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帛屩
释名见上。
《漢語大詞典》:帛兰船(帛蘭船)
亦作“ 帛阑船 ”。 用帛装饰栏杆的船。后汉书·公孙述传:“又造十层赤楼帛兰船。” 李贤 注:“盖以帛饰其兰槛也。” 宋 宋祁 《过摩诃池》之二:“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
分類:装饰栏杆
《骈字类编》:帛烂(帛烂)
唐书辛替否传:睿宗立,罢斜封官十馀人,俄召复之。方营金仙、玉真观,替否以左补阙上疏曰:太宗升下之祖,拨乱立极,得至。治之体,省官清吏,举天下职司无虚授,用天下财帛无枉费。赏必待功,官必得才,为无不成,征无不服,不多寺观而福禄至,不度僧尼而灾殃灭。阴阳不愆,五谷遂成,粟腐帛烂,万里贡赋,百蛮归款,享国长久,多历年所。陛下何惮而不法之。
《骈字类编》:帛亭
水经注见上。
《國語辭典》:帛丸  拼音:bó wán
在布帛上写字后,搓成丸状,用来暗递消息。《新唐书。卷二二五。逆臣列传中。李希烈》:「及希烈死,子不发丧,欲悉诛诸将乃自立,未决。有献含桃者,窦请分遗仙奇妻,听之,因蜡帛丸杂果中,出所谋。」
《國語辭典》:蜡丸(蠟丸)  拼音:là wán
古时用蜡制成的圆形外壳,中置书状,可防止泄漏及潮湿。《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也称为「蜡弹」。
《骈字类编》:帛乡(帛乡)
水经注:康沟又东径扶沟县之白亭北。陈留风俗传曰:扶沟县有帛乡,帛,亭名,在七十二亭中。
《骈字类编》:帛帐(帛帐)
艺文类聚:傅子曰:太祖武皇帝恐嫁娶之僭上,公主适人不过帛帐,从婢十人而已。
《分类字锦》:帛砧裁磬
梦溪笔谈:唐独异志云:唐承隋乱,乐簴散亡,独无徵音。李嗣真密求得之,闻弩营中砧声,求得丧车一铎入振之于东南隅,果有应者。掘之得石一叚,裁为四具,以补乐簴之阙。此妄也。声在短长厚薄之间,故考工记:磬氏为磬,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磨其毫末,则声随而变。岂有帛砧裁琢为磬,而尚存故声哉?兼古乐宫商无定声,随律命之,迭为宫、徵。嗣真必尝为新磬,好事者遂附益为之说。既云裁为四具,则是不独补徵声也。
分类:
《韵府拾遗 纸韵》:帛履
崔寔四民月令:八月,制韦履。十月,作帛履。
《分类字锦》:不私钱帛(不私钱帛)
北史崔挺传:子孝芬兄弟孝义慈厚。弟孝炜等。奉孝芬尽恭顺之礼。一钱尺帛。不入私房。吉凶有须。聚对分给。诸妇亦相亲爱。有无共之。
分类:
《國語辭典》:布帛菽粟  拼音:bù bó shú sù
布帛,指布匹衣物。菽粟,指豆、稻等日常食物。布帛菽粟比喻虽属平常,却连一日都不可缺少的事物。《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分类字锦》:布帛为租(布帛为租)
文献通考:汉章帝建初三年,诏以布帛为租。
分类:赋税
《漢語大詞典》:拜帛
(1).新媳妇请见公婆时所献的素绢。 前蜀 冯鉴 《续事始·拜帛》:“妇见后故要参舅姑,即令人持香缨諮白,许见则出,不许即收之…… 隋 大业 五年,宰相 牛弘 建议,古礼妇执香缨以为请讯,未为允当,自今后请以素绢八尺中擗,名曰‘拜帛’,以代香缨。詔从之。”
(2).跪拜接受赐与之帛。 唐 李庾 《西都赋》:“御阶昼阴,帝座春深。繽纷宦闥,窈窕嬪林。既受赐於逮昏,尽拜帛而怀金。”
《漢語大詞典》:弊帛
(1).破旧的布帛。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授:“视诸侯之位如过客,视金玉之宝如砖石,视紈綺如币帛者,始可谓能问道耳。”
(2).币帛。弊,通“ 币 ”。鹖冠子·武灵王:“所谓因人事者,结弊帛,用货财,闭近人之復其口。”
《骈字类编》:赤帛
周礼司常:通帛为旃。疏:周建子物萌,色赤,今旌旗通体尽用绛之赤帛,用周之正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