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94,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4 55 56 57 下一页
左悹( 上蔡侯 )
左称( 南乡侯 )
左延年
孙资(字 彦龙 关中侯、中都侯、关内侯、乐阳亭侯、左乡侯 贞、贞侯 )
左芬(别称 左九嫔 棻、芬 字 兰芝 )
左𩥄
左思(别称 左记室 字 太冲 )
杨难敌(号 左贤王 )
刘卫辰(庙号 太祖 桓皇帝、桓帝 左贤王 )
刘延年( 左独鹿王、江都王 )
左匡政( 匡政、难当 戴国公 )
僧玄朗(字 慧明 傅 号 左溪 五祖矣 )
张九龄(字 子寿 号 曲江 尊号 唐曲江公 始兴公、始兴县伯、曲江男 别称 贤相 文献 )
左光允
其它辞典(续上)
左慈(字 元放 )左悹( 上蔡侯 )
左称( 南乡侯 )
左延年
孙资(字 彦龙 关中侯、中都侯、关内侯、乐阳亭侯、左乡侯 贞、贞侯 )
左芬(别称 左九嫔 棻、芬 字 兰芝 )
左𩥄
左思(别称 左记室 字 太冲 )
杨难敌(号 左贤王 )
刘卫辰(庙号 太祖 桓皇帝、桓帝 左贤王 )
刘延年( 左独鹿王、江都王 )
左匡政( 匡政、难当 戴国公 )
僧玄朗(字 慧明 傅 号 左溪 五祖矣 )
张九龄(字 子寿 号 曲江 尊号 唐曲江公 始兴公、始兴县伯、曲江男 别称 贤相 文献 )
左光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庐江人,字元放。少有神道。传尝在曹操宴上以铜盘贮水,钓得松江鲈鱼。后操欲杀之,慈走入羊群,卒不可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 【介绍】: 东汉河南平阴人。桓帝初为小黄门史。时梁冀专横,帝召悹等诛之。迁中常侍,封上蔡侯,暴虐尤甚,后为司隶校尉韩演劾奏,自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 【介绍】: 东汉河南平阴人。左悹兄。桓帝时为太仆,封南乡侯。与悹请托州郡,聚敛为奸,侵犯吏民,为司隶校尉韩演劾奏,自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人。宫廷乐师。妙于音律,善郑声。全三国文·卷四十
延年,太和中为叶律中郎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1 【介绍】: 三国魏太原人,字彦龙。初为曹操所辟。历县令,参丞相军事。魏文帝立,改秘书监为中书监,任中书令,加给事中,赐爵关中侯。明帝景初二年,辽东平,以参谋功封中都侯。齐王芳即位,资与刘放预定大谋,赞成曹爽、司马懿共辅政之局。曹爽被杀后,任侍中,领中书令。嘉平二年逊位归第,就拜骠骑将军,转侍中。资久掌机密,时陈损益。卒谥贞。全三国文·卷三十二
资字彦龙,太原人。历县令,参丞相军事。魏国建,为秘书郎。文帝即王位,转秘书丞。及受禅,改中书令,加给事中,封关内侯,掌机密。明帝时加散骑常侍,封乐阳亭侯,进封左乡侯,青龙中加侍中光禄大夫。景初中进封中都侯。齐王时加右光禄大夫,转卫将军。以年老逊位归第,就拜骠骑将军,转侍中。卒,谥曰贞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棻。西晋齐国临淄人,字兰芝。左思妹。少善缀文,名亚于思。为晋武帝贵嫔。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有词藻,为帝所重,每有方物异宝,必使为赋颂。有答兄思诗、书及杂赋颂数十篇。全晋文·卷十三
九嫔名芬,齐国临菑人,秘书郎左思妹。泰始八年拜修仪,后为贵嫔,有集四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人。魏宫廷乐工。魏文帝尝令与杜夔等于宾客中吹笙鼓琴。后夔坐事下狱,帝令𩥄从夔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250—305 【介绍】: 西晋齐国临淄人,字太冲。晋武帝贵嫔左芬之兄。博学,兼善阴阳之术。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齐王司马囧命为记室督,辞疾不就。貌寝口讷,不好交游。作《三都赋》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偶得一句,即便疏之。赋成,张华誉为班、张之流,贵盛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所作(咏史》诗,借古讽世。有《左太冲集》辑本。全晋文·卷七十四
