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3,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门帖
教帖
帖伏
春帖子
稳帖
楹帖
试帖
兰亭帖
行帖
摹帖
十七帖
中帖
照帖
下帖
帖席
《國語辭典》:门帖(門帖)  拼音:mén tiě
门联。明。戴冠《濯缨亭笔记。门帖》:「北京宫阙成,太宗命解缙书门帖,以古诗书之,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至清初,发展为悬挂堂室之对联。」也称为「门对」、「门联」。
《國語辭典》:门联(門聯)  拼音:mén lián
贴在门上的对联。如:「农历年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忙著张贴门联。」也称为「门对」、「门帖」。
《漢語大詞典》:教帖
公侯、大臣的书面命令。《三国演义》第六七回:“ 张辽 将教帖与 李典 、 乐进 观之。”
《國語辭典》:帖伏  拼音:tiē fú
1.服贴。汉。赵晔《吴越春秋。卷五。句践归国外传》:「臣闻击鸟之动,故前俯伏;猛兽将击,必饵毛帖伏。」
2.顺从、折服。宋。薛季宣跋蜡虎图〉诗:「请君悬之政事堂,坐令帖伏犬与羊。」宋。曾巩〈程嗣恭祖无颇程博文开封府推官制〉:「慈惠足以煦养茕弱,刚严足以帖伏奸强。」
《漢語大詞典》:春帖子
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 宋 制,翰林一年八节要撰作帖子词。或歌颂升平,或寓意规谏,贴于禁中门帐。于立春日撰作的帖子词,称“春帖子”。多为五、七言绝句。其体工丽。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七:“ 欧公 与 王禹玉 、 范忠文 同在禁林,故事进春帖子,自皇后贵妃以下,诸閤皆有。”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立春:“﹝立春日﹞学士院撰进春帖子。” 陈衍 《辽诗纪事·无名氏》:“《高丽图经》: 广化门 ,王府之偏门也,榜周易繇辞五字,仍有春帖子云云。”参阅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分類:春帖子
《漢語大詞典》:稳帖(穩帖)
稳当;稳当妥帖。 唐 陆龟蒙 《和馆娃宫怀古五绝》之四:“波神自厌荒淫主, 勾践 楼舡稳帖来。” 宋 苏轼 《与孙知损运使书》:“所条上数事,亦甚稳帖,不至张皇。” 明 李东阳 《与陈提学书》:“病告中快閲一再过,颇有欲商量处,如篇目中‘门第’二字,恐未稳帖。”
分類:稳当妥帖
《漢語大詞典》:楹帖
楹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 潘芝轩 尚书未第时……其封翁 云浦参军 索余书楹帖一联云:‘ 老蘓 文学能传子, 小宋 才名不让兄。’”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西河检讨 晚年自署楹帖云:‘千秋经术留天地,万里蛮荒识姓名。’”参见“ 楹联 ”。
分類:楹联
《國語辭典》:楹联(楹聯)  拼音:yíng lián
悬于门旁或柱子上的对联。字数多寡无定规,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为诗词形式的演变。
《國語辭典》:试帖(試帖)  拼音:shì tiě
1.科举时代考试时所作的诗,多用古人诗句命题,冠以赋得二字,其诗或五言、七言,或八韵、六韵,在诗中自成一体,称为「试帖」。
2.唐时明经考试的方法。即帖经取士,将所习的经文,掩其两端,中开一行,裁纸为帖,称为「试帖」。《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漢語大詞典》:试帖诗(試帖詩)
诗体名。源于 唐 代,受“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其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 清 代试帖诗,格式限制尤严,内容大多直接或间接歌颂皇帝功德,并须切题。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长达四十韵、四百字,故称其‘鲲鲸喷迢递’(有如长鲸大鲲,喷出的水气长远)。这是 唐 人应试诗的新形式,后人称为‘试帖诗’。”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
《國語辭典》:兰亭帖(蘭亭帖)  拼音:lán tíng tiè
晋王羲之所书兰亭序的帖本。书法遒劲刚健,为绝世之作。唐太宗爱之,自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之徒辩才处取得原稿,凡二十八行,三百四十二字,命赵模等摹刻真迹,分拓数本以送皇亲近臣。太宗崩,高宗奉遗诏,将真本贮玉匣殉葬,自此「兰亭帖」翻刻本甚多。传世者有「开皇兰亭」,书法朴拙迟重;「神龙兰亭」,沉厚静穆,镌刻精湛;「定武兰亭」,浑朴敦厚,为诸刻之冠。唐冯承素所摹,以点画尚存隶书收笔停蓄之笔意,为最佳摹本。也称为「禊帖」。
《漢語大詞典》:行帖
商行开业的凭帖。 清 马建忠 《复李伯相札议中外官交涉仪式洋货入内地免厘禀》:“又西人在各口开行,亦与我 华 人争利,若倣照西法,征以行帖之捐,所得当亦不少。”《清文献通考·市籴一》:“若係牙行誆骗商人者,将互保行帖,一併追缴,勒限清还。”
《國語辭典》:摹帖  拼音:mó tiè
将隐约可透视的纸覆于书画上,依其笔画而写,称为「摹帖」。
《國語辭典》:十七帖  拼音:shí qī tiè
晋王羲之的草书帖。为二十馀件书帖合并而成的总帖,因居首一帖开端有「十七」二字,故称为「十七帖」。此帖雄健疏放、气象超逸,为王羲之草书作品中最负盛名者,历代均取作草书范本。
《分类字锦》:中帖
宋史选举志:武举马射。一中帖当两上垛。一中的当两中帖。
分类:考试
《国语辞典》:照帖  拼音:zhào tiě
凭据,證明书。《喻世明言。卷十。滕大尹鬼断家私》:「滕大尹写个照帖,给与善述为照,就将这房家人判与善述母子。」
分类:凭据
《漢語大詞典》:下帖
(1).请帖。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这书词则是纸摄人魂的下帖,摘人心的公案,追人命的勾头。”
(2).送请帖。《孽海花》第四回:“领事下帖请的,约有一百餘人。”
分類:请帖
《漢語大詞典》:帖席
贴卧席上。喻安稳。 明 张居正 《答福建巡抚耿楚侗言致理安民》:“ 隆庆 间,仕路稍清,民始帖席。”明史·熊廷弼传:“廷臣咸谓 辽 必亡,而今且地方安堵,举朝帖席,此非不操练不部署者所能致也。” 清 钱谦益 《临安王君墓表》:“在諫垣五年,朝右皆不能帖席,而君之祸遂不可解矣。”
分類:席上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