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郭忠孝(字 立之 世称 兼山先生 )
耿南仲(字 晞道、希道 )
郑庭芬(字 国华 )
阎孝忠(字 资道 )
凌唐佐(字 公弼 )
王之道(字 彦猷 号 相山居士 )
梁汝嘉(字 仲谟 )
汤东野(字 德广 )
方师尹(字 民瞻、元寿 彭老 )
綦毋虑(字 深之 )
卢知原(字 行之 )
詹公荐(字 文举 )
晁公迈(字 伯皋、伯咎 号 传密居士 )
范如圭(字 伯达 )
其它辞典(续上)
王公彦(字 成德 )郭忠孝(字 立之 世称 兼山先生 )
耿南仲(字 晞道、希道 )
郑庭芬(字 国华 )
阎孝忠(字 资道 )
凌唐佐(字 公弼 )
王之道(字 彦猷 号 相山居士 )
梁汝嘉(字 仲谟 )
汤东野(字 德广 )
方师尹(字 民瞻、元寿 彭老 )
綦毋虑(字 深之 )
卢知原(字 行之 )
詹公荐(字 文举 )
晁公迈(字 伯皋、伯咎 号 传密居士 )
范如圭(字 伯达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成德。哲宗绍圣间进士。调江夏尉。哲宗元符末上书,论高后无负于先帝,司马光无负于天下,并言章惇误国之罪,被废斥入党籍。高宗绍兴初,褒录转官。后奉祠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8 【介绍】: 宋河南人,字立之,学者称兼山先生。郭逵子。受《易》、《中庸》于程颐。以父荫补右班殿直。第进士,换文资。不忍去亲侧,多仕于河南筦库间。徽宗宣和间为河东路提举,坐废格盐法免。钦宗靖康初,召为军器少监,力陈追击之策,不获用。改永兴军路提点刑狱,措置保甲。金人再犯京师,忠孝分兵走太行,破之。及犯永兴,城陷死。有《兼山易解》、《四学渊源论》、《中庸说》。全宋诗
郭忠孝(?~一一二八),字立之,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以父荫补右班殿直。神宗元丰间进士(清乾隆《洛阳县志》卷七)。因侍亲多仕于河南管库任。徽宗宣和间,为河东路提举。钦宗靖康初为军器少监,改永兴路提点刑狱。高宗建炎二年,金人犯永兴,城陷殉难。《宋史》卷四四七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二八二三
郭忠孝(?——一一二八),字立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逵子。受《易》、《中庸》于程颐,少以父任补右班殿直,迁右侍禁。登进士第,授将作监主簿。宣和间为河东路提举,靖康初召为军器少监,改永兴军路提点刑狱。建炎二年,金人犯永兴,城陷死之。著有《兼山易解》。见《宋史》卷四四七本传、卷二○二《艺文志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开封人,字晞道。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两浙、广南、荆湖、江西监司。徽宗政和二年,为太子右庶子,寻迁太子詹事、宝文阁直学士,在东宫十年。钦宗立,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擢尚书左丞、门下侍郎。金人来侵,力主求和,每与李纲等异议,故战守之备皆罢。出使河东,与金议割地。高宗即位,言者论其主和误国,降授别驾,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讲义》。全宋诗
耿南仲(?~一一二九),字希道,(《宋元学案》卷九八),开封(今属河南)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宋史》卷三五二《余深传》)。历提举两浙、河北西路常平,提点广南东路、夔州路刑狱,荆湖、江西路转运使。入为户部员外郎,辟雍司业,坐事出知衢州。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为太子右庶子,改定王、嘉王侍读。俄试太子詹事,在东宫十年。钦宗即位,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尚书左丞、门下侍郎,力主割地求和。高宗即位,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寻责临江军居住。建炎二年十二月,降授单州别驾(《宋史》卷二五《高宗二》),南雄州安置,行至吉州卒。《宋史》卷三五二有传。今录诗十八首。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耿南仲(?——一一二八),字晞道,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元丰五年登进士第,历提举两浙常平,徙河北西路,改转运判官、提点广东及夔州路刑狱,荆湖、江西两路转运副使。入为户部员外郎,罢知衢州。政和二年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子、试太子詹事,宝文阁直学士。钦宗即位,以东宫旧臣礼重之,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尚书左丞、门下侍郎。金兵南侵,坚主和议割地。高宗即位,薄其为人,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议者论其主和误国,责授单州团练副使、临江军居住。建炎二年十月,再降授单州别驾,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讲义》十卷(存)、《易明蒙》行世。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阎孝忠,字资道,开封(今属河南)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说汶阳人(《兰亭考》卷七)。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提举荆湖南路盐香茶矾事(《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二之一五)。七年,为驾部员外郎、直秘阁(同上书选举三三之三九)。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蔡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二九四九
