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先公
清庙
守臣
孺子
鼓舞
推恩
时见
北极
敕旨
阙下
七人
元老
在位
食邑
立朝
《漢語大詞典》:先公
(1).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诗·大雅·卷阿》:“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孔颖达 疏:“ 成王 之所继嗣者,先王也,而云先公,公是君之别名,故云。”周礼·春官·司服:“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 贾公彦 疏:“ 周 之始祖感神灵而生, 文武 之功因之,而就特尊之,与先王同。”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 韦昭 注:“先公,先君也。” 三国 魏 曹操 《春祠令》:“今有事於庙而解履上殿,是尊先公而替王命,敬父祖而简君主。”
(2).亡父。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先公克构,乃崇斯堂。” 唐 韩愈 《乌氏庙碑铭》:“先公既位常伯,而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于配不宜。”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不意凶变,先公内翰遽捐馆舍,闻讣慟絶。” 清 黄宗羲 《移史馆先妣姚太夫人事》:“先公被逮,太夫人每夜向北辰而拜,祈声酸苦。”
《國語辭典》:清庙(清廟)  拼音:qīng miào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清庙,祀文王也。」本章二句为:「于穆清庙,肃雍显相。」
《漢語大詞典》:守臣
(1).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礼记·玉藻:“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左传·宣公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告於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
(2).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 唐 权德舆 《哭刘四尚书》诗:“士友惜贤人,天朝丧守臣。” 宋 曾巩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州郡当其道途所出,迎劳燕饯,所以宣达陛下宠锡待遇之意,此守臣之职分也。”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快雪堂帖》,即 涿州 冯 氏本,鬻於 闽 中,守臣得之以进。”
《國語辭典》:孺子  拼音:rú zǐ
1.幼童的通称。《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三国演义》第四二回:「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2.古称贵妾。《战国策。齐策三》:「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
3.嫡长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孺子诚微,实继平帝之体。」
《國語辭典》:鼓舞  拼音:gǔ wǔ
1.鼓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我当初实是不知稼穑,受人鼓舞,朝歌暮乐,耗了家私。」
2.鼓励。《文明小史》第一三回:「知道的说我弃瑕录用,鼓舞人材。」
3.因为欢悦而兴奋。如:「欢欣鼓舞」。
《國語辭典》:推恩  拼音:tuī ēn
广布恩惠。《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國語辭典》:时见(時見)  拼音:shí jiàn
1.古代诸侯不定期觐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汉。郑玄。注:「时见者,言无常期。」
2.定期会见。《左传。昭公四年》:「寡君有社稷之事,不获春秋时见。」
《國語辭典》:北极(北極)  拼音:běi jí
1.地球沿南北向的地轴旋转,而此地轴的北端,称为「北极」。大约位于格陵兰岛以北七百二十五公里处,北冰洋中的一点,海深四千零八十七公尺,覆盖浮冰,一年仅分昼、夜二期。
2.地理上指磁针大致向北的一端。
《國語辭典》:敕旨  拼音:chì zhǐ
一种天子的诏令。《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五曰敕旨,百官奏请施行即用之。」《西游记》第二九回:「小僧是唐朝释子,承我天子敕旨,前往西方取经。」
分類:帝王诏旨
《國語辭典》:阙下(闕下)  拼音:què xià
1.宫庭。唐。白行简《李娃传》:「先是,天子方下诏,俾外方之牧,岁一至阙下,谓之『入计』。」
2.代称天子。古时不敢直言天子,而以阙下代称。《史记。卷二八。封禅书》:「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
《漢語大詞典》:七人
指古代天子的七位诤臣。 宋 范仲淹 《苏州谢就除礼部员外郎表》:“念三圣之艰难,而成丕业;求七人之蹇諤,以补大猷。”参见“ 七臣 ”。
分類:七人帝王
《漢語大詞典》:七臣
(1).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郑玄 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 唐玄宗 注:“争谓諫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諫道。”
(2).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 郭沫若 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
(3).七位人臣。《文选·陆机〈五等论〉》:“在 周 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 李善 注:“七臣: 蔿国 、 边伯 、 詹父 、 子禽 、 祝跪 及 頽叔桃子 、 宾起 。”
《國語辭典》:元老  拼音:yuán lǎo
1.资深望重有品德的官员。《诗经。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犹。」《三国演义》第二回:「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议,此国家之幸也。」
2.俗称在某一机关任职年资最深的人。如:「他是公司的元老,重大决策多经由他决定。」
《國語辭典》:在位  拼音:zài wèi
1.居于君主之位,掌理朝政。《书经。尧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朕在位三十五年,幸托天地祖宗,海宇升平,边疆无事。」
2.当官、居官位。《大宋宣和遗事。元集》:「明四目,达四聪,末梢头贤人在位,小人在野,朝纲自治。」
《國語辭典》:食邑  拼音:shí yì
1.古代君主赏赐臣子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
2.封地。《史记。卷九五。灌婴传》:「赐益食邑二千五百户。」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王甚重之,赐食邑,锡爵位。」也称为「养地」。
《漢語大詞典》:立朝
(1).指帝王在位。史记·商君列传:“ 秦王 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 秦国 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
(2).指在朝为官。 宋 曾巩 《乞出知颍州状》:“伏念臣性行迂拙,立朝无所阿附。”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三岁,而 方相国 从哲 贤之,以为翰林院庶吉士。然立朝论议终不肯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