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明治天皇  拼音:míng zhì tiān huáng
帝号。(西元1852~1912)名睦仁,生于日本京都,为日本皇帝。在位初期,日本开始维新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天皇专权制度。并实行义务教育、公布日本宪法、取消西方人治外法权等多项政策。死后葬于京都伏见桃山。
《国语辞典》:梁简文帝(梁简文帝)  拼音:liáng jiǎn wén dì
帝号。(西元503~551)姓萧名纲,字世缵,南兰陵人(今江苏省武进县)。南朝梁皇帝。为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弟。自幼聪慧,读书一目十行。工诗文,辞藻绮艳,当时号称宫体。即位二年,为侯景所杀。卒谥简文,庙号太宗。著有《昭明太子传》、《易林》、《棋品》等,后人辑有《梁简文帝集》。
《国语辞典》:辽天祚帝(辽天祚帝)  拼音:liáo tiān zuò dì
帝号。(西元1101~1125)姓耶律,名延禧,字延宁。辽亡国之主。昏昧无能,国势渐弱,保大五年,遂为金俘掳,降封海滨王,因而抑郁病死。在位二十四年。
《国语辞典》:汉光武帝(汉光武帝)  拼音:hàn guāng wǔ dì
帝号。指东汉中兴之主刘秀。参见「刘秀」条。
《国语辞典》:北魏孝文帝  拼音:běi wèi xiào wén dì
帝号。姓拓跋名宏,后改姓元,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死后庙号高祖。也称为「魏孝文帝」。
《国语辞典》:查理曼大帝  拼音:chá lǐ màn dà dì
Charlemagne Emperor
帝号。(西元742~814)日耳曼人,法兰克王国国王,统一大部分西欧。西元八○○年受教宗加冕为罗马皇帝。奖励农工,振兴学术,又广行封建,欧洲封建制度由此而盛。史称为「查理大帝」。
《国语辞典》:魏道武帝  拼音:wèi dào wǔ dì
帝号。(西元371~409)姓拓跋,名圭。在位二十三年(西元386~409)。武功颇盛,建立北魏。使鲜卑人分地定居、从事耕种,并任用汉人。晚年因服食寒食散,性情大变、猜忌多疑,并诛戮大臣,后为次子绍所杀,庙号太祖。
《国语辞典》:魏孝文帝  拼音:wèi xiào wén dì
帝号。指北魏孝文帝。参见「北魏孝文帝」条。
分类:帝号
《国语辞典》:汉灵帝(汉灵帝)  拼音:hàn líng dì
帝号。(西元156~189)姓刘名宏。在位二十二年(168~189)。东汉章帝的玄孙,继桓帝立。在位时宠信宦官,戮杀忠臣,朝政日坏。最终引发黄巾之乱,东汉走向衰乱的局面。
《国语辞典》:汉景帝(汉景帝)  拼音:hàn jǐng dì
帝号。(西元前188~前141)姓刘名启,字开。在位十六年(前157~前141)。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采用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
《国语辞典》:汉和帝(汉和帝)  拼音:hàn hé dì
帝号。(西元79~105)姓刘名肇。在位十七年(88~105)。东汉章帝之子。十岁即位,朝政把持于外戚窦宪等人手中,政局颇为不定。但窦宪出击漠北成功,解除了北匈奴的威胁,并有效地控制了对西域的统治。汉和帝不满窦氏跋扈,与宦官郑众联手铲除窦氏,却也开启东汉宦官涉政之始。和帝亲理政事后,不失为一代贤君。
《国语辞典》:汉桓帝(汉桓帝)  拼音:hàn huán dì
帝号。(西元132~167)姓刘名志。在位二十一年(146~167)。东汉章帝曾孙,继汉质帝后即位,任用宦官单超等人,朝政颓废,忠臣李膺、陈蕃等人上书恳谏,却遭禁锢,史称为「党锢之祸」。
《国语辞典》:元太宗  拼音:yuán tài zōng
帝号。指元代皇帝窝阔台。参见「窝阔台」条。
分类:帝号帝王
《国语辞典》:元太祖  拼音:yuán tài zǔ
帝号。指元开国君主铁木真。参见「铁木真」条。
《国语辞典》:周康王  拼音:zhōu kāng wáng
帝号。姓姬名钊。生卒年不详。能修文王、武王之业,使百姓知礼义,与父成王同称盛世,四十馀年不用刑罚,号「成康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