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左九嫔兄。泰始中为秘书郎,惠帝时。齐王囧召为记室督,不就。有集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4 【介绍】: 东晋略阳清水氐王。杨茂搜子。拜征南将军。元帝建武元年袭位。与弟杨坚头分部曲,号左贤王,屯下辨。太兴四年,刘曜来攻,与坚头俱奔晋寿,臣于李雄。曜退,复还仇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1 【介绍】: 十六国时匈奴人,铁弗部首领。刘虎孙。前秦甘露二年附苻坚,封左贤王。入居塞内。旋娶代王什翼犍女为妻,次年背坚归代。建元元年反代,复为坚所擒,又附坚。坚分国民为二部,以卫辰为西单于,统其河西之部。及代为苻坚所灭,受坚命统代民一部。淝水之战后,附后秦,姚苌封卫辰为河西王大单于。北魏登国中,为道武帝攻破,遁走时为其部下所杀。子赫连勃勃建夏国,追尊为太祖。
人物简介
简介
刘延年,中国五胡十六国前赵汉国皇族。新兴郡(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渊的哥哥,跟随刘渊举兵,封左独鹿王、江都王。奉命和右于陆王刘景率军二万征讨鲜卑,因为刘宣劝阻,罢兵。309年,担任大司空。310年,刘渊临终,刘延年为太保。刘聪即位,为太宰。312年,刘聪擅杀臣属,多次劝阻。314年,刘延年录尚书事录尚书六条(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宣州泾县人,名匡政,以字行。隋炀帝大业末,起兵乡里,众推为总管。唐高祖武德四年,拜猷州总管,领猷、池、徽三州。七年,辅公祏围猷州,乃婴城自守。事平,拜宣州都督,封戴国公。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又名匡政,宣州泾县(今安徽泾县)人。隋炀帝大业末年,起兵于乡里,众推为总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为猷州总管,领猷、池、徽三州。七年,辅公祏围猷州,乃婴城自守。事平后,拜宣州都督,封戴国公。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七、《旧唐书·李大亮传》、《新唐书·高祖纪》、《册府元龟》卷三七三。嘉庆《泾县志》卷三二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全唐诗续补遗
原名难当,泾县人,有智力。隋末率众保乡里,众推为总管。武德中以守城功授宣城大都督,封戴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54 【介绍】: 唐僧。乌程人,字慧明。俗姓傅。九岁出家。后至光州从岸律师受具足戒。博览经论,尤精《涅槃经》。曾从天台宗慧威学《法华》等经,又依恭禅师重修观法。隐居左溪岩,世称“左溪尊者”。有《法华经科文》。全唐文·卷九百十五
玄朗字慧明。俗姓傅氏。东阳乌伤人。大士六世孙浦江。江夏太守拯公之后。九岁出家。如意元年敕度清泰寺。天宝十三年卒。年八十二。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慧明。姓傅氏。其先浦阳郡人。自江夏太守拯避地江左。遂占藉婺之乌伤。朗则梁大士翕之六世孙也。母葛氏梦。乘羊车行虚空中。寤有妊。逮产笑而不啼。甫九岁即出家。依师诵竺典。日能覆习七纸。如意元年。五月十九日。诏度配居清泰寺。弱冠依岸律师受具于光州。学贯毗尼。后于经论。无不研究。而尤善涅槃。稔闻天台宗旨之妙。乃诣东阳天宫寺。禀慧威师止观法门。遁迹左溪岩中。世因以为号。发愿期生兜率。尝于寺之殿壁。缋观音宾头卢像。偶焚香敛念。辄感五色神光。观者群拥。时有盲狗。每至则长嗥宛转于地。朗怜之为忏悔。仅旬浃狗双目竟明。 优游丘。壑。诲饬徒众。日不怠。疏衣粝食。四十馀年。无小变。且使弟子禀灵营构屋庐。缮治像设。复砖累二塔。而所居之规抚益。备。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以微疾终。春秋八十二。僧夏六十一。灵舆塔之岩中。其平生所著。法华经科文二卷。以付弟子道宾慧徒法源神邕守真。道遵道原清辨等。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玄朗。字慧明。姓傅氏。其先浦阳郡江夏太守拯公之后。曹魏世避地于江左。则梁大士翕之六代孙。遂为乌伤人也。母葛氏初妊梦乘羊车飞空蹑虚。而觉身重。自兹已后荤血恶闻。殆乎产蓐亦如初寐。觉后心轻体安。婴儿不啼唍尔而笑。九岁出家。师授其经日过七纸。如意元年闰五月十九日敕度配清泰寺。弱冠远寻光州岸律师受满足戒。旋学律范。又博览经论搜求异同。尤切涅槃。常恨古人虽有章疏。判断未为平允。往在会稽妙喜寺。与印宗禅师商确秘要。虽互相述许大旨未周。闻天台一宗可以清众滞。可以趣一理。因诣东阳天宫寺慧威法师。威禀承括州智威。时传威是徐陵后身灌顶师之高足也。朗亲附之不患贫苦。达法华净名大论止观禅门等。凡一宗之教迹研覈至精。后依恭禅师重修观法。博达儒书兼闲道宗。无不该览。虽通诸见独以止观以为入道之程。作安心之域。虽众圣继想而以观音悲智为事行良津。游心十乘谛冥三观。四悉利物六即体遍。虽致心物表身厌人寰情捐旧庐志栖林壑。唯十八种十二头陀。隐左溪岩。因以为号。独坐一室。三十馀秋。麻纻为衣粝蔬充食。有愿生兜率宫必资福事。乃构殿壁。缋观音宾头卢像。乃焚香敛念。便感五色神光。道俗俱瞻叹未曾有。此后或猿玃来而捧钵。或飞鸟息以听经。时有盲狗来至山门。长嗥宛转于地。