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只待  拼音:zhǐ dài
只希望。元。王晔《桃花女》第四折:「我只待服降他低头甘引罪。」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几曾和那穷相识每日家相寻趁?都只待共那富家郎逐日相亲近。」也作「子待」。
分类:希望
《漢語大詞典》:重望
(1).崇高的声望。 唐 李洞 《感知上刑部郑侍郎》诗:“公心外国説,重望两朝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张魏公 有重望, 建炎 以来,置左右相多矣,而天下独目 魏公 为 张右相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熊廷弼狱论:“ 元标 为都御史,负八股文重望。”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 蔡孑民 先生负党国重望,对于构成国家民族奠基石的优秀青年及人材尤爱护不遗余力。”
(2).指有重望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二相皆天下重望,相次归卧。”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 巴 蜀 流民﹞以 杜弢 州里重望,共推为主。”
(3).殷切的希望。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伏望陛下深念祖宗之艰难……苍生之重望,勿听苟且之言,勿从因循之计。”
《國語辭典》:失望  拼音:shī wàng
1.希望落空,不遂所望。《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您下梢只恁地狼狈,怎不叫他失望!」《文明小史》第一回:「柳知府点名进来,甚为失望,无奈将题目写了,挂牌出去。」
2.认不出来。《水浒传》第七二回:「在下眼拙,失望了足下。」《警世通言。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夜住晓行,不则一日,来到东京。归去那对门茶坊里,叫点茶婆婆:『认得我?』婆婆道:『官人失望。』」
《國語辭典》:便好  拼音:biàn hǎo
1.正好。宋。辛弃疾 题鹤鸣亭诗:「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儿童。」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今日把我赶将出来,便好道男儿不得便。」
2.妥善、美好。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
《國語辭典》:望幸  拼音:wàng xìng
冀望帝王亲临。《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而郡国皆豫治道,修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宫储,设共具,而望幸。」南朝宋。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春方动宸驾,望幸倾五州。」
《國語辭典》:众望(眾望)  拼音:zhòng wàng
1.众人的企望。如:「不负众望」。汉。陈琳〈为袁绍上汉帝书〉:「杜黜忠功,以疑众望。」《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上应天心,下合众望。」
2.在众人间的声望,受到大家的推崇。如:「众望所归」。
《國語辭典》:想望  拼音:xiǎng wàng
1.渴想盼望。《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三国志。卷二二。魏书。陈群传》:「天下想望至治,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则兆民幸甚。」
2.思念仰慕。《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名动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
《漢語大詞典》:想望风采(想望風采)
谓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风采,仪表风度。语本汉书·霍光传:“﹝ 光 ﹞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李泌 为相,举为諫议大夫,拜官不辞。未至京师,人皆想望风采。”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某无似者,想望风采,为日久矣。” 清 方苞 《吏部侍郎姜公墓表》:“时天子嚮公甚殷,天下士皆想望风采。”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二章:“再往下,写出 闯王 如何英明……又如何素仰 李信 大名,想望风采,如饥似渴。”亦作“ 想望丰采 ”。明史·冯琦传:“﹝ 琦 ﹞数陈讜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漢語大詞典》:不几(不幾)
(1).不盘查。周礼·秋官·修闾氏:“邦有故则令守其閭互,唯执节者不几。” 贾公彦 疏:“有执节公使者不几訶也。”
(2).未近,不到。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楚 不几十年,未能恤诸侯也。” 杜预 注:“几,近也。”
分類:盘查
《國語辭典》:觊觎(覬覦)  拼音:jì yú
希望得到不该拥有的东西。《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
《漢語大詞典》:以期
表示通过上文所说的做法,希望达到下文的目的。 毛泽东 《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强调团结和进步,以反对一切危害抗战的乌烟瘴气,以期抗日事业有进一步的胜利。” 郭沫若 《〈中国史稿〉前言》:“我们一开始就学习着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以期经过共同讨论钻研,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國語辭典》:无望(無望)  拼音:wú wàng
1.没有希望。《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呜呼!为无望也夫,其死于此乎!」
2.无界畔。《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无望。」
《國語辭典》:过望(過望)  拼音:guò wàng
超出原本预期的很多。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够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
《國語辭典》:寄托(寄託)  拼音:jì tuō
1.委托、付托。《三国志。卷四○。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李严》:「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身责重,思得良伴。」
2.依托、安身。《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列子隐身而穷处兮,世莫可以寄托。」
3.文学家寄情托兴,借题发挥。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学词途径》:「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宣,斐然成章。」
4.法律上指当事人一方以物交付他方,他方允为保管之契约行为。
《漢語大詞典》:愿治(願治)
谓希望得到大治。汉书·礼乐志:“故 汉 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今临政而愿治七十餘岁矣,不如退而更化。”宋史·吕公著传:“陛下临朝愿治,为日已久,而左右前后,莫敢正言。”
《漢語大詞典》:还望(還望)
(1).回望。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景公 与 晏子 游於 少海 ,登 柏寝 之臺,而还望其国曰:‘美哉!泱泱乎,堂堂乎,后世将孰有此。’”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还望故乡,鬱何垒垒。”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春日感怀》:“步登西城怜,还望东城陴。”
(2).环顾,四望。 宋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词:“危楼还望,嘆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3).返回的希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欲营迁厝……便值本朝沦没,流离如此,数十年间,絶於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