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22,分189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良师
小师
师锡
道师
还师
师贞
师模
师人
旋师
二师
犒师
讲师
祖师禅
同师
中师
《國語辭典》:良师(良師)  拼音:liáng shī
优良的教师。《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故诸侯王当为置良师傅相,忠言之士,如汲黯、韩长孺等,敢直言极谏,安得有患害!」宋。李光〈答符秀才书〉:「吾子有志于问学,况已得良师,异时当卓然有立于世。」
《國語辭典》:良师益友(良師益友)  拼音:liáng shī yì yǒu
称美才德出众,可兼为师友的人。亦用于比喻有助于学习的事物。如:「学长品学兼优又乐于助人,在学校是我的良师益友。」「一本好的辞典,是学习语文的良师益友。」
《漢語大詞典》:小师(小師)
(1).周礼乐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 郑玄 注:“凡乐之歌,必使瞽矇者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2). 周 代指王不自出之师。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师涖戮。” 郑玄 注:“小师,王不自出之师。”
(3).古代帝王为贵族显宦子弟开办的低级学校的教师。尚书大传卷四:“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
(4).受戒未满十夏之僧侣。释氏要览·师资小师:“受戒十夏以前,西天皆称小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我这本师,却是 墦臺寺 里监院,手头有百十钱,剃度这廝做小师。”
(5).为僧人的谦称。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唐 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 神秀 ﹞师曰:……死后乞九郎作窣堵坡於此,为小师藏骸之所。”
(6).为对年轻出家人的称呼。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 南岳 道士﹞ 良逸 母为 喜王寺 尼,寺中皆呼 良逸 为小师。”
《漢語大詞典》:师锡(師錫)
谓众人献言,同辞以对。《书·尧典》:“师锡帝曰:‘有鰥在下,曰 虞舜 。’” 孔 传:“师,众;锡,与也。”后以“师锡”指众人举荐推许。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无知 叡敏,独昭奇跡,察侔 萧 相,貺同师锡。” 唐 陆贽 《奉天论前所答奏未施行状》:“虽復例对使臣,别延宰辅,既师锡,且异公言。” 宋 王禹偁 《拟封淮海国王可汉南国王册文》:“考师锡以有谓,降徽章而弗私。”
《漢語大詞典》:道师(道師)
(1).道德之宗师。晋书·文苑传·王沈:“ 聃 周 道师, 巢 由 德林。”
(2).对道行高深者的敬称。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仙翁鵠驾,道师冰洁。” 宋 苏轼 《题文与可墨竹》诗序:“故人 文与可 ,为道师 王执中 作墨竹。” 清 赵执信 《自题》诗之一:“落絮沾泥会有时,鬢丝禪塌最堪思。 阿难 一笑花偏著,合向《楞严》觅道师。”
《漢語大詞典》:还师(還師)
(1).犹回师。《孔子家语·王言解》:“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衝千里之外;其征也,则必还师衽席之上。” 汉 扬雄 《赵充国颂》:“遂克 西戎 ,还师于京。”宋史·张浚传:“ 浚 以盛夏人疲,急召 李显忠 等还师。”
(2).向回调动的军队。 汉 班固 《幽通赋》:“发还师以成命兮,重醉行而自耦。”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登高望还师,竟野如春华。”
《漢語大詞典》:师贞(師貞)
(1).谓用兵之道,利于得正。《易·师》:“师贞,丈人,吉,无咎。” 孔颖达 疏:“师,众也。贞,正也。丈人,谓严庄尊重之人。言为师之正,唯得严庄丈人监临主领,乃得吉无咎。若不得丈人监临之,众不畏惧,不能齐众,必有咎害。”《梁书·元帝纪》:“夫剥极生灾,乃及龙战,师贞终吉,方制獖豕。” 唐 陈子昂 《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伏愿乞赐骸骨,贬归私第,式清朝序,永睹师贞。”
(2).指军队。 唐德宗 《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端旒揖羣后,回輦閲师贞。”
