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38,分130页显示  上一页  86  87  88  89  90  92  93  94  9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绿袍十年
分类词汇
载祀
岁祀
南燕
渑池会
佛类词典
一念万年
三千年一现
三年忌
三时年限
五五百年
五百年
六年苦行
四十八年
四十馀年未显真实
年忌
《分类字锦》:绿袍十年(绿袍十年)
唐书薛苹传苹治身觳薄所衣绿袍更十年至绯衣乃易
分类:俭约
《漢語大詞典》:载祀(載祀)
年。左传·宣公三年:“ 桀 有昏德,鼎迁于 商 ,载祀六百。” 杜预 注:“载、祀皆年。” 杨伯峻 注:“古人或称载,或称祀,或称年,或称岁,其实一也。‘载祀六百’为叙事语,载祀连言,复词也,谓 殷商 有国六百年耳。”《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庶事既康,天秩孔明。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载、祀皆年也……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分類:
《漢語大詞典》:岁祀(歲祀)
(1).每年在一定的时间祭祀。国语·楚语下:“是以古者先王日祭,月享、时类、岁祀。” 韦昭 注:“岁祀於坛墠。” 汉 刘向 列女传·鲁之母师:“腊日休作者,岁祀礼事毕。”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序:“兰蒸椒浆,岁祀罔缺。”
(2).年;年代。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唐 陈翰 《异闻集·王度》:“虽岁祀悠远,图书寂寞,而高人所述,不可诬矣。”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序》:“臣伏念所臆授凡有十七事,岁祀乆,遗稿不传。”
《國語辭典》:南燕  拼音:nán yān
朝代名。(西元398~410),与东晋同时的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德所建,据有今山东省东半部及江苏省东北部一带。后为东晋刘裕北伐时所灭。
《國語辭典》:渑池会(澠池會)  拼音:mǐn chí huì
战国时赵惠文王与秦昭王会于渑池,蔺相如使秦国无法以不平等的地位对待赵国的故事。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
《國語辭典》:渑池(澠池)  拼音:mǐn chí
1.河川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县西北。源自崤山,东流经渑池县新安县,至洛阳注入洛水。
2.县名。参见「渑池县」条。
一念万年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刹那一念之心,而摄万年之岁月无馀。
【佛学常见辞汇】
谓在一刹那之心念中就已摄尽了万年的岁月。
三千年一现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优昙华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文句四曰:「优昙华,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
三年忌
【佛学大辞典】
(行事)又曰三周忌,三周关,死后三年之忌日也。此日请僧设斋而祈追福。
三时年限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正像未)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悲经说末法为万年。说末法者惟此经。更无异说。正像之二时,诸经论所说不同,总有四种:一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之说,大悲经也。又杂阿含经言正法千岁。善见律言正像各千年。二正像各五百年之说,大乘三聚忏悔经也。三正法千年像法五百年之说,悲华经也。四正法五百年像法千年之说,大集月藏经,贤劫经,摩耶经等也。此中古来诸德依用正法五百,像法一千,末法万年之说。
【佛学常见辞汇】
指佛法在世的三个时期年限,诸经所说略有不同,大悲经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大集月藏经,贤劫经和摩耶经等则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像法一千,末法万年之说。
五五百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灭后五期之五百年也。一期各说一坚固,以示法之兴废。一、解脱坚固,谓佛灭后第一之五百年间。以正法盛,得解脱者多故也。二、禅定坚固,谓等二之五百年间。以虽无得解脱者。而禅定者多故也。三、多闻坚固,谓第三之五百年。以实行渐衰,唯尚多闻故也。四、塔寺坚固,谓第四之五百年间。以此时唯塔寺之建立为盛故也。五、斗诤坚固,谓第五之五百年间。废三学,唯以斗诤为事,增长邪见之时也。行之各坚固,故云坚固。大集月藏经十曰:「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
【佛学常见辞汇】
谓佛灭后之五个五百年,在每一个五百年中,各有一坚固,以示佛法的兴废。一、解脱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一个五百年间,因为正法兴盛,得到解脱的人很多。二、禅定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二个五百年间,虽然无人获得解脱,但是修学禅定的人很多。三、多闻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三个五百年间,真正修行佛法的人虽然稀少,但是喜欢听闻佛法的人很多。四、塔寺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四个五百年间,世人很喜欢建立佛塔和寺院。五、斗诤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五个五百年间,戒定慧三学已被世人遗忘,唯以斗诤为能事,是增长邪见的时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五五百年者,乃如来出世正、像、末法之年数也。谓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今以二千五百年,分为五者。其初二五百年,为正法之时,有修證解脱禅定之人。次二五百年,为像法之时,人虽有修行,而无證果,唯有多闻布施之者。后五百年,乃末法一万年之初五百年也,此时之人,无修无證,但以斗诤而为正修,以法有盛衰不同,故分此五五百年也。
