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朝元
(1).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每年元旦贺见帝王。《乐府诗集·燕射歌辞·周朝饗乐章》:“岁迎更始,节及朝元。” 唐 罗邺 《岁仗》诗:“玉帛朝元万国来,鸡人晓唱五门开。”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参见“ 朝正 ”。
(2).道教徒朝拜 老子 。 唐 初,追号 老子 李耳 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 白居易 《寻郭道士不遇》诗:“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 前蜀 韦庄 《玉真观寻赵尊师不遇》诗:“羽客朝元昼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 宋 张孝祥 《望江南·南岳铨德观作》词:“朝元去,深殿扣瑶鐘。”《封神演义》第三八回:“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浅薄,不能成正果朝元,故成神道。”
(3).道家养生法。谓五脏之气汇聚于天元(脐)。 唐 吕岩 《别诗》之一:“朝朝炼液归琼壠,夜夜朝元养玉英。”参见“ 五炁朝元 ”。
(4). 清 代朝考名次分一、二、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参阅《清会典事例》卷三六、 商衍鎏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三章第四节。
(5).见“ 朝元阁 ”。
(2).道教徒朝拜 老子 。 唐 初,追号 老子 李耳 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 白居易 《寻郭道士不遇》诗:“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 前蜀 韦庄 《玉真观寻赵尊师不遇》诗:“羽客朝元昼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 宋 张孝祥 《望江南·南岳铨德观作》词:“朝元去,深殿扣瑶鐘。”《封神演义》第三八回:“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浅薄,不能成正果朝元,故成神道。”
(3).道家养生法。谓五脏之气汇聚于天元(脐)。 唐 吕岩 《别诗》之一:“朝朝炼液归琼壠,夜夜朝元养玉英。”参见“ 五炁朝元 ”。
(4). 清 代朝考名次分一、二、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参阅《清会典事例》卷三六、 商衍鎏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三章第四节。
(5).见“ 朝元阁 ”。
《國語辭典》:朝正 拼音:cháo zhèng
1.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正月朝见天子,表示接受天子的政教。《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
2.天子或诸侯在岁首祭祀宗庙。《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
2.天子或诸侯在岁首祭祀宗庙。《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
《漢語大詞典》:五气朝元
亦作“ 五气朝元 ”。 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尅制化,朝归于黄庭(脐内空处),谓之“五炁朝元”。 明 屠隆 《昙花记·仙伯降凡》:“鍊得三花聚顶,河车升降;养成五炁朝元,知念中无念。”《西游记》第十九回:“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澈。”
《漢語大詞典》:朝元阁(朝元閣)
唐 代阁名。在 陕西省 临潼县 骊山 。 玄宗 朝,改名 降圣阁 。 唐 李商隐 《华清宫》诗:“ 朝元阁 迥《羽衣》新,首按 昭阳 第一人。” 宋 程大昌 《雍录》卷四:“ 朝元阁 。”自注:“ 天寳 七载, 玄元皇帝 见于 朝元阁 ,即改名 降圣阁 。” 宋 谢翱 《吊宋内》诗之四:“禾黍何人为守閽?落花臺殿暗销魂。 朝元阁 下归来燕,不见当时鸚鵡言。” 清 洪升 《长生殿·偷曲》:“闻那 朝元阁 ,在禁苑西首,我且绕着红墙,迤邐行去。” 唐 王建 《华清宫感旧》诗:“尘到 朝元 天使急,千官夜发大龙迴。” 宋 苏轼 《骊山》:“我上 朝元 春半老,满地落花无人扫。” 清 吴翊 《新燕》诗:“近识 朝元 消息否?珠帘零落几回探。”
《漢語大詞典》:燕寝(燕寢)
(1).古代帝王居息的宫室。《周礼·天官·女御》:“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礼记·曲礼下》“天子有后,有夫人” 唐 孔颖达 疏:“《周礼》王有六寝,一是正寝,餘五寝在后,通名燕寝。” 唐 杜甫 《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盖所以教本古训,发皇妇道,居具燕寝之仪,动有环珮之节。”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常朝》:“本朝列圣忧勤政事,凡离宫燕寝,无不披览奏章,召对大臣。” 王国维 《观堂集林·明堂庙寝通考》:“古之燕寝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其南宫之室谓之适室,北宫之室谓之下室,东西宫之室则谓之侧室。四宫相背於外,四室相对於内,与明堂、宗庙同制。其所异者,唯无太室耳。”
(2).泛指闲居之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 仲尼 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復何在?” 王利器 集解:“燕寝,閒居之处。”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魏陈二梦》:“﹝ 陈阜卿 ﹞除 建康 留守,思 德言 所终之地,大恶之。既至,凡居室燕寝,皆避不敢往。” 清 赵翼 《平姚海明府卓荐入都》诗:“ 石壕 夜静追符少,燕寝香凝好句成。”
(3).指卧室。 章炳麟 《蕲黄母铭》:“以六月十日日昳,卒於燕寝。”
(4).公馀休息;睡眠。 宋 陆游 《问候叶通判启》:“春容方丽,燕寝多閒,冀调兴止之宜,用副倾依之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 刘 归,假贵家广宅,备客燕寝,洒扫光洁。”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陆双全》:“有 陆郎 双全 者, 苏州 人。貌韶秀,为侍郎所钟爱,每燕寝间,非 陆 侍侧,则终夜不寝。”
