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39,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巴特那
巴图尔
巴油池
巴渝词
巴兹卡
巴子拳
巴陵戏
扯尾巴
巴陵山
巴里斯
巴利语
巴楚县
巴达桑
巴多尼
巴儿狗
《国语辞典》:巴特那  拼音:bā tè nà
Patna
城市名。位于印度东北部,濒临恒河。为比哈尔邦的首府、恒河中游农产品的集散中心,也是铁路、航空的要站。水陆交通便利,有机械、药品等工业。也称为「华氏城」。
《国语辞典》:巴图尔(巴图尔)  拼音:bā tú ěr
勇士、武士,译自满州语。《元朝秘史》卷一清。李文田。注:「今国朝有勇号之锡,名曰:『巴图尔』,又称『巴图鲁』,解云好汉子。」也作「巴图鲁」。
《国语辞典》:巴油池  拼音:bā yóu chí
湖泊名。又名小鬼湖,是鲁凯族语「湖泊」的意思。隶属屏东县雾台乡。位于台东知本山主山下,海拔约二千二百公尺高。池形与台湾本岛颇相似,南北长四十公尺,东西宽一百八十公尺。北岸是一草原,南岸都是灌木,为当地原住民族的传统水源圣地。目前列为大武山自然保留区保护范围内,也是野生动物保护区,车辆无法通行,且须办理甲种入山證申请核准后,徒步前往,单程徒步时间约4个小时。
《国语辞典》:巴渝词(巴渝词)  拼音:bā yú cí
唐刘禹锡依巴渝民歌剪制的诗体,形式多为七言绝句。参见「竹枝词」条。
《国语辞典》:巴兹卡(巴兹卡)  拼音:bā zī kǎ
一种用来攻击坦克车的轻便火箭炮。为英语bazooka的音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出现,形状为直径三英寸、长约五英尺一端开口的金属管子。
《国语辞典》:巴子拳  拼音:bā zǐ quán
一种拳术。参见「八极拳」条。
《国语辞典》:巴陵戏(巴陵戏)  拼音:bā líng xì
流行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边境的剧种。是汉剧传至湖南岳阳所形成的一个支派,约有二百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湘剧影响。
《国语辞典》:扯尾巴  拼音:chě wěi bā
拉著尾巴往后。亦指对人的举动加以牵制、阻隢。如:「你要是不想做,也不要在后面扯尾巴。」
《国语辞典》:巴陵山  拼音:bā líng shān
山名。位于湖南省岳阳县西南方,下临洞庭湖畔,相传为后羿屠杀大蛇的地方。《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江南道三。岳州》:「昔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也称为「巴丘」。
《国语辞典》:巴里斯  拼音:bā lǐ sī
Paris
人名。希腊传说中特洛伊城的王子,出生后被丢弃在山谷中,由牧羊人发现抚养长大,后因争夺财宝而引发特洛伊战争。也称为「亚力山大」。
《国语辞典》:巴利语(巴利语)  拼音:bā lì yǔ
一种综合性的中古印度雅利安语,为上座部佛教专用。约西元前三世纪从印度传至斯里兰卡的佛教三藏,以巴利语口诵,至西元前三十多年,首次用文字记载。巴利语随上座部佛教的宏扬,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国,并藉当地惯用的文字记录。西元一八八一年在英国创立巴利佛教圣典学会,推动巴利语释典拉丁文字校勘本的出版和英译。
《国语辞典》:巴楚县(巴楚县)  拼音:bā chǔ xiàn
县名。位于新疆西南,喀什噶尔河南岸。清光绪八年新疆建省,置玛喇巴什厅水利抚民通判,后改为巴楚州,属疏勒府。至民国时改为巴楚县。
《国语辞典》:巴达桑(巴达桑)  拼音:bā dá sāng
Badakhshan
地名。为阿富汗东北部一省,面积约四万六千平方公里,属高格杰河与瓦罕河流域。境内多山,山上有唐代高仙芝将军的勒石记功碑。也译作「巴达赫尚」。
《国语辞典》:巴多尼  拼音:bā duō ní
Pompeo Girolamo Batoni
人名。(西元1708~1787)义大利画家。早年学习古代雕刻及拉斐尔作品。因不满当时绘画界装饰性的风潮,因而在作品中突显其新古典主义的画风。代表作有〈魔术师西蒙的堕落〉、〈高贵的旅行者〉。
《国语辞典》:巴儿狗(巴儿狗)  拼音:bā ér gǒu
北平方言。指哈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