阎孝忠,字资道,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一说颍昌人,一说汶阳人)。大观初筮仕汝州,历官宣教郎。宣和间提举荆湖南路盐香茶矾事,官至奉议郎、尚书驾部员外郎。建炎初以直秘阁知蔡州,城破被执,金人不知为太守,令挑担,遂乘间逸走西陵。后因郡人请,复权知州。孝忠通医术,曾辑钱乙《小儿药證真诀》传世,又著有《重广保生信效方》一卷。见本人所作诸文,及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三九、食货三二之一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三,《宋史》卷二○七《艺文志》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2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字公弼。哲宗元符三年进士。高宗建炎初提点京畿刑狱,加直秘阁,知南京。南京陷,刘豫因使为守。唐佐与宋汝为密疏其虚实,遣人持蜡书告于朝,事泄被害。全宋诗
凌唐佐(?~一一三二),字公弼,休宁(今属安徽)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授大名府司户参军,调夏津县令。入为敕令所详定官,历提举京畿、江东常平,知严州,以劾罢。高宗建炎初,起提点京畿刑狱。三年(一一二九),知南京。金人立刘豫,使为守,唐佐与宋汝为密遣人持蜡书告于朝,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事泄被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九)。宋《新安志》卷七、《宋史》卷四五二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三三五五
凌唐佐(?——一一三二),字公弼,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元符三年登进士第。政和初,为朝散郎、权发遣提举江南东路常平公事。建炎初,提点京畿刑狱,三年加直秘阁、知南京。南京陷,刘豫因使为守。唐佐与宋汝为等密疏其虚实,遣人归报。事泄,为刘豫所害,时绍兴二年。有言其事于朝者,诏赠徽猷阁待制。著《易解》一卷。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九、《宋史》卷四五二《忠义传七》、《新安志》卷七、《新安文献志》卷六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3—1169 【介绍】: 宋无为军人,字彦猷,号相山居士。徽宗宣和六年进士。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置下列。高宗绍兴八年,通判滁州,上书力陈宋金和议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责监南雄盐税,沦废二十年。桧死,起知信阳军,累迁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有《相山集》。全宋诗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为(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历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为军,朝命为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历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乾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五七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号相山居士,无为军无为县(今安徽无为)人。宣和六年进士,调和州历阳丞,摄乌江令。靖康之难,之道率族党聚保胡避山,全活甚众。改承奉郎、差充镇抚司参谋官,通判滁州。因上疏言和议辱国,大忤秦桧意,坐是沦废凡二十年。绍兴末,起知信阳军,徙提举湖北常平茶盐公事、湖南转运判官、权安抚使。后以朝奉大夫致仕,乾道五年终于家,年七十七。孝宗时其子王蔺为枢密使,赠太师。著有文集三十卷、《相山长短句》二卷。见尤袤《赠故太师王公神道碑》(《相山集》卷三○),《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及《宋史翼》卷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6—1154 【介绍】: 宋处州丽水人,字仲谟。以外祖何执中任入官。高宗建炎初,擢常州通判。临安缺守,火盗屡作,受命摄事。修火政,严巡徼,盗发辄得,火灾亦息。以治绩著闻,真知临安府。累迁户部尚书。素与秦桧善,为时论所薄。后出知明州,改温、宣、鼎三郡,奉祠归。全宋文·卷四○九六