(2).泛指闲居之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 仲尼 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復何在?” 王利器 集解:“燕寝,閒居之处。”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魏陈二梦》:“﹝ 陈阜卿 ﹞除 建康 留守,思 德言 所终之地,大恶之。既至,凡居室燕寝,皆避不敢往。” 清 赵翼 《平姚海明府卓荐入都》诗:“ 石壕 夜静追符少,燕寝香凝好句成。”
(3).指卧室。 章炳麟 《蕲黄母铭》:“以六月十日日昳,卒於燕寝。”
(4).公馀休息;睡眠。 宋 陆游 《问候叶通判启》:“春容方丽,燕寝多閒,冀调兴止之宜,用副倾依之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 刘 归,假贵家广宅,备客燕寝,洒扫光洁。”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陆双全》:“有 陆郎 双全 者, 苏州 人。貌韶秀,为侍郎所钟爱,每燕寝间,非 陆 侍侧,则终夜不寝。”
《國語辭典》:伏读(伏讀) 拼音:fú dú
1.拜读。表示恭敬地阅读。《孔丛子。杂训》:「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偶得古兵书,伏读经书,自谓可将十万。」《歧路灯》第九三回:「伏读高皇帝刊碑于国子监之门曰:『宋讷为祭酒,教的秀才,后来做官,好生的中用。』」
2.古代凡下级属员接奉上级来函,表示拜读的用语。《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杜畿》:「伏读明诏,乃知圣思究尽下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其本而忧其末也。」《六部成语注解。吏部》:「伏读:凡督抚接奉上谕有交办事件,后来覆奏摺内必叙云:臣伏读上谕云云。」
2.古代凡下级属员接奉上级来函,表示拜读的用语。《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杜畿》:「伏读明诏,乃知圣思究尽下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其本而忧其末也。」《六部成语注解。吏部》:「伏读:凡督抚接奉上谕有交办事件,后来覆奏摺内必叙云:臣伏读上谕云云。」
《漢語大詞典》:神农(神農)
(1).传说中的太古帝王名。始教民为耒耜,务农业,故称 神农氏 。又传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也称 炎帝 ,谓以火德王。《易·繫辞下》:“ 包牺氏 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淮南子·主术训》:“昔者, 神农 之治天下也,神不驰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时降,五穀蕃植。” 郭沫若 《星空》诗:“ 伏羲 之后,不知历多少年代才有 神农 。”
(2).谓土神。后世称司农事之官为神农。《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 郑玄 注:“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於稼穡。”《吕氏春秋·季夏纪》:“无发令而干时,以妨神农之事;水潦盛昌,命神农将巡功,举大事则有天殃。” 高诱 注:“昔 炎帝 神农 能殖嘉穀,神而化之,号为 神农 。后世因名其官为神农。”
(3).《庄子》书中所记述的人名。《庄子·知北游》:“ 妸荷甘 与 神农 同学於 老龙吉 。 神农 隐几闔户昼瞑。” 成玄英 疏:“ 神农 者,非三皇之 神农 也,则后之人物耳。”
(4).古代学派名。《孟子·滕文公上》:“有为 神农 之言者 许行 ,自 楚 之 滕 。”
(2).谓土神。后世称司农事之官为神农。《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 郑玄 注:“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於稼穡。”《吕氏春秋·季夏纪》:“无发令而干时,以妨神农之事;水潦盛昌,命神农将巡功,举大事则有天殃。” 高诱 注:“昔 炎帝 神农 能殖嘉穀,神而化之,号为 神农 。后世因名其官为神农。”
(3).《庄子》书中所记述的人名。《庄子·知北游》:“ 妸荷甘 与 神农 同学於 老龙吉 。 神农 隐几闔户昼瞑。” 成玄英 疏:“ 神农 者,非三皇之 神农 也,则后之人物耳。”
(4).古代学派名。《孟子·滕文公上》:“有为 神农 之言者 许行 ,自 楚 之 滕 。”
《漢語大詞典》:典册
亦作“ 典策 ”。
(1).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杨伯峻 注:“典策谓典籍简册。”《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 晋 太子 炎 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我操。”
(2).帝王的册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以今月令辰,肃膺典册。”《陈书·高祖纪上》:“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 宋 叶适 《宏词》:“朝廷詔告典册之文,当使曲直宏大,敷畅义理,以风晓天下,典、謨、训、誥诸书是也。”
(1).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杨伯峻 注:“典策谓典籍简册。”《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 晋 太子 炎 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我操。”
(2).帝王的册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以今月令辰,肃膺典册。”《陈书·高祖纪上》:“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 宋 叶适 《宏词》:“朝廷詔告典册之文,当使曲直宏大,敷畅义理,以风晓天下,典、謨、训、誥诸书是也。”
《漢語大詞典》:宠数(寵數)
帝王给予的礼数。《周书·皇后传·宣帝元皇后》:“是用加兹宠数,式光践礼。” 唐 钱珝 《为集贤崔相公让大学士第三表》:“宸衷益注,宠数不移。” 宋 曾巩 《王珪曾祖母尹氏追封燕国太夫人制诰》:“勑优礼大臣,厚其宠数,所以劝在位之功德,而成天下之治也。”《元史·祭祀志六》:“风节之厉垂诸世,褒崇岂间於异时。不有鉅儒,孰膺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