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清光
圣主
北斗
五云
天心
衣裳
明堂
太子
圣旨
侍从
人主
王者
宗庙
诸子
诏书
《國語辭典》:清光  拼音:qīng guāng
1.皎洁明亮的光辉。南朝齐。谢朓〈侍宴华光殿曲奉敕为皇太子作〉诗:「欢饫终日,清光欲暮。」唐。崔备〈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诗:「剪烛清光发,添香暖气来。」
2.敬称他人的容貌丰采。《汉书。卷四九。爰盎晁错传。晁错》:「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唐。皇甫枚《飞烟传》:「一拜清光,九殒无恨。」
《國語辭典》:圣主(聖主)  拼音:shèng zhǔ
1.对圣明君主的尊称。汉。杨恽报孙会宗书〉:「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
2.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号。
《國語辭典》:北斗  拼音:běi dǒu
1.星名的合称。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称为「北斗」。唐。杜甫寄韩谏议〉诗:「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骐驎翳凤皇。」《三国演义》第三四回:「甘夫人尝夜梦仰吞北斗,因而怀孕,故乳名阿斗。」参见「北斗七星」条。
2.比喻为众人所崇仰的人。如:「你老人家为泰山北斗,何人不尊?何人不敬?」
《漢語大詞典》:五云(五雲)
(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关尹子·二柱》:“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云笈七籤卷四一:“五云交荫,六炁扇尘。”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南齐书·乐志》:“圣祖降,五云集。”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瑞开三眷,祥洽五云。”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丽日五云浮,开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值巡更近五云。”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天书飞下五云傍,紫陌珂声夜未央。” 清 陈梦雷 《立秋后一日至都门即事赋感》诗:“遥向五云深处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称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闻有晓消五云,飞八石,转九丹,治黄白。”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五云之法……服之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参阅 杨明照 《〈抱朴子内篇校释〉补正》
(5).见“ 五云体 ”。
《漢語大詞典》:五云体(五雲體)
亦称“ 五朵云 ”。 指 唐 韦陟 用草书署名的字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韦陟 ﹞每令侍婢主尺牘,往来復章,未常自札,受意而已。词旨轻重,正合 陟 意。而书体遒利,皆有楷法, 陟 唯署名。尝自谓所书‘陟’字,如五朵云,当时人多倣效,谓之 郇公 五云体。”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书后花押:“ 唐文皇 令羣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遂以草名为花押, 韦陟 五朵云是也。”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四:“ 唐 人初未有押字,但草书其名以为私记,故号花书, 韦陟 五云体是也。”亦省作“ 五云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梁山舟 诗:“我自无心结蛇蚓,错传 韦陟 五云如。”
《國語辭典》:天心  拼音:tiān xīn
1.天帝的意志。《书经。咸有一德》:「咸有一德,克享天心。」
2.天空的中央。唐。卢仝 月下寄徐希仁诗:「夜半沙上行,月莹天心明。」
《國語辭典》:衣裳  拼音:yī shang
古时上衣称衣,下裙称裳,故衣服合称为「衣裳」。《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红楼梦》第三五回:「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
《國語辭典》:中国(中國)  拼音:zhōng guó
1.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其地为「中国」。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境,皆称为「中国」。《诗经。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公羊传。昭公二十三年》:「曷为以诈战之辞言之,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2.朝廷。《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3.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毛亨。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國語辭典》:明堂  拼音:míng táng
1.古代天子举行大典的地方。《礼记。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文选。曹植。七启》:「赞典礼于辟雍,讲文德于明堂。」也作「翼室」。
2.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3.堪舆家称墓前聚水的地方。
4.墓前的祭台。《后汉书。卷八一。范冉传》:「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唐。章怀太子。注:「此言明堂,亦神明之堂,谓圹中也。」
《漢語大詞典》:券台(券臺)
(1).堪与家术语。指墓前地气聚合之处。朱子语类卷九七:“今人呼墓地前为明堂,尝见《伊川集》中书为券臺,不晓所以……后见 唐 人文字,言某朝詔改为券臺。”
(2).墓前的祭台。 宋 陶谷 清异录·丧葬:“菴墓前甃石若甎表之面,方长,高不登三尺,号曰券臺。”
《國語辭典》:太子  拼音:tài zǐ
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也称为「世子」。秦朝因之。汉时则改称皇太子。金元时,皇帝之庶子亦有称太子的。明以后,皇帝之嫡子称为「皇太子」,而亲王之嫡子则统称为「世子」。《西游记》第三七回:「我本宫有个太子,是我亲生的储君。」也作「大子」。
《國語辭典》:圣旨(聖旨)  拼音:shèng zhǐ
古时对天子诏命的专称。唐。杜甫江陵望幸〉诗:「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平少保得了圣旨,星飞出京,到了松藩驻劄。」
《國語辭典》:侍从(侍從)  拼音:shì zòng
1.随侍君王左右。《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君厌承元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
2.随从侍奉的人。《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传》:「皇后舆驾侍从甚众,赏赐官属以千万计,与许后时县绝矣。」
《國語辭典》:人主  拼音:rén zhǔ
国君。《老子》第三○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文选。陆机。豪士赋序》:「人主操其常柄,天下服其大节。」也作「人君」。
《國語辭典》:王者  拼音:wáng zhě
1.帝王。《公羊传。成公元年》:「然则曷为不言晋败之?王者无敌,莫敢当也。」《文选。李康。运命论》:「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
2.以王道治天下的君主。《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國語辭典》:宗庙(宗廟)  拼音:zōng miào
1.奉祀祖先的宫室。《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唐。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此由天授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唐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2.王室、国家的代称。《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三国演义》第七三回:「宗庙倾危,社稷将坠。」
《國語辭典》:诸子(諸子)  拼音:zhū zǐ
1.泛称古代的学术思想家。《汉书。卷三○。艺文志》:「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2.总称古代学术家所著的书籍。《汉书》艺文志载有一百八十九家,今通称诸子百家者,举其成数而言。
3.职官名。周置,掌公卿大夫世子业务。见《周礼。夏官。诸子》。
4.众儿。《宋史。卷三一六。吴奎传》:「没之日,家无馀资,诸子至无屋以居,当时称之。」
5.诸君。唐。李华〈与外孙崔氏二孩书〉:「今者诸子日出高眠,争览盘器。」
《國語辭典》:内官(內官)  拼音:nèi guān
1.宫中的女官,像妃、嫔、嫱、贵人、美人等是。《左传。昭公三年》:「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官。」《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衔,外官不过九品。」
2.国君左右的侍卫官或京官。《旧唐书。卷八八。韦思谦传》:「窃见朝廷物议,莫不重内官,轻外职。」
3.宦官。《金瓶梅》第一四回:「你每内官家财,无可稽考,得之易,失之易。」
《國語辭典》:诏书(詔書)  拼音:zhào shū
皇帝通告臣民的文书。《文选。李密。陈情表》:「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