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22,分18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老师
师古
师言
舟师
偏师
篙师
雨师
师表
师徒
兴师
师法
班师
师中
得师
师承
《國語辭典》:老师(老師)  拼音:lǎo shī
1.对传授道业、学问或技艺者的尊称。
2.学生对先生的尊称。
3.科举时代门生对座主的称呼。
《國語辭典》:师古(師古)  拼音:shī gǔ
效法古代。《书经。说命下》:「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太史公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分類:效法法古
《漢語大詞典》:师言(師言)
(1).可以师法之言。《书·毕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 孔 传:“下人无不敬仰师法。”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 伯臺 处諫,师言亢尽,末命防萌,妙覩玄揆。”
(2).老师之言。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是以讲诵师言,至於百万,犹有不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
(3).众人之言。 宋 岳飞 《辞招讨使第三札子》:“伏望圣慈,察臣之衷,实欲少安分守,早赐追还成命,庶叶师言。”
《國語辭典》:舟师(舟師)  拼音:zhōu shī
1.水军。《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岑彭遂率舟师伐公孙述,平巴郡。」
2.船夫。《新唐书。卷一一二。王义方传》:「道南海,舟师持酒脯请福。」也作「舟人」、「舟子」。
《國語辭典》:偏师(偏師)  拼音:piān shī
辅助主力军作战的侧翼军队。《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國語辭典》:篙师(篙師)  拼音:gāo shī
熟悉操舟技巧的船夫。唐。杜甫水会渡〉诗:「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总因风伯太无情,以致篙师多失色。」
分類:撑船
《國語辭典》:雨师(雨師)  拼音:yǔ shī
1.司雨的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文选。班固。东都赋》:「雨师汎洒,风伯清尘。」也称为「雨神」。
2.柽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五。木部。柽柳》:「又名雨师。或曰:得雨则垂垂如丝,当作雨丝。」
《國語辭典》:师表(師表)  拼音:shī biǎo
足为表率,可以让人效法的人。如:「万世师表」。《北齐书。卷三一。列传。王昕》:「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汉。班固答宾戏〉:「声盈塞于天渊,真吾徒之师表也。」
《國語辭典》:师徒(師徒)  拼音:shī tú
1.师生。指师父和徒弟。《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师徒皆杀,仇已报矣。」
2.士卒、军队。《左传。襄公四年》:「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唐。元稹《莺莺传》:「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
《國語辭典》:兴师(興師)  拼音:xīng shī
出兵、带兵出征。《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遂伐楚。楚成王兴师问曰:『何故涉吾地?』」《三国演义》第七回:「便差黄盖先来江边,安排战船,多装军器粮草,大船装载战马,剋日兴师。」
分類:举兵起兵
《國語辭典》:师法(師法)  拼音:shī fǎ
1.效法。《书经。周官》:「俞师汝昌言。」汉。孔安国。传:「言禹功甚当,可师法。」
2.老师所传授的方法。《汉书。卷八八。胡母生传》:「唯嬴公守学不失师法。」
《國語辭典》:班师(班師)  拼音:bān shī
把军队调回来,或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书经。大禹谟》:「班师振旅。」《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收聚众军,把所获粮草辎重,分赏将士,班师回新野。」也作「般师」。
《分类字锦》:师中(师中)
易: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分类:卦名
《骈字类编》:得师(得师)
书:能自得师者王。
《國語辭典》:师承(師承)  拼音:shī chéng
师徒相传学术或技艺的系统。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卷中。考古》:「王弼注易,直发胸臆,不如郑玄等师承有来也。」宋。黄庭坚次韵秦觏过陈无已书院观鄙句之作〉诗:「我学少师承,坎井可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