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香消玉碎  拼音:xiāng xiāo yù suì
传统多以香、玉指称女子。「香消玉碎」比喻女子死亡。《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七。犀佩记。贞节自持》:「想虞姬忠贞可羡,又何愁香消玉碎别人间。」《封神演义》第三○回:「可怜: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也作「香消玉殒」、「香销玉沉」。
《國語辭典》:媳妇儿(媳婦兒)  拼音:xí fù ér
妻子。如:「隔壁张大哥今天娶媳妇儿,左右邻居都来帮忙了。」
《漢語大詞典》:席帽离身(席帽離身)
宋 李巽 年轻时累举不第,其乡人讽嘲曰:“ 李秀才 应举,空去空回,知席帽甚时得离身?”后 李巽 仕至度支郎中,遗乡人诗曰:“当年踪跡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鳞。为报乡閭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事见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后即因以“席帽离身”指读书人应科举考试及第做官。
《漢語大詞典》:小姨娘
(1).称母亲的幼妹。
(2).旧时称父辈年轻的妾。红楼梦第七十回:“﹝ 凤姐 道﹞:除我常在园里,还有那边太太常带过几个小姨娘来。”
《漢語大詞典》:小侑儿(小侑兒)
旧时唱歌劝酒的年轻女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贵卫有一班女乐小侑儿,不若送去与 赛儿 做谢礼,就做我们里应外合的眼目。”
《漢語大詞典》:小幺
(1).旧称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八:“政府小史,效奔走之役,呼曰小幺。”
(2).旧称年轻娼妓。《瞎骗奇闻》第八回:“﹝ 赵桂森 ﹞即日把铺盖搬到 倪 家小幺处去。手里有了银子,胆子益发壮了。从来説的,娼妓人家是填不满的无底洞,到了第二期取银子的时候,头一期的银子,所餘不到一千两了。”
(3).少年男仆。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有两个小幺儿在那里伺候。”红楼梦第三九回:“ 贾母 又命拿些钱给他,叫小幺儿们带他外头玩去。”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咱们回来带着小幺儿们在这园子週遭散诞散诞。”《孽海花》第十五回:“台阶上三四个小幺儿在那里搂着玩呢。”
《漢語大詞典》:小祖宗
(1).奴仆在焦急时对年轻主子的一种称呼。红楼梦第九回:“ 李贵 道:‘小祖宗,谁敢望“请”,只求听一两句话就有了。’”红楼梦第五二回:“急的 晴雯 央道:‘小祖宗,你只管睡罢。’”
(2).今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埋怨、责备小孩顽皮时亦用之。
《國語辭典》:小猢狲(小猢猻)  拼音:xiǎo hú sūn
小猴子。多用来骂爱捣蛋的小孩子的话。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我堪恨那夥老乔民,用这等小猢狲。」
《漢語大詞典》:小贱人(小賤人)
对年轻女子的詈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夫人云:‘这小贱人也道得是,我不合养了这箇不肖之女。’”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若小贱人生子,必然宠用,那时我就争他不过了。”
《漢語大詞典》:小阿哥
(1).男婴孩。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三年五载,抱上个小阿哥,哎哟那时节,怎不叫人心快乐。”
(2).方言。兄长中之最年轻者。
《漢語大詞典》:小大哥
对年轻男子的敬称。亦用以称自己的儿子。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小大哥,报復去,道有 翠哥 来见叔叔。”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 张正义 ]:‘小大哥在看街楼上,安排果卓,请俺两口儿赏雪饮酒。’……[ 张孝友 云]:‘父亲母亲,你看这雪景甚是可观,孩儿在看街楼上,整备一杯,请父亲母亲赏雪咱。’”
《國語辭典》:小旦  拼音:xiǎo dàn
一种传统戏剧中的角色。专门饰演年轻女子。《儒林外史》第三○回:「这姑娘有个兄弟,小他一岁,若是妆扮起来,淮清桥有十班的小旦,也没有一个赛的过他!」《红楼梦》第三三回:「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
《漢語大詞典》:小当家(小當家)
对年轻男子的客气称呼。 茅盾 《林家铺子》二:“小当家,你看!洋缎面子,实心骨子,晴天,落雨,耐用好看!九角洋钱一顶,再便宜没有了。”
《漢語大詞典》:小畜生
(1).小的牲畜。 睡虎地 秦 墓竹简《法律答问》:“‘小畜生入人室,室人以投(殳)梃伐杀之,所杀直(值)二百五十钱,可(何)论?’‘当貲二甲。’”
(2).对年轻晚辈的詈词。
《漢語大詞典》:小瘪三(小癟三)
(1).方言。对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年轻游民的蔑称。 瞿秋白 《乱弹·水陆道场》:“撞不好,还是一个‘马路巡阅使’的小瘪三。” 茅盾 《子夜》十六:“马路上的小瘪三,饭可以不吃,香烟屁股一定要抽。”
(2).用作詈词或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