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订婚柬帖(订婚柬帖)  拼音:dìng hūn jiǎn tiě
订婚时,邀宴所用的请帖。
《国语辞典》:淳熙阁帖(淳熙阁帖)  拼音:chún xī gé tiè
宋孝宗淳熙年间下诏,以内府所藏淳化阁帖重新刻石,称为「淳熙阁帖」。
《国语辞典》:评书帖(评书帖)  拼音:píng shū tiě
书名。清梁巘撰,一卷,一百四十一则,为品评书法的著作。内容以论述书法家的执笔方法最多,其次还探讨了各帖各家的源流、优劣,都有独到的见解。
《国语辞典》:下帖子  拼音:xià tiě zi
致送请帖。《红楼梦》第四五回:「今儿来的这么齐全,倒像下帖子请了来的。」也称为「下帖」。
分类:致送请帖
《国语辞典》:绣帖儿(绣帖儿)  拼音:xiù tiě ér
描花样的册子。明。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二出:「閒行儿休则题,绣帖儿都停搁。」
分类:花样册子
《国语辞典》:丧乱帖(丧乱帖)  拼音:sāng luàn tiè
王羲之所书的书法名帖。行书而带草意,劲健有力,刚中带柔,为王帖中之佳品。
《国语辞典》:帖括业(帖括业)  拼音:tiè guā yè
举业,即应举有关的课业。《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金又买异姓儿,私子之。延儒师,教帖括业。」
《国语辞典》:帖木儿(帖木儿)  拼音:tiè mù ér
人名。(西元1335~1405)蒙古人,元裔,奉持回教,明初据察合台汗国故地,建国称汗,都于撒马尔罕,奄有伊兰高原全部,复进略印度、土耳其,势甚盛,史称「帖木儿帝国」。
《国语辞典》:蜀素帖  拼音:shǔ sù tiè
北宋书法家米芾将自作诗八首,写于四川织造的白绢上,称为「蜀素帖」。其帖点画粗细变化甚大,字体大小随意,以欹取胜,而字势挺拔。其用笔或藏锋取劲,或出锋求妍,绢墨相发,姿态摇曳,为宋人之冠。
《漢語大詞典》:讣帖(訃帖)
报丧帖子。 清 孔尚任 《车碾女》诗:“敲门下讣帖,疑是传红叶。”《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四回:“看官,你道他刻的是什么?原来是刻讣帖。” 胡适 《我对于丧礼的改革》:“我出京之先,想到家乡印刷不便,故先把讣帖付印。”
《漢語大詞典》:俸帖
领取俸禄的凭证。明史·周忱传:“京师百官月俸,皆持俸帖赴领 南京 。”
《國語辭典》:俯首帖耳  拼音:fǔ shǒu tiē ěr
低头垂耳。形容恭顺驯服的样子。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一四。教官全城》:「吾徒诵诗书,讲逆顺,而俯首帖耳,以事贼乎?」也作「伏首帖耳」、「伏首贴耳」、「俯首贴耳」、「俛首帖耳」、「俛首贴耳」。
分類:走兽驯服
《國語辭典》:俛首帖耳  拼音:fǔ shǒu tiē ěr
低头垂耳。形容恭顺驯服的样子。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俛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也作「俯首帖耳」。
分類:驯服恭顺
《漢語大詞典》:伏伏帖帖
亦作“ 伏伏贴贴 ”。 心甘情愿;顺从。 明 冯梦龙 山歌·咏物:“结识私情像毡条,伏伏帖帖枕席做相交。”《玉佛缘》第二回:“原来功名心热的人最易着迷,只被 半仙 几句话,便伏伏帖帖的肯出钱。”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一:“必须由小孩自己动手拿一张四条腿的板凳,拉开裤子,伏伏贴贴地爬在凳上,将小屁股露出来,让先生拿着一支两三尺长的竹板子,劈劈啪啪地打一阵。”
《國語辭典》:服帖  拼音:fú tiē
驯服、顺从。如:「他照顾父母起居无微不至,态度服帖,左邻右舍都很推崇。」也作「服贴」。
分類:服帖
《國語辭典》:服贴(服貼)  拼音:fú tiē
1.合身舒适。如:「这件衣服剪裁合身,穿起来很服贴。」
2.顺服、顺从。常用叠词「服服贴贴」。《文明小史》第四六回:「直要使中国四万万百姓,一个个都贫无立锥之地,然后服服贴贴的做他们的牛马,做他们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