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九带禅
【佛学大辞典】
(杂语)浮山远录曰:「公编禅家为九带集。」故山谷赠清隐禅隐师云:参得浮山九带禅。
拖泥带水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曰和泥合水。禅门斥口头禅之词。碧岩二则垂示曰:「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
【俗语佛源】
禅宗反对在语言文字上纠缠不休,主张依靠自力去顿悟解脱,一超即入佛地,称为「单刀直入」、「斩钉截铁」。如《五灯会元》卷九:「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又如《祖堂集》卷十二:「郡王之剑,不伤万类;烈士之刀,斩钉截铁。」相反,不直截了当,喜欢在事相、文字上绕来绕去,不能直探本源的,谓之「拖泥带水」。如《景德传灯录》卷二九:「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愧。」又写作「和泥合水」。如《五灯会元》卷十四:「惺惺底筑著磕著,懵懵底和泥合水。」后用拖泥带水比喻不爽快,不简洁。如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说:作诗「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又如茅盾《子夜》:「乡下人的脾气是拖泥带水的,又要借债,又舍不得田。」(李明权)
兼但对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之名目。五时中,前四时之说相也。第一之华严时圆教兼别教而说,故云兼,第二之阿含时,但说藏教,故云但,第三之方等时,藏通别圆之四教,彼此对望而说,故云对,第四之般若时,圆教挟对藏通别之三而说,故云带。玄义一上曰:「当知华严兼,三藏但,方等对,般若带。此经无复兼但对带,专是正直无上之道,故称为妙法也。」
带刀卧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云带刀睡。谓右胁而卧也。盖带刀者,乃在左胁。故左胁不得卧,因名右胁卧为带刀卧。见象器笺十二。
带刀睡
【佛学大辞典】
(杂语)同带刀卧。
带劣胜应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胜应身也。(参见:三身)
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三身也。经论所说,或二身乃至十身,开合多途,然以三身为通途。盖诸身之不同不出三身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四种:法、报、应之三身。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法、应、化之三身。法、报、化之三身是也。(参见:三字部三身)附录。【又】三法身有二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證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證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佛学次第统编】
三身者: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种:
一、自受用 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
二、他受用 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合此二种,名受用身。
三、变化身 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名获得诸利乐事。
「三种常住」谓三种常住者:
一、自性常 自性身谓之自性常,其性无为,不生不灭。
二、不断常 自他受用,谓之不断常,有为智品,虽有生灭,无有间断也。
三、相续常 变化身,谓之相续常,机缘不恒,稍有间断,虽不恒会,机缘无尽,虽有间断,化道无绝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也。)
〔一、法身〕,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带塔尊
【佛学大辞典】
(菩萨)弥勒菩萨之异名。
带塔德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同于戴塔吉祥。
带质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类境之一。如第六识缘五根五境,第七识缘第八识,自心所现之相分带本质之实体,犹如镜中所现之影像带持镜外之实物者。
【三藏法数】
带即兼带,质即体质。谓以心缘心也。如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境时,其相分无别种生,一半与本质同种生,一半与能缘见分同种生,是名带质境。
带数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合释之一。带数语之释也。如言三藏,于藏带三之数,是带数语也。因而释三藏为三种之藏,此谓之带数释。
【三藏法数】
谓法上度量,以数显义也。如说五蕴,因数有五,带起本数,即名五蕴。乃至二谛等法,无不皆然。体带数量,故名带数释。(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二谛者,真谛、俗谛也。)
须带
【佛学大辞典】
(界名)Sudars/ana,又作须,须。善见天也。
禅带
【佛学大辞典】
(物名)修禅定时以带束腰使便于静止者。五分律曰:「诸比丘广作禅带,以是白佛,佛言不应过人八指。」
宝带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说圣庄严陀罗尼经之别译。为童子带佩可避恶鬼之神咒,故名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