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平年  拼音:píng nián
1.阳历无闰日或阴历无闰月的年。阳历平年三百六十五天,阴历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
2.收成平平的年岁。如:「今年雨水不足,农作物收成不顶好,只能算是个平年。」
《国语辞典》:太平年  拼音:tài píng nián
1.和平安定的年代。如:「大家若不珍惜眼前的成果,还能有几年太平年好过?」《明史。卷六三。乐志三》:「黎民重睹太平年,庆万里山河磐固。」
2.一种流行于清乾隆年间的曲调。唱词多叠句,每叠为三、三、七、七、七字,凡二十七字。一、二、四句平声,押韵,第三句仄声,不押韵。
《漢語大詞典》:平岁(平歲)
(1).普通丰收之年。汉书·食货志上:“常苦枯旱,亡有平岁,穀贾翔贵。” 宋 沈遘 《晚雨后过城东》诗:“欣其幸如此,平岁无愁猜。”
(2).即平年。清史稿·时宪志一:“盈缩真限,用授时消分为平岁,更以最高最卑差加减之,为定岁。”参见“ 平年 ”。
《國語辭典》:平年  拼音:píng nián
1.阳历无闰日或阴历无闰月的年。阳历平年三百六十五天,阴历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
2.收成平平的年岁。如:「今年雨水不足,农作物收成不顶好,只能算是个平年。」
《漢語大詞典》:正闰(正閏)
(1).谓正统和非正统。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据 汉 传於 魏 而 晋 受之, 晋 传於 宋 以至於 陈 而 隋 取之, 唐 传於 梁 以至於 周 而 大宋 承之,故不得不取 魏 、 宋 、 齐 、 梁 、 陈 、 后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宋史·宋庠传:“﹝ 宋庠 ﹞又辑《纪年通谱》,区别正闰,为十二卷。”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若夫不别夷夏,不分正闰,恬其仇我,俛焉并立,甚至以为戎狄之德,黎民怀之,若天眷命而然,则尤公师友之所讳也。”
(2).平年与闰年。公历无闰之年谓平年,有闰之年谓正年。
《國語辭典》:平月  拼音:píng yuè
阳历平年的二月称为「平月」。有二十八日,若为闰年,则二月有二十九日。
《國語辭典》:农历(農曆)  拼音:nóng lì
中国的传统历法,因适用于农事生产的时序,所以被称为「农历」。以观测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订定二十四节气,并配合月相以朔为每个月的初一,因此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为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但因比回归年的长度短,所以必须加入闰月,使得每个节气与月分能互相呼应,所以事实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参见「夏历」条。
《国语辞典》:三体石经(三体石经)  拼音:sān tǐ shí jīng
1.东汉灵帝熹平年间,帝诏令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用古文、篆、隶三种字体参校,称为「三体石经」。
2.三国魏废帝正始二年(西元241)刊立,用古文、小篆与汉隶三体刻写《尚书》、《春秋》、《左传》等经,已毁,现有残石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