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犄角  拼音:jī jiǎo
1.倚靠、支援。《水浒传》第九一回:「统领水军船只,泊聚卫河,与城内相为犄角。」清。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左提右挈,共成犄角。」
2.角落。如:「墙的犄角长满了杂草。」
《國語辭典》:犄角  拼音:jī jiao
兽类的角。如:「牛犄角」。
《漢語大詞典》:离立(離立)
(1).并立。礼记·曲礼上:“离立者,不出中间。” 孔颖达 疏:“又若见有二人併立,当己行路,则避之;不得輒当其中间出也。”后汉书·皇后纪上·桓帝邓皇后:“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僂身自卑。” 唐 杜甫 《四松》诗:“别来忽三岁,离立如人长。” 仇兆鳌 注:“两相丽之谓离。”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千人离立,跂望颜色。” 清 黄景仁 《诗评·七则》:“二 鼂 宗 苏 参 黄 ,其沉峻刻鍊处,又公然有离立之势。”
(2).像凤一样地站立。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丹刻翬飞,轮奂离立。” 李善 注引《春秋元命苞》:“火离为凤。” 吕延济 注:“离,凤也。”
分類:并立站立
《國語辭典》:对立(對立)  拼音:duì lì
1.相对而立。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故事》:「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
2.两种事物互相敌对、排斥、牴触。宋。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至于对立鼎峙,雌雄所争,则必隆其委任,多其分画。」
《國語辭典》:角立  拼音:jué lì
1.卓然特立。《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2.并峙不相让。《宋史。卷四○七。吕午传》:「边阃角立,当协心释嫌。」
《漢語大詞典》:班位
(1).职官爵位;朝班位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公孙挥 能知四国之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晋书·李雄载记:“ 雄 时建国草创,素无法式,诸将恃恩,各争班位。”新唐书·百官志二:“内謁者十二人,从八品下。掌诸亲命妇朝集班位,分涖诸门。”
(2).并立。韩非子·存韩:“﹝ 韩 ﹞所以得与诸侯班位於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 秦 之力也。”
《漢語大詞典》:列峙
谓并立。 晋 左思 《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馀话:“京师之内,有亲卫诸兵;而四城之外,诸营列峙相望;此京师内外相制之兵也。”
分類:并立
《漢語大詞典》:骈植(駢植)
并立。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祠之上,两山墙立,丹碧之花叶駢植,与山升降。”
分類:并立
《漢語大詞典》:参体(參體)
(1).犹并立。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夫阴阳陶气,刚柔赋性,圆首方足,容貌匪殊,惻隐耻恶,悠悠皆是,但参体二仪,必举仁义为端耳。”
(2).谓体例相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详观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説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
《漢語大詞典》:齐竦(齊竦)
并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淯水:“﹝ 房阳川 ﹞水南道则有二石楼,相去六七丈,双峙齐竦。”
分類:并立
《國語辭典》:并立(並立)  拼音:bìng lì
1.同时存在。引申有地位相当,势力相等的意义。《晋书。卷四四。卢钦传》:「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傕性不测,况今两雄不并立,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如?」
2.并排而立。如:「他们两人在台上并立著。」
《國語辭典》:并立(併立)  拼音:bìng lì
接连矗立著。如:「去国十馀年,回来一看,只见高楼并立,市容变化很大。」
《國語辭典》:立定  拼音:lì dìng
1.停下不动。《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轿子冲著大门立定,只见大门里粉屏上贴著红纸朱标的『内阁中书』的封条。」
2.立意决定。《红楼梦》第七七回:「王夫人问之再三,他三人已是立定主意,遂与两个姑子叩了头,又拜辞了王夫人。」
《國語辭典》:鼎立  拼音:dǐng lì
三方如鼎足般对立。《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纲纪,晋有其政。」
《國語辭典》:峙立  拼音:zhì lì
高耸直立。如:「玉山国家公园群峰峙立,终年云雾缭绕,是台湾的胜景之一。」
《漢語大詞典》:排签(排籤)
并立的竹签。 唐 韩愈 《苦寒》诗:“将持匕箸食,触指如排籤。” 宋 范成大 《良乡》诗:“新寒冻指如排籤,村酒虽酸未可嫌。”
分類:并立竹签
《漢語大詞典》:两帝(兩帝)
谓两个天子并立。 晋 左思 《魏都赋》:“日不双丽,世不两帝。”
分類:并立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