〔第一五百年,解脱坚固〕,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不攻异学,唯务大乘,利益众生,解脱自在,坚固不变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第二五百年,禅定坚固〕,谓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厌居生死,求證涅槃,顿息攀缘,深修禅定,坚固不变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第三五百年,多闻坚固〕,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持戒律,怠习禅定,唯尚多闻,依语生解,坚固不变也。
〔第四五百年,塔寺坚固〕,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习禅定,喜种福田,广结善缘,多修塔寺,坚固不变也。
〔第五五百年,斗诤坚固〕,谓诸比丘于末法五百年中,不修戒律,唯尚斗诤,增长邪见,坚固不变也。
五百年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五五百年)
五五百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灭后五期之五百年也。一期各说一坚固,以示法之兴废。一、解脱坚固,谓佛灭后第一之五百年间。以正法盛,得解脱者多故也。二、禅定坚固,谓等二之五百年间。以虽无得解脱者。而禅定者多故也。三、多闻坚固,谓第三之五百年。以实行渐衰,唯尚多闻故也。四、塔寺坚固,谓第四之五百年间。以此时唯塔寺之建立为盛故也。五、斗诤坚固,谓第五之五百年间。废三学,唯以斗诤为事,增长邪见之时也。行之各坚固,故云坚固。大集月藏经十曰:「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
【佛学常见辞汇】
谓佛灭后之五个五百年,在每一个五百年中,各有一坚固,以示佛法的兴废。一、解脱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一个五百年间,因为正法兴盛,得到解脱的人很多。二、禅定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二个五百年间,虽然无人获得解脱,但是修学禅定的人很多。三、多闻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三个五百年间,真正修行佛法的人虽然稀少,但是喜欢听闻佛法的人很多。四、塔寺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四个五百年间,世人很喜欢建立佛塔和寺院。五、斗诤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五个五百年间,戒定慧三学已被世人遗忘,唯以斗诤为能事,是增长邪见的时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五五百年者,乃如来出世正、像、末法之年数也。谓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今以二千五百年,分为五者。其初二五百年,为正法之时,有修證解脱禅定之人。次二五百年,为像法之时,人虽有修行,而无證果,唯有多闻布施之者。后五百年,乃末法一万年之初五百年也,此时之人,无修无證,但以斗诤而为正修,以法有盛衰不同,故分此五五百年也。
〔第一五百年,解脱坚固〕,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不攻异学,唯务大乘,利益众生,解脱自在,坚固不变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第二五百年,禅定坚固〕,谓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厌居生死,求證涅槃,顿息攀缘,深修禅定,坚固不变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第三五百年,多闻坚固〕,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持戒律,怠习禅定,唯尚多闻,依语生解,坚固不变也。
〔第四五百年,塔寺坚固〕,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习禅定,喜种福田,广结善缘,多修塔寺,坚固不变也。
〔第五五百年,斗诤坚固〕,谓诸比丘于末法五百年中,不修戒律,唯尚斗诤,增长邪见,坚固不变也。
六年苦行
【佛学大辞典】
(故事)释迦佛出家已后至成道为六年苦行也。因果经曰:「便前进伽阇山苦行林中。(中略)宜应六年苦行。」无量寿经上曰:「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别有乐行六年之言,一义也。
【三藏法数】
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答曰:何用见此髡道人。如是至三后日,护喜复曰:可共暂见。答曰:何用见此髡头道人。何有佛道。于是护喜捉火鬘头曰:为汝共见如来。火鬘惊怖,心念此非小缘,必有好事耳。即曰:今放我头,我共汝去。既至佛所,礼迦叶足。护喜白佛:火鬘不识三宝,愿佛开化。火鬘睹佛相好,心生欢喜,出家学道。时火鬘者,即我身是。护喜者,我为太子逾城出家时,作瓶天子导我者是。我往昔以恶言道迦叶佛,故受诸苦报。由此馀殃,今欲临成佛时,复受六年苦行也。(梵语波罗柰,华言江绕城。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迦叶,华言饮光。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作瓶天子,即色界净居天也。)
四十八年
【佛学大辞典】
(杂语)涅槃经一有云:旧医告新医言:汝给使于我四十八年,则将传我法。诸师解释之有种种,智者有二义:一云法华已前犹是外道弟子,故曰四十八年。一云四禅四空四无量心之世间十二禅各有自行化他赞法赞者之四者,故成四十八。开善云四禅四空之八禅,各有六行观之六法,故为四十八。章安云:有空等四见各有因成假等三假,一假各有四句,故三假合为四十八。若依阿含经之说:则外道必先四十八年供给走使,而后与法,今文正当于旧医之法,新医权同于旧医之法,随而名为走使。见辅行九之一。
四十馀年未显真实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量义经曰:「善男子!我先菩提道场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馀年未显真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无量义经为法华之开经,谓法华以前未显真实也。真实者,非说二乘作佛(是迹门法华),如来久成(是本门法华),非言尔前所说为方便假说,尔前所说之圆教与法华之圆教圆体无殊也。法华玄义五曰:「成道已来,四十馀年未显真实,法华始显真实。相传云:佛年七十二岁说法华经。」止观辅行六曰:「遍寻法华已前诸教,实无二乘作佛之文,及明如来久成之说,故知并由带方便故。」
年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亡后三年等修佛事追荐其人谓之年忌,又云年回。盖佛教吊祭亡者止于中阴七七日也(大灌顶经梵网经等)。故支那称为累七斋又称七七斋。每七日修斋会也(释氏要览下),然百日已后之佛事,于佛教无本据,其中百日与一周忌三年忌依支那之儒礼也,百日即儒之卒哭,一周忌者小祥,三年忌者大祥也。释门正统曰:「若百日与大小祥之类,皆托儒礼因修出世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