《漢語大詞典》:师模(師模)
犹师表。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卒”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郑君 学览古今, 博 文彊识,鉤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迂叟》:“ 司马文正 尝铭 范蜀公 所惠布衾云:‘ 颜 乐一簞,万世师模; 紂 居琼室,死为独夫。’” 明 李东阳 《圣驾视学有述》诗:“拜瞻共识师模重,坐讲方知圣道尊。”
分類:师表
《國語辭典》:师人(師人)  拼音:shī rén
1.士兵。《左传。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魏书。卷六○。韩麒麟传》:「后参征南慕容白曜军事,进攻升城,师人多伤。」
2.巫师、星相等术士。宋。俞琰《书斋夜话》卷一:「南方俚俗称巫为太保,又呼为师人。」《水浒传》第六一回:「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
《漢語大詞典》:旋师(旋師)
回师。《后汉书·皇甫规传》:“旋师南征,又上 凉州 刺史 郭閎 、 汉阳 太守 赵熹 ,陈其过恶,执据大辟。” 唐 韩愈 《晋公以诗示幕中宾客愈奉和》:“南伐旋师 太华 东,天书夜到册元功。” 明 邵璨 《香囊记·授诏》:“已有捷音飞报朝廷了,等待圣旨到来,方敢旋师。”
分類:回师
《漢語大詞典》:二师(二師)
(1).指左师、右师。 春秋 宋 乡里之官。左传·襄公九年:“二师令四乡正敬享。” 杜预 注:“二师,左、右师也。” 王应麟 小学绀珠·职官·二师“ 宋 右师、左师”引《白虎通》:“里中之老有道德者为里右师,其次为左师。”
(2).左右翼军队。国语·吴语:“ 越王 乃分其师为左右军…… 吴 师闻之,大骇,曰:‘ 越 人分为二师,将以夹攻我师。’”
(3).指 殷 少师 比干 和父师 箕子 。书·微子“ 殷 既错天命, 微子 作誥,父师、少师” 孔 传:“告二师而去 紂 。” 孔颖达 疏:“告父师 箕子 ,少师 比干 。”
《國語辭典》:犒师(犒師)  拼音:kào shī
用酒食、财物等慰劳赏赐军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國語辭典》:讲师(講師)  拼音:jiǎng shī
1.泛指传授学识或技艺的人。《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养三老、五更之仪,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也。」《文献通考。自序》:「然其义则非儒宗讲师不能明也。」
2.讲授武术、军事知识。晋。张协七命〉:「将因气以效杀,临金郊而讲师。」唐。玄宗放散围兵制:「昔周有岐阳之蒐,汉有扶风之命。或讲师习武,夸胡曜威。」
3.今《大学法》规定大学教师分级之第四级,在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之下。
《漢語大詞典》:祖师禅(祖師禪)
佛教语。禅宗称祖祖相传、不立文字的禅法为“祖师禪”,是以心印心的教外别传。 元 耶律楚材 《丙申元日为景贤寿》诗:“刦外壶天寿无量,请公勤叩祖师禪。”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如来禪自真空而妙有,祖师禪自妙有而真空,其归则一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余谓 唐 宋 大家七言歌行,譬之宗门, 李 杜 如来禪, 苏 黄 祖师禪也。” 苏渊雷 《读史举要》第九章二:“一时风气的形成,决非朝夕之故,这些都和佛教义学家的重论析,祖师禅的逞词锋、参同异的作风有关。”
《漢語大詞典》:同师(同師)
(1).一起师事;同从一师。庄子·德充符:“ 申徒嘉 ,兀者也,而与 郑子产 同师於 伯昏无人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鼂错 ﹞学 申 商 刑名於 軹 张恢先 所,与 雒阳 宋孟 及 刘礼 同师。”《淮南子·缪称训》:“同师而超羣者,必其乐之者也。”
(2).同一师承。 宋 晁冲之 《赠江子我子之》诗:“ 江郎 淮海 秀,经术古同师。”
《漢語大詞典》:中师(中師)
中等师范学校的省称。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或四年,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文汇报》1984.11.8:“本市十个县的教师进修学校列为中师建制,享有中等师范学校同等的地位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