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年至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分类:年至
《國語辭典》:北伐  拼音:běi fā
1.向北方用兵。《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寡人北伐山戎。」
2.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军阀,至十七年统一全国,史称为「北伐」。如:「北伐时期,军民一心,国民革命军终于获得胜利。」
《國語辭典》:琼林宴(瓊林宴)  拼音:qióng lín yàn
1.本指宋代皇帝于琼林苑设宴款待进士。后泛指在礼部宴请新科进士的宴会。也称为「恩荣宴」、「闻喜宴」。
2.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参见「打棍出箱」条。
《國語辭典》:琼林苑(瓊林苑)  拼音:qióng lín yuàn
地名。位于河南省封县西门外,宋乾德二年所置,新科进士均在此接受皇帝的赐宴。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幸琼林苑》:「驾方幸琼林苑,在顺天门大街,面北,与金明池相对。」
《漢語大詞典》:五色旗
(1).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七年 中华民国 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组成,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八:“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着‘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
(2).因 民国 初年由北洋军阀控制政权,故亦用以代指北洋军阀的统治,或借指北洋军阀。 鲁迅 《而已集·通信》:“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了。” 鲁迅 《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更何况这位 常燕生 先生满身五色旗气味。”
《国语辞典》:刘长卿(刘长卿)  拼音:liú zhǎng qīng
人名。字子房,生年不详,卒年约在唐德宗贞元二年至七年间。唐玄宗开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个性刚烈而冒犯皇上,两度迁谪,终于隋州刺史。擅长五言近体诗,内容多写荒村水乡、幽寒孤寂之境,并反映社会离乱及政治失意之感。风格温雅流畅,冠绝于当世,自称为「五言长城」。著《随州集》、《外集》。
《漢語大詞典》:豫园(豫園)
园名。在 上海市 南市区 。建于 明 嘉靖 三十八年至 万历 五年(公元1559-1577年)。为 江 南著名园林。园内亭、台、楼、阁林立,曲廊回环,保持 明 清 建筑特色。其中 点春堂 是1853年小刀会起义时的指挥部。
《国语辞典》:欧战(欧战)  拼音:ōu zhàn
西元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欧洲大战争。参见「第一次世界大战」条。
《国语辞典》:东德(东德)  拼音:dōng dé
西元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九○年之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通称。参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条。
《国语辞典》:西德  拼音:xī dé
西元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九○年之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通称。参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國語辭典》:肃反(肅反)  拼音:sù fǎn
指肃清反革命。
《漢語大詞典》:中华民国
1911年至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例如:真正中华民国。——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國語辭典》:长沙会战(長沙會戰)  拼音:cháng shā huì zhàn
自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全面抵抗,总共发生二十二次大的会战,其中有些地区连续发生多次战役,长沙地区即有三次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从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到十月间(也称为「湘北会战」,日方称为「湘赣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是在民国三十年九、十月间发动的。第三次在三十年底至次年初。敌方皆以陆海空军进犯,均被我军歼灭。
《漢語大詞典》:土地革命战争
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1927年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于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后,党还在其他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建立多支红军部队和多个苏区。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中央红军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三次“围剿”,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同年发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共发出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的号召。蒋介石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并继续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中央红军未能粉碎第五次“围剿”,于1934年10月被迫退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其他苏区红军主力也先后进行长征。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全党的领导地位。1935年10月和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1935年中共中央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语辞典》: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拼音:yā piàn zhàn zhēng
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因英人贩运鸦片于中国而起的战争。初派林则徐赴广东严办,英遂大举来侵,攻陷沿海各地,清廷恐,乃派耆英、伊里布至江宁与英议和,订南京条约。
《漢語大詞典》:一阳来复(一陽來復)
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至夏至日,阳气尽而阴气始生;至冬至日,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谓之“一阳来復”。见《易·复》 孔颖达 疏。 宋 王安石 《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 元 侯克中 《春前一日》诗:“岁月催人不易禁,一阳来復又成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