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干 → 乾干”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乾都
古代方言。老年人皮肤干枯暗淡的样子。《方言》卷十:“悈鳃、乾都、耇草:老也,皆 南楚 江湘 之间代语也。” 郭璞 注:“皆老者皮色枯瘁之形也。”
《漢語大詞典》:稿乾
干枯,枯涩。稿,通“ 槁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五》:“ 竹谿 诗,比其师稿乾中含华滋,萧散中藏严密,窘狭中见紆餘。天下诵之曰:‘诗也!’”
《漢語大詞典》:稿干(稿乾)
干枯,枯涩。稿,通“ 槁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五》:“ 竹谿 诗,比其师稿乾中含华滋,萧散中藏严密,窘狭中见紆餘。天下诵之曰:‘诗也!’”
《國語辭典》:槁木死灰 拼音:gǎo mù sǐ huī
形体寂静有如枯木,精神凝聚犹如冷灰。形容人清虚寂静,对外物无动于衷。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后形容人因遭受挫折变故而灰心绝望的样子。《红楼梦》第四回:「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闻无见。」也作「木形灰心」、「枯木死灰」、「死灰槁木」。
《漢語大詞典》:槁枲
亦作“槀枲”。 干枯的麻杆,古时燃以为烛。
《墨子·备穴》:“盖具槀枲,财自足,以烛穴中。” 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曰:“槀枲,可然以为烛。”
《漢語大詞典》:槁败(槁敗)
干枯衰败。 郭沫若 《集外(一)·瘐死的春兰》诗:“囚牢般居室的庭前,瘐死了两盆春兰;春风吹不到它们的命根了,只剩着槁败的残叶两三。”
《漢語大詞典》:黄姜姜(黄薑薑)
形容黄而干枯。 沈从文 《八骏图·顾问官》:“小女孩因害疳结病,瘦得剩一把骨头,一张脸黄姜姜的,两只眼睛大大的向外凸出。”
《漢語大詞典》:黄焦焦
形容黄而干枯。 鲁迅 《彷徨·离婚》:“七大人随即用那一只手的一个指头蘸着掌心,向自己的鼻孔里塞了两塞,鼻孔和人中立刻黄焦焦了,他皱着鼻子,似乎要打喷嚏。”
《漢語大詞典》:山崩川竭
亦作“ 山崩水竭 ”。 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
《国语·周语上》:“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之。”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 蜀郡 本 汉 所兴,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 清
姚燮 《双鸩篇》:“郎饱妾共饱,郎飢妾共飢;一飢一饱与郎共,山崩川竭无更移。”
《國語辭典》:垲垲(塏塏) 拼音:kǎi kǎi
枯乾的样子。明。何景明〈忧旱赋〉:「山垲垲以赪颜兮,野萧条而无色。」
《漢語大詞典》:枯蓬断草(枯蓬斷草)
干枯、断折的蓬草。因易随风飘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踪难定。《中国民间故事选·六弟兄》:“姑娘离家以后,像是枯蓬断草一样,到处漂流。”
《漢語大詞典》:枯萃
干枯憔悴。萃,通“ 悴 ”。 汉
王充 《论衡·异虚》:“睹秋之零实,知冬之枯萃。”
《漢語大詞典》:焦唇乾舌
亦作“ 焦唇乾舌 ”。 谓忧心如焚,唇舌亦为之干枯。
《孔子家语·屈节》:“孤尝不料力而兴 吴 难,受困 会稽 ,痛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 吴王 接踵而死。”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孤﹞痛入於骨髓,日夜焦脣乾舌,徒欲与 吴王 接踵而死。”脣,一本作“ 唇 ”。亦省作“ 焦脣 ”。
《后汉书·何敞传》:“朝廷焦脣,百姓愁苦。”
《漢語大詞典》:焦唇干舌(焦唇乾舌,焦脣乾舌)
亦作“ 焦唇乾舌 ”。谓忧心如焚,唇舌亦为之干枯。
《孔子家语·屈节》:“孤尝不料力而兴 吴 难,受困 会稽 ,痛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 吴王 接踵而死。”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孤﹞痛入於骨髓,日夜焦脣乾舌,徒欲与 吴王 接踵而死。”脣,一本作“ 唇 ”。亦省作“ 焦脣 ”。
《后汉书·何敞传》:“朝廷焦脣,百姓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