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3或904—960 【介绍】: 名或作延嗣。五代时广陵人,字正中。冯令頵子。仕南唐。初入李昪元帅府,授秘书郎。李璟时累官左仆射同平章事。相传与弟延鲁交结魏岑、陈觉、查文徽,侵损时政,时人谓之五鬼。此说或过,然居相实不称职。工诗,尤以词名。璟尝因曲宴内殿,从容谓:“‘吹皱一池春水,何干卿事?”延巳对曰:“安得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笛寒’,特高妙也。”卒谥忠肃。有《阳春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3?—960 一作延嗣,字正中。巳或作己,误。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烈祖时,累迁驾部郎中、元帅府掌书记。中主保大元年(943)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次年,任翰林学士承旨。四年,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以伐闽兵败,罢为太子少傅,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十年,拜左仆射,同平章事。建隆元年(960),官终太子太傅,谥忠肃。生平见马令及陆游《南唐书》、《十国春秋》本传。今人夏承焘有《冯正中年谱》。延巳有辞学,多伎艺,工诗,尤擅词,乃五代最著名词人之一。王国维评其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人间词话》)。今有《阳春集》传世,其中混有温庭筠、韦庄、欧阳修、李煜诸人词。《全唐诗》存词78首,诗1首,断句1联。《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词3首,诗断句1联。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
延巳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人。仕南唐。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除昭武昭义军节度使。周师入。改太子太傅。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谥忠肃。
高防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5—963 【介绍】: 五代、宋时并州寿阳人,字修己。累世将家。好学,善为诗。后晋时张从恩为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契丹入汴,从恩欲降,防谏之,请固守臣节,不听。以城归后汉,加检校金部郎中。后周世宗时历知蔡、宋、泗等州。入宋,知秦州,议建采造务,与入境夏兵战。官至枢密直学士,复出知凤翔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2—986 【介绍】: 宋僧。苏州常熟人,俗姓路,字修己。年十三投破山兴福寺出家。后唐明宗长兴中住昆山慧聚寺,学南山律。后汉初,从钱塘慈光院志因法师学,通达《法华》、《光明经》、《止观论》。尝以天台宗经义残缺,因寻绎十妙之始终,研核五重之旨趣,讲《大玄义》、《文句》、《止观》二十余周,使法华大旨复传。有《玄义》、《文句》、《止观》、《金光明》、《金錍论科》总三十五帖。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晤恩。字修己。姑苏常熟人也。姓路。母张氏尝梦梵僧入其家而妊焉。及稚孺见沙门相必起迎迟。年十三闻诵弥陀经。遂求出家。亲党饶爱再三沮之。乃投破山兴福寺受训。后唐长兴中受满分戒。登往昆山慧聚寺学南山律。晋天福初从槜李皓端师听习经论。悬解之性天然。时辈辄难抗敌。后微闻天台三观六即之说。冥符意解。汉开运中造钱唐慈光院志因师。讲贯弥年通达法华光明经止观论。咸洞玄微。寻施覆述。出弟子相次角立。雍熙三年八月朔日。恩于中夜睹白光自井而出明灭不恒。谓门人曰。吾报龄极于此矣。乃绝粒禁言一心念佛。次梦拥纳沙门执金垆焚香三绕其室。自言祖师灌顶来此相迎。汝当去矣。梦觉呼弟子至。犹闻异香。至二十五日为弟子说止观旨归及观心义。辰时端坐面西而化。享年七十五。僧腊五十五。其夜院僧有兴文偃等。皆闻空中丝竹嘹亮。而无鼗鼓且多铃铎。渐久渐远依稀西去。迨九月九日依西域法焚获舍利青白。圆粒无算。恩平时谨重一食。不离衣钵不畜财宝。卧必右胁坐必加趺。弟子辈设堂居亦同今之禅室。立制严峻日别亲视。明相方许净人施粥。曾有晚饮薯蓣汤者。即时摈出黉堂。每一布萨。则潸洒不止。盖思其大集满洲之言耳。偏诲人以弥陀净业救生死事。受教得生感祥可见者往往有之。凡与人言不问贤不肖。悉示以一乘圆意。或怪不逗机者。乃曰。与作毒鼓之缘耳。不喜杂交游。不好言世俗事。虽大人豪族。未尝辄问名居。况迂趋其门乎。先是天台宗教会昌毁废文义残缺。谈妙之辞没名不显。恩寻绎十妙之始终。研覈五重之旨趣。讲大玄义文句止观二十馀周。解行兼明目足双运。使法华大旨全美流于代者。恩之力也。又慊昔人科节与荆溪记不相符顺。因著玄义文句止观金光明金[镙-糸+拱]论科总三十五帖。见行于世。吁河汉中有鱼溯流而上者何。潜泳有所取故。恩公不宽乘戒。而出弟子十有七人。求解而行行耳。
陈大雅 朝代:五代末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977 【介绍】: 五代末宋初人,字审己。南唐李煜时,官卫尉卿。宋师围金陵,遣大雅冒围促上流朱令赞军勤王。大雅疾驰至军,劝令赞倍道勤王。复潜返金陵。城陷日,投殿角井中,衣挂井干,得不死。兵引之出。宋将曹彬命从煜入宋,拜太子洗马。岁余,忽忽而卒。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五代十国时楚逸人,后入宋。与隐者廖融、任鹄、陆蟾、王元交游。事迹见《十国春秋》卷七五。《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1联。《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
林克己 朝代:吴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钱塘人。仕吴越。钱俶时官通儒院学士,博洽善文章。宋林逋即其孙。