朗悯之焚香精诚为狗忏悔。不踰旬日双目豁明。至开元十六年。刺史王上客屈朗出山暂居城下。朗辞疾仍归本居。厥后诲人匪倦讲不待众。一郁多罗四十馀年。一尼师坛终身不易。食无重味居必偏厦。非因寻经典不然一烛。非因觐圣容不行一步。其细行修心盖徇律法之制。遂得远域沙门邻境耆耋拥室填门。若冬阳夏阴弗召而自至也。其寺宇凋弊。乃指授僧灵禀建其殿宇。形像累二砖塔。缋事不用牛胶。悉调香汁。天台之教鼎盛何莫由斯也。一日顾谓门人曰。吾众事云毕年旦暮焉。以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薄疾而终。春秋八十有二。僧夏六十一。置塔于岩所。生常撰法华经科文二卷。付法弟子衢州龙丘寺道宾。净安寺慧从。越州法华寺法源神邕。常州福业寺守真。苏州报恩寺道遵。明州大宝寺道原。婺州开元寺清辩。龆年慕道志意求师。不踰三年思过半矣。行其道者号左溪焉。第其传法号五祖矣。禹山沙门神迥著乎真赞矣。 系曰。观其唐世已上求戒者。得自选名德为师。近代官度以引次排之。立司存主之。不由己也。朗之求戒不其是乎。如是师资相练恩义所生。脱临事请为则喻同野马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或678—740 【介绍】: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擢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吕科登第,授左拾遗,迁左补阙。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称贤相。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谗,罢相,出为荆州长史。卒谥文献。有文名,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称。有《曲江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8—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神功元年(697),登进士第,授校书郎。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后历官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等职。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为著名贤相。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挤,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在州以文史自娱,不戚戚于怀。二十八年病卒。年63岁(两《唐书》本传均作68岁,误)。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及近年于韶关发现之《张九龄墓志铭》。九龄工诗能文,文长于碑志,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其《感遇》十二首,与陈子昂诗齐名。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唐初五言古,犹沿六朝绮靡之习,唯陈子昂、张九龄直接汉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复古之功大矣。”至其古近体写景抒情诸作,清淡和雅,兴象玲珑,前人以为实开王、孟、储、韦一派。《诗薮》内编卷二云:“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今存《曲江张先生文集》20卷。《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全粤诗·卷七
张九龄(六七八 — 七四〇),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龙元年(七〇七)进士,始授校书郎。又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迁左拾遗,调左补阙、司勋员外郎。以才鉴为宰相张说所亲重,进中书舍人。玄宗开元十四年(七二六),张说罢官,改九龄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以养母,请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摄御史中丞、岭南按察兼选补使。以拟奏章称旨,诏擢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迁工部侍郎,知制诰。二十一年冬,晋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固辞,不许。次年,迁中书令,知院事。为李林甫所忌,又以谏阻进用张守圭、牛仙客而遭潜构,罢为尚书右丞相,寻再贬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请拜扫南归,五月七日,病卒于故里。追赠荆州大都督,谥“文献”。有《曲江集》二十卷。事见徐浩撰碑铭。《旧唐书》卷九九、《新唐书》卷一二六有传。唐诗汇评
