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驾帖(駕帖)  拼音:jià tiè
明代厂卫逮捕人犯的凭据,由刑部签发。《明会要》卷六七:「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部发签驾帖。驾帖发下,须从刑科批定。若科中遏止,即主上亦无如之何。」《明史。卷九四。刑法志二》:「近者中外提人,止凭驾帖,既不用符,其伪莫辨,奸人矫命,何以拒之?」
《漢語大詞典》:甲帖
宋 时政府发至地方基层户籍单位“甲”的田契之类的文据。 宋 胡太初 昼帘绪论·催科:“甲帖之设,本以优役户,今乃以困官户。”宋史·食货志上二:“凡田方之角,立土为埄,植其野之所宜木以封表之,有方帐,有庄帐,有甲帖,有户帖;其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
《漢語大詞典》:汝帖
法帖名。 宋 大观 中, 汝州 守 王寀 采择 潭 、 绛 、 泉 帖中之最优者,荟萃成文,分为十二卷,刻石置于 汝州 望嵩楼 中。 明 末兵乱,楼焚碑残。 清 顺治 七年(1650年)巡道 范承祖 重新修葺,并加诗跋二刻,共十四刻,置于州署西园古轩壁中。 道光 十八年(1838年)州守 白明义 见所存文漫漶不复识,自 洛阳 贴得 汝 帖原拓一部,重摹诸石,仍藏左轩壁中。此帖计有金石文八种, 秦 、 汉 、 三国 字体五种,六朝帝王书三十引, 魏 晋 九人书以及 王羲之 十帖、 南唐 十臣、 唐 三朝帝后四书和 欧阳询 、 虞世南 、 褚遂良 、 颜真卿 、 柳公权 、 贺知章 、 李后主 、 吴越王 俶 等七十余家书法手迹,字数虽不甚多,但真草隶篆无所不包。向为书法爱好者所珍视。现存 河南省 临汝县 文化馆。
《漢語大詞典》:帖文
犹帖经。新唐书·选举志上:“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三道,亦为四等。”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唐 朝初,明经取通两经。先帖文,乃案章疏,试墨策十道。”参见“ 帖经 ”。
分類:帖经
《漢語大詞典》:帖经(帖經)
唐 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通典·选举三:“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旧唐书·文宗纪下:“其进士举宜先试帖经,并略问大义,取经义精通者放及第。”
《國語辭典》:报帖(報帖)  拼音:bào tiě
通报的帖子。《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径到西山灵隐寺,先有报帖报知,长老引众僧鸣钟擂鼓,接郡王上殿烧香。」《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漢語大詞典》:补帖(補帖)
见“ 补贴 ”。
《國語辭典》:补贴(補貼)  拼音:bǔ tiē
1.对于不足的部分加以补足。唐。白居易和东川杨慕巢尚书府中独坐感戚在怀见寄十四韵〉诗:「老将荣补贴,愁用道销磨。」也作「贴补」。
2.所贴补的费用。如:「这家公司制度完善,于员工的食、宿、交通各项费用皆有补贴。」
《國語辭典》:全帖  拼音:quán tiě
一种旧时应酬用的红柬帖。共有十面,摺叠而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便取出一幅全帖,上写道:『立婚约金声系徽州人,生女朝霞年十六岁。』」《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外边一个小厮送将一个传单来,匡超人接著开看,是一张松江笺。摺做一个全帖的样式。」
分類:红纸共有
《漢語大詞典》:帖试(帖試)
以帖经试士。新唐书·杨瑒传:“ 瑒 奏:有司帖试明经,不质大义,乃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
分類:帖经试士
《漢語大詞典》:帖墨
犹帖经。宋史·苏轼传:“今所欲改变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词,或曰专取策略而罢诗赋,或欲兼采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经生不帖墨而考大义,此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
分類:帖经
《漢語大詞典》:帖例
帖附前例。谓依前例量刑。 宋 司马光 《乞不帖例贷配札子》:“又既谓之特旨,当临时断在朝廷,若先令刑部帖例,朝廷依此施行,乃是轻重之权,返在有司也。”
分類:前例量刑
《漢語大詞典》:射帖
亦作“ 射贴 ”。
(1).用箭射靶。旧唐书·孙伏伽传:“闻陛下犹自走马射帖,娱悦近臣。”
(2).指箭靶。 元 无名氏 《锁魔镜》第五折:“ 二郎神 正射着红心射贴。”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伯益 命粘纸各数张,作二图,其一纸纵横各作十九画,成一碁局;其一作十圆圈,作一射帖。”
《漢語大詞典》:弭帖
顺从帖伏。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象油》:“ 燕京 昔有一雄象,甚大,凡伤死数人,官吏欲杀之,不得已乃明其罪,象遂弭帖就杀。” 清 赵翼 《行围即景·套驹》诗:“握鬃伏鬣何晏然,衔勒早向驹口穿,纔穿便觉气降伏,弭帖随人为转旋。”
分類:顺从
《國語辭典》:帖子词(帖子詞)  拼音:tiě zi cí
宋代八节内宴时,翰林学士献给宫中的诗,贴于阁中门壁上,故称为「帖子词」。如宋欧阳修曾撰帖子词、端午帖子词等。
《漢語大詞典》:填帖
唐 代科举制度中的明经科以“帖经”试士,应试者须填写被帖去的经文,故称填帖。新唐书·选举志上:“进士科起於 隋 大业 中,是时犹试策。 高宗 朝, 刘思立 加进士杂文,明经填帖。”
《漢語大詞典》:体帖(體帖)
细心体会。 明 高攀龙 《与季兄罗先生书》:“吾学虽有所受,然‘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帖出来。” 鲁迅 《华盖集续编·谈皇帝》:“据说天子的行事,是都应该体帖天意,不能胡闹的;而这‘天意’也者,又偏只有儒者们知道着。”参见“ 体贴 ”。
《國語辭典》:体贴(體貼)  拼音:tǐ tiē
1.关怀、体谅。设身处地为他人著想,使对方感到舒适满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那赵聪也到会体贴他夫妻两人的意思,常只是诈病佯疾,不进学堂。」《红楼梦》第五一回:「你们固然不敢抱怨,未免想著我只顾疼这些小孙子孙女儿们,就不体贴你们这当家人了。」
2.细心体会、领悟。《朱子全书。卷五五。道统四。自论为学工夫》:「乃知明道先生所谓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者,真不妄也。」
3.揣忖、摸索。《朱子语类。卷三四。论语。述而篇》:「今却只是体贴字句,就这两三句题目上谈去,全无义理!」《红楼梦》第三二回:「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著,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