李允正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并州孟县人,字修己。李谦溥次子。以荫补供奉官。太宗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屡得升殿奏事。真宗初进秩东上閤门使,历知镇、莫二州,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大中祥符间,为鄜延部署,领河州团练使,徙知永兴军。性严毅,好疏财,喜自修饬。累典边任,多杀戮。卒年五十一。
全宋文·卷一八三
李允正(九六一——一○一一),字修己,并州盂县(山西盂县)人,谦溥次子。以荫补供奉官。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雍熙中,与张平同掌三班,俄为閤门祗候。四年,迁閤门通事舍人。淳化中,命讨戎、泸州叛蛮,迁西上閤门副使。咸平初,使西蜀询访民事,还,进秩东上閤门使,历知镇、莫等州。大中祥符四年,徙知永兴军,卒,年五十一。见《宋史》卷二七三本传,《北宋经抚年表》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阆州阆中人,字端己。五代时以明经登第。归宋,初官虹县尉、高陵主簿。累迁通判澶州、真定。太宗淳化三年,召访以边事,称旨,拜监察御史、三司盐铁判官。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兼峡路随军转运、同知兵马事,镇压李顺起事。真宗咸平二年,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屡条奏傅潜无谋略。徙知宣州,上疏言去暴征、省烦刑等四事,改司封郎中。后仕至光禄卿卒。在官有吏干,慷慨敢言,太宗奖其忠谠,多所听纳。
全宋文·卷六一
裴庄(九三八——一○一八),阆州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后蜀时以明经登第,归宋历虹县尉,高陵主簿。雍熙间通判澶州,迁太子中允;端拱初通判真定;淳化三年拜三司盐铁判官,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五年兼峡路随军转运、同知兵马事。真宗朝为河北转运使,历知宣、潞、邢、襄等州。天禧二年入判刑部,卒,年八十一。《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建安人,字公受。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累官殿中丞,出知遂州,以能称。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擢右谏议大夫。历权御史中丞、给事中,知河中府、洪州。迁工部侍郎、知池州,分司南京。喜为诗,与曾致尧、晏殊唱和,精于格律。卒年六十九。有《雅正集》。
全宋诗
李虚己,字公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累迁殿中丞,知遂州。入为龙图阁待制,历判大理寺,迁右谏议大夫、出知河中府。召权御史中丞,后进给事中。真宗天禧五年(一○二一),知洪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又知池州,求分司南京,卒,年六十九。有《雅正集》十卷,已佚。《宋史》卷三○○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二六七
李虚己,字公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历沈丘县尉,知城固县,知遂州。通判洪州,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徙淮南转运副使。迁兵部郎中,为龙图阁待制,判大理寺。特迁右谏议大夫,出知河中府,召权御史中丞。进给事中、知洪州。迁尚书工部侍郎,分司南京卒。喜作诗,精于格律,有《雅正集》十卷。《宋史》卷三○○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正己,宋初人。尝寓衡州,不以仕进为意,与廖融、任鹄、王元友善(《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八)。今录诗二首。
曹克己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二五
曹克己,雅州百丈(今四川名山东北)人,曹光实之子。淳化二年录为奉职,天禧三年知澧州,天圣元年为辰、澧、鼎州缘边都巡检使。后至内殿承制。见《宋史》卷二七二《曹光实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三、九四、九九。
李直己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大中祥符二年(1009)任麟州知州。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射己,五代末至宋初在世。有学问,不仕。在衡山与廖融、王正己等为友,有诗酬唱。《诗话总龟》卷一〇引《雅言杂载》、卷一五引《雅言系述》存其事迹,并录诗2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鹄,字射躬己,湘阴人,富有学问。
冯伸己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孟州河阳人,字齐贤。冯行己弟。以荫补右侍禁,授阁门祗候、桂州兵马都监。仁宗天圣中,为桂、宜、融、柳、象诸州沿边兵马都监,遂专广西少数民族溪峒事。后以礼宾使知宜州、邕州、桂州,兼广西钤辖。安化土著犯边,官军不利,伸己单骑出阵谕降之。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修己,庐山僧。为南岳下十世,谷隐聪禅师法嗣。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入四明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二、《四明宋僧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