张九龄(673-740),—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长安二年(702)擢进士第,又连登材堪经邦及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玄宗开元十一年,累迁至中书舍人。寻出为冀州刺史,改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召拜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封始兴县伯。因李林甫排挤,于开元二十五年眨荆州长史。卒,谥文献。九龄为开元贤相之一,其诗词采富艳,而情致深婉。有《曲江集》二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三
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开元十一年拜中书舍人内供奉。封曲江男。二十一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累封始兴县伯。左迁荆州大都督长史。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建中元年加赠司徒。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曲江藻思翩翩,体裁疏秀,深综占意,通于远调,上追汉魏而下开盛唐,虽风神稍劣而词旨冲融,其源盖出子古之平调曲也。自馀诸子、驰志高雅,则峭径挺出,游泳时波,则蘼芜莫剪,安能少望其风哉?近体诸作,绮密闲澹,复持格力,可谓备其众美。虽与初唐作者骈肩而出,更后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而况节义相先,称古之遗直者耶!唐音癸签
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诗观澜集》
曲江长律,鸣鸾佩琼,万象咳吐,与明皇诗赓歌倡答,如律吕之相应,可谓一德一心。《唐诗别裁》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洛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四库全书总目》
九龄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称开元贤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许诸人下。《新唐书·文艺传》载徐坚之言,谓代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文笔宏博典实,有垂绅正笏气象,亦具见大雅之遗,坚局于当时风气,以富艳求之、不足以为定论。石洲诗话
曲江公委婉深秀,远出燕、许诸公之上、阮、陈而后,实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论。《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曲江襟情高迈,有遗世独立之意,《感遇》诸诗,与子昂称岱、华矣。昭昧詹言
张曲江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上,故一篇一咏,莫非兴寄,此意是矣。然僻者为之,则又入于空泛,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夫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兼之,奈何独主风与兴二端乎?大约天下义理及古今载籍文字,惟变所适,无所不备,但用各有当耳。不能观其会通而偏提一端,即为病痛,知味者鲜,所以末流多歧也。白华山人诗说
赤堇氏云:读张曲江诗,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又云:曲江诗如蜘蛛之放游丝,一气倾吐,随风卷舒,自然成态。初视之,若绝不经营;再三读之,仍若绝不经营。天工言化,其庶几乎?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鲍明远、江文通,次叙连章,见铺排之迹。《感遇》诸篇,犹为高调,情词芬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遗,每以非条伤干。至如汉上游女,遥襭古馨,清江白云,蔚发明秀,哀梨爽口,不必与橄榄同功,若斯之类,亦其独至也。
人物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