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0,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并用
并作
合并
并进
并蒂
相并
并入
兼并
并力
并立
幽并
并从
并列
并起
并命
《國語辭典》:并用(並用)  拼音:bìng yòng
一起使用。如:「手脑并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陆贾》:「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晋。郭璞〈江赋〉:「咨五才之并用,寔水德之灵长。」
《国语辞典》:并作(并作)  拼音:bìng zuò
一起发生、出现。汉。枚乘〈七发〉:「榛林深泽,烟云闇莫,兕虎并作。」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國語辭典》:合并  拼音:hé bìng
由分散而聚合在一起。《文选。王粲。杂诗》:「人欲不可违,何惧不合并。」唐。韩愈〈与孟东野书〉:「各以事牵,不可合并。」也作「合并」。
《國語辭典》:合并(合併)  拼音:hé bìng
由分散而聚合在一起。如:「由于人员缩减,这两个单位被迫合并为一。」也作「合并」。
《國語辭典》:并进(並進)  拼音:bìng jìn
1.一起前进,不分先后。汉。东方朔〈答客难〉:「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三国魏。钟会〈檄蜀文〉:「镇西诸军,五军并进。」
2.同时存在,势力或地位不相上下。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辅弼之臣瓦解,而邪谄之人并进。」三国魏。曹囧〈六代论〉:「兼亲疏而两用,参同异而并进。」
《國語辭典》:并蒂(並蒂)  拼音:bìng dì
两朵花长在同一个花萼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内中有两个女子,双鬟高髻,并肩而立,丰神绰约,宛如并蒂芙蓉。」《红楼梦》第六二回:「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也作「并蒂」。
《國語辭典》:相并(相併)  拼音:xiāng bìng
相互兼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术闻之,必怒而攻备,公乃明诏刘备讨袁术。两边相并,吕布必生异心。」
《國語辭典》:并入(併入)  拼音:bìng rù
合并在一起。如:「由于手机的使用费未达收费标准,所以并入下个月帐单核计。」
《國語辭典》:兼并  拼音:jiān bìng
合并。《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遂伐灭吴,兼并其地。」《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强秦兼并,吞灭四隅。」
《國語辭典》:兼并(兼併)  拼音:jiān bìng
并吞。通常指土地侵夺或经济侵占。如:「战国末期秦始皇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國語辭典》:并力  拼音:bìng lì
合力、通力。《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明苏秦之约,厉荆轲之威,井力一心,以备秦然。」《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并力。」也作「并力」。
《國語辭典》:并力(併力)  拼音:bìng lì
合力、协力。《三国演义》第一○回:「三人密奏献帝,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韩遂为镇西将军,各受密诏,并力讨贼。」《水浒传》第一回:「只得聚集众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龟。」也作「并力」。
《國語辭典》:并立(並立)  拼音:bìng lì
1.同时存在。引申有地位相当,势力相等的意义。《晋书。卷四四。卢钦传》:「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傕性不测,况今两雄不并立,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如?」
2.并排而立。如:「他们两人在台上并立著。」
《國語辭典》:并立(併立)  拼音:bìng lì
接连矗立著。如:「去国十馀年,回来一看,只见高楼并立,市容变化很大。」
《漢語大詞典》:幽并
幽州 和 并州 的并称。约当今 河北 、 山西 北部和 内蒙古 、 辽宁 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三:“ 幽 并 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举子 尉迟匡 , 幽 并 耿概之士也。”金史·文艺传下·元好问:“歌謡慷慨,挟 幽 并 之气。”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排阁一少年,其气为 幽 并 。”参见“ 幽并儿 ”。
《漢語大詞典》:幽并儿(幽并兒)
古代 幽 并 二州多豪侠之士,故用以喻侠客。语出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借问谁家子? 幽 并 游侠儿。” 唐 杜甫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高生 跨鞍马,有似 幽 并 儿。” 朱琦 《狼兵收宁波失利书愤》诗:“迴军与角者为谁? 巴州 都士 幽 并 儿。”
分類:豪侠侠客
《韵府拾遗 冬韵》:并从(并从)
宋书符瑞志汉光武建武十七年十月凤凰五高八九尺羽毛五采集颍川群鸟并从行列盖地数顷留十七日乃去
分类:并从
《國語辭典》:并列(並列)  拼音:bìng liè
1.并排齐列,不分主次或前后。如:「这次期末考试成绩,班上同学有二人并列第一。」《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寇恂》:「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
2.同时存在。引申有地位相当、势力相等的意义。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三王异道而共昌,五霸殊风而并列。」
《国语辞典》:并起(并起)  拼音:bìng qǐ
一起产生、兴起,或共同发动。汉。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
《漢語大詞典》:并命(併命,並命)
共命运;同死。宋书·索虏传:“我与此城并命,义不使此城亡而身在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 王元绍 ﹞为兵所围,二弟争共抱持,各求代死,终不得解,遂并命尔。”
(1).犹言捐生。《后汉书·西羌传》:“今国家无德,恩不及远,羸弱何辜,而当并命!”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元年:“人谁不死,正恐不得其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
(2).亡命;逃亡在外。《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吾父忠於国家,知我必欲报仇,故使并命於 楚 ,以絶后虑。”
併命:1.拚命,舍命。旧五代史·明宗纪一:“吾王命我取 葛司徒 ,他士可无併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自和议成而军士灰心,敌益狂狡,遂有四忠併命之祸。”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闻 戚 娶女,鬱怒填胸,立刻拏舟至城,将与女併命。”
(2).比喻尽最大的力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或有不轨之徒从中鼓煽,强者併命于寻仇,弱者絶望于逃死,众志一暌,全体瓦裂,终非国家福也。”
並命:1.一同受命。礼记·内则:“毋敢敌耦於冢妇,不敢并行,不敢並命,不敢并坐。” 孔颖达 疏:“并有教令之命。” 唐 权德舆 《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诗:“昔岁经过同二 仲 ,登朝並命惭无用。” 唐 张署 《赠韩退之》诗:“白简趋朝曾並命, 苍梧 左宦一联翩。”
(2).拼命。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某今日与人争不胜,已买刀藏腰际,将与仇者並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