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爲己任)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南史·孔休源传:“ 休源 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隋书·高颎传:“﹝ 熲 ﹞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宋史·范仲淹传:“ 仲淹 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倖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人民日报》1965.6.1:“经过这样磨炼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漢語大詞典》:异己分子(異己分子)
亦作“异己分子”。 指集体组织中在立场、政见或重大问题上与本组织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 谢文清 《和方志敏同志在一起》:“混进来的富农、阶级异己分子则大都跑向白区。”
《國語辭典》:知己知彼  拼音:zhī jǐ zhī bǐ
正确的了解自己,并能评估对方的实力。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二四回:「好一个刘先锋,知己知彼,知进知退。」也作「知彼知己」。
《國語辭典》:知彼知己  拼音:zhī bǐ zhī jǐ
对彼我双方的情形都有充分的了解。《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隋唐演义》第一八回:「若凭著一勇到底,制服他不来,反惹出祸患,也不是英雄知彼知己的伎俩。」也作「知己知彼」。
《國語辭典》:知彼知己  拼音:zhī bǐ zhī jǐ
对彼我双方的情形都有充分的了解。《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隋唐演义》第一八回:「若凭著一勇到底,制服他不来,反惹出祸患,也不是英雄知彼知己的伎俩。」也作「知己知彼」。
《漢語大詞典》:政由己出
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 秦 ,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 羽 出,号为‘霸王’。” 章炳麟 《为〈民报〉封禁事移让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书》之三:“独有为贵大臣告者,臺阁之上,政由己出,龙行虎步,高下在心,欲将《民报》永远禁止,则直令永远禁止耳。”
《国语辞典》:诛锄异己(诛锄异己)  拼音:zhū chú yì jǐ
消灭铲除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如:「他为了达到独裁的目的,不惜以卑劣的手段来诛锄异己。」
《国语辞典》:直抒己见(直抒己见)  拼音:zhí shū jǐ jiàn
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他针对问题的重点直抒己见,中肯而且精到,颇被大家认同。」
《國語辭典》:枉己正人  拼音:wǎng jǐ zhèng rén
枉,弯曲。枉己正人指己身行为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语本《孟子。万章上》:「吾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國語辭典》:威福自己  拼音:wēi fú zì jǐ
赏罚大权掌握在手中。作威作福任由自己。比喻倚势弄权。《周书。卷二一。尉迟迥传》:「挟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赏罚无章。」也作「威福由己」。
《漢語大詞典》:推己及物
同“ 推己及人 ”。 二程遗书卷十一:“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國語辭典》:推己及人  拼音:tuī jǐ jí rén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别人著想。宋。朱熹 与范直阁:「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清。张惠言〈承拙斋家传〉:「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圆囿,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
《高级汉语词典》:毋己
不得,不能
《漢語大詞典》:戊己芝
黄精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黄精:“《五符经》云:‘黄精获天地之淳精,故名为戊己芝。’是其义也。”
分類:黄精
《漢語大詞典》:戊己校尉
汉 代官名。掌管西域屯田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戊己校尉, 元帝 初元 元年置。” 颜师古 注:“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己寄治耳。今所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己为名也。有戊校尉,有己校尉。一说戊己居中,镇覆四方,今所置校尉亦处 西域 之中抚诸国也。”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都护 甘延寿 、副校尉 陈汤 发戊己校尉 西域 诸国兵至 康居 ,诛灭 郅支单于 。”亦省称“ 戊己 ”。梁书·诸夷传·西北诸戎:“ 晋氏 平 吴 以后,少获寧息,徒置戊己之官,诸国亦未宾从也。” 唐 杨炯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 车师 旧国,俯枕前廷;戊己遗墟,斜连后壁。”
《分类字锦》:戊己为坚(戊己为坚)
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按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