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25,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沈师黄(字 希徒 )
徐希仁
何希尧(字 唐臣 号 常欢喜居士 )
僧希运(别称 黄檗禅师、黄檗禅师 断际禅师、断际 号 肉珠 世称 黄檗和尚 )
王纵(字 希圣 )
蒯希逸(字 大隐 )
徐灵府(号 默希子 )
陈黯(字 希孺 号 昌晦、场老 )
陈镛(字 希声 )
刘轲(字 希仁 别称 湓纳 )
张希复(字 善继 )
豆卢瑑(字 希贞 )
吴法通( 希微先生 )
王希羽( 王羽 )
其它辞典(续上)
欧阳衮(字 希甫 )沈师黄(字 希徒 )
徐希仁
何希尧(字 唐臣 号 常欢喜居士 )
僧希运(别称 黄檗禅师、黄檗禅师 断际禅师、断际 号 肉珠 世称 黄檗和尚 )
王纵(字 希圣 )
蒯希逸(字 大隐 )
徐灵府(号 默希子 )
陈黯(字 希孺 号 昌晦、场老 )
陈镛(字 希声 )
刘轲(字 希仁 别称 湓纳 )
张希复(字 善继 )
豆卢瑑(字 希贞 )
吴法通( 希微先生 )
王希羽( 王羽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2—854 【介绍】: 唐吴兴武康人,字希徒。文宗大和进士。授太子正字。佐广州卢钧幕。转鄠县尉,主京兆府试。武宗会昌四年,佐王起山南幕。入为监察御史,迁殿中。出为颍阳、登封二县令。卒。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宪宗至文宗时诗人,文宗大和初自员外郎出为岳州刺史。与卢仝同时,唱酬甚密。事迹散见希仁《招玉川子咏新文》、卢仝《酬徐公以新文见招》与蒋防《汨罗庙记》等诗文。《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闽人。幼出家于黄檗山寺,额间隆起,号为肉珠。晚谒江西马祖,马祖已示寂,乃往石门参百丈师。后观察使裴休迎住龙兴寺。宣宗大中间示寂,谥断际禅师。有《语录》。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幼于洪州黄檗山出家。曾游天台山,终嗣百丈怀海。后仍归黄檗精舍,世称黄檗和尚。裴休对之礼敬有加。武宗会昌二年(842)裴任江西观察使,宣宗大中二年(848)任宣歙观察使时,皆迎其至镇居住。大中间卒于山,赐谥断际禅师。希运论禅,倡直指单传心要。其门人义玄开临济宗,影响颇大。《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传》卷二〇、《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其语录由裴休编为《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1卷,另有《黄檗断际禅师广陵录》1卷。《全唐诗》录其与宣宗联句诗,置宣宗名下。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闽人。蚤年即出家高安之黄檗山。具戒后。参询遍至。尝偕一僧。行天台道中。娓娓谈笑。皆颖脱可念。目光闪烁。旁射注前。遇大溪横沮。方过雨湍涨。不可揭厉度。于是运乃卸笠支杖而伫。其僧趣之。曰度去好。久伫奚为。运诡曰。要度自度。毋督我。俄而其僧竟度。如履平陆。既登彼岸。招手曰。度来度来。运遥咄曰。自了汉。早知如此。必斮折汝胫。其僧隔水礼谢曰。真大乘法器也。我不如。我不如。竟去不复见。 又尝游京师。午则分卫檀越家。久候屏著间。未有所得。闻一姥谇语其内曰。太无厌生。运意以为未有所施。而谓之无厌。其必有说焉。已而姥使童子召入置食。问曰。师亦曾见百丈山海禅师乎。当今第一善知识也。且老妾五障之身。忝于慧忠国师处有省。以师巍巍堂堂之相。宁自弃哉。自是见百丈。问曰。从上宗乘如何指示。百丈良久。运云。恁么则后人断绝去也。丈云。将谓汝是个人。遽起入方丈。运有省。随后入云。希运特来。丈云。若尔则他后不得孤负老僧。 丈一日问运。什么处去来。运云。山下拾菌子来。丈云。还见大虫么。运便作虎声。丈拈斧子作斮势。运打丈一掴。丈吟吟而笑。即上堂云。大雄山下有大虫。老汉今日亲遭一口。汝等诸人好看。 运在南泉。普请择菜。泉问。什么处去来。运云。择菜去来。泉云。将什么择。运举起刀子。泉云。大家择菜去。 一日泉谓运曰。老僧偶作得牧牛歌。请长老和。运云。某甲自有师了。运辞泉。泉门送。提起运笠子云。长老身才没量大。笠子太小生。运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泉云王老师聻。运戴笠子便去。 后居洪之大安寺。海众奔辏。相国裴公休方廉问其地。迎至州问道。且作传心法要一编。示运。运接置于座。略不披阅。良久云会么。公云不会。运云。若便恁会去。犹较些子。裴公由是深加尊奉。凡仕官所在。必执弟子礼。邀致阐演。尝赠之诗曰。曾传达士心中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章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大中间。终于所住寺。诏谥断际。塔号广业。事具传灯录。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希运。闽人也。年及就傅乡校推其慧利。乃割爱投高安黄檗山寺出家。迨成长也身量减王商裁一尺所。额间隆起号为肉珠。然倜傥不羁人莫轻测。而乃观方入天台。偶逢一僧偕行。言笑自若。运偷窥之。其目时闪烁烂然射人。相比而行。截路巨溪泛泛涌溢。如是捐笠倚杖而止。其僧督运渡去。乃强激发之曰。师要渡自渡。言讫其僧褰衣蹑波若履平陆。曾无沾湿。已到他岸矣。回顾招手曰渡来。运戟手呵曰。咄自了汉。早知必斯汝胫。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纵能伤我只取辱焉。少顷不见。运𢠵恍自失。及薄游京阙分卫及一家门。屏树之后闻一姥曰。