》:“毋敢敌耦於冢妇,不敢并行,不敢並命,不敢并坐。” 孔颖达 疏:“并有教令之命。” 唐 权德舆 《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诗:“昔岁经过同二 仲 ,登朝並命惭无用。” 唐 张署 《赠韩退之》诗:“白简趋朝曾並命, 苍梧 左宦一联翩。”
(2).拼命。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某今日与人争不胜,已买刀藏腰际,将与仇者並命。”
(1).犹言捐生。《后汉书·西羌传》:“今国家无德,恩不及远,羸弱何辜,而当并命!”《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元年》:“人谁不死,正恐不得其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
(2).亡命;逃亡在外。《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吾父忠於国家,知我必欲报仇,故使并命於 楚 ,以絶后虑。”
併命:1.拚命,舍命。《旧五代史·明宗纪一》:“吾王命我取 葛司徒 ,他士可无併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自和议成而军士灰心,敌益狂狡,遂有四忠併命之祸。”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闻 戚 娶女,鬱怒填胸,立刻拏舟至城,将与女併命。”
(2).比喻尽最大的力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或有不轨之徒从中鼓煽,强者併命于寻仇,弱者絶望于逃死,众志一暌,全体瓦裂,终非国家福也。”
並命:1.一同受命。《礼记·内则》:“毋敢敌耦於冢妇,不敢并行,不敢並命,不敢并坐。” 孔颖达 疏:“并有教令之命。” 唐 权德舆 《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诗:“昔岁经过同二 仲 ,登朝並命惭无用。” 唐 张署 《赠韩退之》诗:“白简趋朝曾並命, 苍梧 左宦一联翩。”
(2).拼命。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某今日与人争不胜,已买刀藏腰际,将与仇者並命。”
《韵府拾遗 寘韵》:并赐(并赐)
宋史选举志淳化元年每科进士第一人天子宠之以诗后尝作箴赐陈尧叟至是并赐焉
《國語辭典》:并驱(並驅) 拼音:bìng qū
1.二马并排而行。《诗经。齐风。还》:「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2.并驾齐驱。比喻双方势均力敌,地位或才能不相上下。《晋书。卷一○五。石勒载记下》:「脱遇光武,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哀吊》:「班彪蔡邕,并敏于致语,然影附贾氏,难为并驱耳。」
2.并驾齐驱。比喻双方势均力敌,地位或才能不相上下。《晋书。卷一○五。石勒载记下》:「脱遇光武,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哀吊》:「班彪蔡邕,并敏于致语,然影附贾氏,难为并驱耳。」
《國語辭典》:并刀 拼音:bīng dāo
《漢語大詞典》:并缘(並緣)
相互依附勾结。《汉书·薛宣传》:“ 三辅 赋敛无度,酷吏并缘为姦。”《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盖保正一乡之豪,官吏有须,可以仰给,故乐於并缘以为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