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廖叔安 朝代:远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廖一作飂。传说中远古诸侯国君。廖,古国名。相传为陆终氏之后裔,己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商王纣宠妃。有苏氏女,己姓。纣伐有苏氏,有苏氏献女。得纣宠,助纣为虐。武王灭商,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称邕己。商代国君。小甲之弟。继小甲即位。是时殷道衰微,诸侯或不至。
祖己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商代人。帝武丁时贤臣。相传武丁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鸣,武丁以为不祥,惧。祖己劝武丁修政行德。武丁从之,殷道复兴。武丁崩,子帝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
莒兹丕公 朝代:春秋初

人物简介

简介
莒兹丕公,东周初期莒国国君,己姓,名期,为春秋诸侯国莒国君主之一,是莒国第十三任君主。
信己
【佛学次第统编】
信己若修道,能离苦浊之世,而得涅槃。
信己(二)
【佛学次第统编】
信己略说为三:
一、信己不异于佛。所谓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證得。
二、信己修即成佛。所谓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皆得现前。
三、信己本来是佛。所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亦众生,亦复如是。
信己(三)
【佛学次第统编】
信即身成佛。
求人不如求己
【俗语佛源】
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与方外交佛印禅师同游杭州寺院。东坡见大殿上的观世音菩萨手持数珠,东坡觉得奇怪,便问道:「彼自是观音,自诵其号,未审何谓?」佛印答道:「求人不如求己。」见宋·苏轼《问答录》。本来,观世音菩萨是人们求拜的对象。佛印就「自诵其号」而借题发挥,答了一句颇含机锋的话:「求人不如求己」,体现了禅宗「自力自度」的特色。后用「求人不如求己」谓求别人帮忙还不如靠自己努力。如清·曹庭栋《老老恒言》卷二:「世情世态,阅历久,看应烂熟。心衰面改,老更奚求。谚云:求人不如求己。」又如陈登科《风雷》第一部三十章:「何老九又略加沉思一下,发狠道:『求人不如求己,俺去找素云问问清楚。』」(李明权)
背己利世难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其心专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无一毫为己之念;非如世人,但求自利,而不能利他,是为背己利世难。(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三藏法数】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者,毗尼母律云:若不坐禅诵经,营三宝事,及不持戒,受人信施,为施所堕,则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则可应供受食。凡受食时,当作此观。(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不疑为己杀
【三藏法数】
僧祇律云:比丘于檀越家见羊,后再往彼,见其头脚在地,即生疑而问言:前所见羊,为在何处?若言为阿阇黎杀,则不应食。若言我为祠天故杀,是名不疑为己杀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檀,华言施。言檀越者,华梵兼举。谓行施者,能超越贫穷之海也。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
不为己杀
【三藏法数】
谓因于他事,或为他人而杀,不专为我而杀也。
众生是己亲
【三藏法数】
谓一切众生,轮回五道,互相生育,递为眷属,以是因缘,今所食肉,无非亲者,故云众生是己亲。(五道者,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生命同己
【三藏法数】
谓学道之人,应起慈心,谛观一切众生,惜命畏死,与己无别,须当护惜,故云生命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