太无厌乎。运曰。主不慁宾何无厌之有。姥召入施食讫。姥曰。五障之身忝尝礼惠忠国师来。劝师可往寻百丈山禅师。所惜巍巍乎堂堂乎。真大乘器也。运念受二过记莂攸同。乃还洪井见海禅师。开了心趣声价弥高。徇命居黄檗精舍。升平相裴公休钦重躬谒。有诗赠焉。曾传达士心中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愿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则裴相得法出运之门。以大中中终于所住寺。敕谥断际禅师。塔名广业。语录而行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5—862 【介绍】: 唐太原祁人,字希圣。少从军。穆宗长庆初,以力战拜监察御史。文宗大和九年,为河中兵马使。武宗会昌二年,从石雄讨回鹘,颇有功。迁晋州司马,历沁、邢二州刺史,官至盐州防御使。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颍川人,一作泉州人。自武宗会昌中迄懿宗咸通中,累举不第。后隐居同安,读书终身。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5—876 字希孺,号昌晦,又号场老。郡望颍川(今河南禹州),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黯颖慧早熟,未弱冠,文名大振于州里。事母孝,不就贡举。年逾40,始以太夫人命应举。然自武宗会昌五年(845)至懿宗咸通中,屡试屡蹶,未仕而终。生平散见黄滔《颍川陈先生集序》、罗隐《陈先生集后序》、《五代史补》卷一。黯擅诗赋。黄滔称其文“词不尚奇,切于理也。意不偶立,重师古也。其诗篇词赋檄,皆精而切”(《颍川陈先生集序》)。并集其诗文编集,分为5卷。《郡斋读书志》后志卷二著录《陈黯文集》3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黯字希孺。颖川人。举进士。计偕十八上而不第。隐居同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福州侯官人,字希声。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精史传,文体类西汉。复应史科。官至鄂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沛人,字希仁。少为僧。宪宗元和末登进士第,以史才直史馆,官终洺州刺史。博学工诗文。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7以后 字希仁,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徙家韶州曹溪习佛典,一度为僧,释名湓纳。宪宗元和初居庐山,从茅君受史学。十三年(818)登进士第。文宗大和九年(835)官尚书膳部员外郎兼史馆修撰。历磁、洺等州刺史,仕终侍郎。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中、《唐摭言》卷一一、《唐诗纪事》卷四六、《庐山记》卷二。著有《牛羊日历》1卷、《刘希仁文集》1卷。《全唐诗》存诗1首。全粤诗·卷一一
刘轲,字希仁。韶州曲江(今韶关市)人。生于唐代宗大历间。幼嗜学,博通群书。少为僧,止于豫章高安县南果园,遂穷内典。德宗贞元初,马植见其文,叹为韩愈之流。复至罗浮,从杨生学《春秋》。宪宗元和初,乃下罗浮,从庐山隐士茅君学,躬耕自给。后上京师,白居易以书介绍于所知者。元和元年(八○六)进士,贡举试《玉声如乐》诗,遂登第。文宗时,官宏文馆学士。累迁侍御史,出为洛州刺史,卒于官。轲慕孟轲为文,故以名焉,文章与韩、柳齐名。著述多种,皆已佚。清道光间,南海伍崇曜重刊前人所辑轲文十馀篇,名为《刘希仁文集》,收入《岭南遗书》第二集中。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五、清阮元修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二八八有传。诗一首。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轲字希仁。元和末进士。文宗朝宏文馆学士。出为洛州刺史。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1 【介绍】: 唐河东人,字希贞。宣宗大中十三年进士。懿宗咸通末拜中书舍人。僖宗乾符中与崔沆同日拜平章事。黄巢攻长安,从僖宗出开远门,走散,匿张直方家,被捕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5—? 【介绍】: 唐润州丹阳人。有文学,试举子业不第,入茅山为道士。僖宗乾符二年,帝遣使受大洞篆,尊为度师,赐号希微先生。哀帝天祐四年,潜入岩洞,不知踪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池州人。昭宗天复元年,与曹松、刘象、柯崇、郑希颜同登进士第,年皆七十余,时号“五老榜”。授秘书省正字。后与杨夔、康骈客于田𢽏。卒年约八十左右。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9—? 一作王羽,误。歙州(今安徽歙县)人(一作池州人,恐非是)。昭宗天复元年(901),礼部侍郎杜德祥知贡举,特放希羽与刘象、曹松、柯崇、郑希颜等五人进士及第。五人年皆老大,时号“五老榜”。昭宗特下诏授五人官,希羽为秘书省正字。后与杨夔、康軿、杜荀鹤等为宣州田頵客。事迹散见《唐摭言》卷八、路振《九国志》卷三、《唐才子传》卷九。希羽与诗人杜荀鹤友善。大顺二年(891)荀鹤进士及第,希羽赋诗以贺。原有诗1卷,《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