梁汝嘉(一○九六——一一五四),字仲谟,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人。以外祖何执中任入官,主管吏部官告院,调中山府司仪曹事,知武进县,通判常州,加直秘阁。绍兴二年,除两浙转运判官,升副使。次年,以直龙图阁知临安府,进户部侍郎,加显谟阁直学士。请外,历知平江府、台、婺二州。复以户部侍郎召,兼江淮荆浙闽广经制使,以言路不容求去。十年冬,起为川陕都转运使,复知平江府兼浙西沿海制置使。十一年,知明州,加宝文阁学士。后历知温、宣、鼎数州,以右通奉大夫致仕。绍兴二十四年卒,年五十九,赠右宣奉大夫。见周必大《文忠集》卷六九《梁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镇江丹阳人,字德广。以镇江府学内舍生召对授官。累迁秘阁修撰。钦宗靖康中,知平江。高宗建炎初,苗傅、刘正彦兵变,东野与张浚共谋弭乱。以功超拜徽猷阁待制,入为工部侍郎、兼权建康府。从张浚平李成有功,任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奉祠,起知扬州,寻落职致仕卒。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汤东野(?——一一三五),字德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崇宁中召对称旨,授卫尉寺主簿,转辟雍丞;除直秘阁、提举秦凤路常平。迁秘阁修撰。靖康中知平江,会苗傅、刘正彦作乱,与张浚协谋弭缝。以功拜徽猷阁待制,入为工部侍郎。再知平江,兼本路安抚使,进徽猷阁直学士,兼制置使。绍兴初知扬州,兼淮南东路安抚使。绍兴五年十二月卒。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六,《宋史翼》卷七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方师尹(一○九九~?),字民瞻,一字元寿,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时年四十九(《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十九年,知泰和县。二十七年,总领淮西江东钱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四)。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于广西提点刑狱任论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三)。事见清光绪《泰和县志》卷一五。全宋文·卷四二○九
方师尹(一○九九——?),字民瞻,小名彭老,小字元寿。年四十九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二十七年以金部员外郎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三十年为太府少卿、守尚书左司员外郎。三十二年提点广西刑狱。淳熙二年为江西路提刑。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一八四,《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三、职官七二之一三,《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作方思尹)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端州高要人,字深之。徽宗宣和中提举广东西路茶盐事。高宗绍兴中为转运判官。奏令税户买町户盐田,依原灶额送纳,由是岁额无亏,町户复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1 【介绍】: 宋湖州德清人,字行之。以父任知歙县。累迁梓州路转运副使,招补兵籍,筑城二十余里。以忤王黼,罢去。久之,起提点京东刑狱,改江西转运副使。高宗即位,知温州。帝东幸,知原由海道转粟及金缯十余万,召见称奖。官至徽猷阁待制、知临安府,奉祠卒。全宋文·卷三○五四
卢知原(?——一一四一),字行之,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以父任知歙县,政和中累迁至梓州路转运副使。宣和中罢去,久之起提点京东刑狱,改江西转运副使。进直秘阁,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升秘阁修撰,提举河北。高宗即位,复龙图阁、知温州。建炎四年,擢右文殿修撰、管内安抚使。绍兴元年,召为添差两浙转运使。罢,提举江州太平观。改徽猷阁待制、知临安府,复以旧职奉祠。绍兴十一年卒。《宋史》卷三七七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2—1160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伯达。高宗建炎二年进士。绍兴中,累官秘书郎。秦桧主和议,如圭痛陈其非,责桧忘仇辱国。桧死,建言改革屯田法。以直秘阁提举江西常平茶盐,移利州路提刑。时储位未定,如圭建议立赵音为皇子。官终知泉州。其学问根于经术,学者多从之质疑。全宋文·卷四二九五
范如圭(一一○二——一一六○),字伯达,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少从胡安国学,登建炎二年进士第,授左从事郎、武安军节度推官,辟江东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召试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绍兴八年秦桧主和议,如圭上书责之。请奉祠,去国闲居凡十年。起通判邵州,改荆南府。桧死入对,以直秘阁提举江西常平茶盐。请祠,终知泉州。绍兴三十年卒,年五十九。见《朱文公文集》卷八九《直秘阁范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一《范如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