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常裕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常裕,字顺甫,号震峰,山东青州府临朐县人。进士出身。父常江,屡赠山西按察司副使。常裕天资聪颖,弱而能言,一岁授易经,即成诵。九岁就外传,日课数千言。十岁能作文,迟凤翔阅而奇之,谓「非俗师所能识」。乃从同里吕三才游,学日益进。垂髫即入邑庠,同学知友皆自谓不及,折行辈问业焉。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山东乡试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授刑部主事,再迁至郎中。升知湖广承天府,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入觐,嘉赉甚厚。迁山西按察司副使,承天民遮留不得,遂至山右。以疾致仕,同里冯琦及诸知故以裕年五十,劝之复仕,裕皆婉谢。筑黄龙水上,种柳莳竹,舒怀吟啸,不与世接,居乡三十年而卒。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常顺,字智成。姓王氏,俗呼王三,涉人也。父母早世,少依邑中松尔寺同兴祝发,蔬食苦行,幽闇独坐,不与众处。常自言笑,若与人晤,及就察之,块然一室,人莫测所由。清同治十三年,诣京西潭柘山,从慈云受具戒。既得度牒,便造寺北高峰极颠置焉。归谓其侣曰:“吾牒俾虎守之。”人笑其妄。然自是居无常所,髣髴若狂。寺东山旁有蝎子洞,六月寒风袭人,或不敢近。顺独居之无恙,人始异焉。尝为人治病,无方药针炙,偶拾木叶草茎,杂以牛溲马勃,饮之辄愈。人以是奇之,竞相传说。求医者日益多,则息于树梢崖巅以避之。有寻得者,辄谩骂。已而复随拾与之,使去。时值瘟疫流行,顺至津沽,为人驱疫,所至就差,人多信仰,为造像奉之。今河东桥畔人家,犹时相膜拜。顺往来津京,飘忽无定,时见时隐,或向人作禽言兽舞,多不可解,以“魔佛”号之。光绪十六年春,顺赤体跣足,手持白灰粉石,于山树崖壁,图画龟黾鱼鳖。人或怪之,但云到时便知。至秋七月,山洪暴发,寺门外石桥,沟深十丈,至是水高于桥数丈。荡析林屋,漂流数百里。寺中铜鼎重万两,为水冲至罗滩村南,后运还寺。新房村东首庙前古槐,大十围,乘水浮去,自佛门沟至房山县,地四五十里,因根石盘结,树随水行,不偏不倚,卒止于沟口,亭亭若张盖,至今存焉。当水发时,居人登高,见有兽而角者,涌浪澎湃,状若怒涛,或云:“此蛟也。”顺独预知其兆,人始服其神异。庚子之变,肇于拳民。联军入京,两宫西狩。六部长官,先后奔赴行在。达宦富室,纷纷迁徒,都城一空。先数月,顺不著衣履,游行市间,袒露胸膊,指示人曰:“上半截,一扫光。”且行且唱,多不解其故。及拳祸作,红镫教出名曰“一扫光”,其言乃验。当水灾后,寺宇倾废,方欲兴修,正待募集,适恭忠王出游,将至山寺。顺悬两铁钩于颐,独坐石桥候之。王至,奇其状貌,又习闻山有异僧,因戏之曰:“汝坐此何为?”曰:“化缘。”王曰:“化谁。”曰:“谁肯舍,吾化谁。”王曰:“吾闻汝有道行,能食椒四两不死,吾助此缘。”顺果食之,卒无恙。恭王前后舍施钜万,规模闳廓,金紫㶷赫,殊胜于前,顺之力也。然鸠工估直,出入经营,顺不过问。敝衣行囊,放浪自若。尝游京市,走入倡门,直躯卧闼,踞床高坐,两手金钱盈握,伎女环观,复指肘后一囊,白光粲粲,若数千银饼,笑谓之曰:“若爱我,即予若。”然伎寮素闻魔佛,敬之若神,俱莫敢近。顺出以金钱掷地,铿然有声,迫而视之,若流入地中,都忽不见。行疾如飞,走马逐之不及。宣统元年正月元日,示微疾,作偈别众,曰:“始来终去五旬五,状疯类禽与兽舞。人赠别号称魔佛,愿众醒迷说三涂。”寂于水云堂。清御史徐花农者,感厥神异,执弟子礼。是夕梦顺至其家,伎乐前道,天花缤纷,与之别曰:“吾今他去,老虎洞里,烦君护持。”醒而异之,明日探视,则顺于子时入灭。徐于西山洞中,塑像奉之。至今乞药者,灵感尤甚。顺生时尝作偈云:“将来罗侯岭上平,片野荒凉行路希。”独自吟咏,人莫得其故。及洪宪改元,袁总统将即帝位,使人至西山,削平罗侯岭顶,以通车路。殆所谓岭上平与?尚未至行路希也。
《漢語大詞典》:常顺(常順)
谓自然之性。逸周书·常训:“天有常性,人有常顺。”文子·微明:“ 老子 曰:‘有功离仁义者即见疑,有罪有仁义者必见信,故仁义者,事之常顺也,天下之尊爵也。’”
分類:常顺自然
《國語辭典》:倒插  拼音:dào chā
作诗文时不拘常序,应先叙述的反而在后面补行插入。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一九。王维桢。与张太谷书》:「若倒插顿挫之法,自少陵后,善用之者,空同一人而已。」
《國語辭典》:凌躐  拼音:líng liè
超出常理,错乱失序。《野叟曝言》第四三回:「定静安虑,一点也凌躐不得。」
《漢語大詞典》:顺言(順言)
(1).顺理的话。逸周书·常训:“顺言曰政,顺政曰遂。”
(2).附和对方的话。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蓄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
(3).按通常顺序而言。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倒句例》:“‘有以也夫, 平公 之不霸也!’按:此文顺言之,当云:‘ 平公 之不霸也,有以也夫!’”
《國語辭典》:倒装(倒裝)  拼音:dào zhuāng
在语文中,为了某种修辞需要,刻意颠倒文法上的顺序。如唐朝王维的〈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即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的倒装。也作「倒置」。
《漢語大詞典》:淩躐
超越;超出寻常顺序。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论语下:“为学一凌躐便易怨天,一轻浮便易尤人。” 清 李鸿章 《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其铸钱、织布、挖河、犂田诸器,虽可仿製,但其法式同中有异,触类引伸,尚须考究;尤当权其轻重缓急,庶不致凌躐无序。” 清 俞樾 群经平议·仪礼二“乃陈币”:“入门之后,公与宾每门每曲揖,介与摈皆在后鴈行,则羣有司亦不得凌躐而前。”
《國語辭典》:千依百顺(千依百順)  拼音:qiān yī bǎi shùn
形容凡事顺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凡是船家叫他做些什么,他千依百顺,替他收拾零碎,料理事务,真像个掌家的媳妇,伏侍公公一般。」《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此时尹子崇只求银子到手,千依百顺,那是再要好没有。」也作「千依万顺」。
分類:常顺顺从
《漢語大詞典》:气决泉达(氣決泉達)
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 汉 蔡邕 《袁满来碑铭》:“气决泉达,无所凝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