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文德嵩,涪城(今四川三台)人。隐居五城山,太祖时曾出仕(《舆地纪胜》卷一五四)。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九
范嵩,韶州人(今韶关)。年二十二,贫不识字。因当地牛牯水最险,嵩终日修路,遇二人,舁之过水,二人与一丸使吞之,由是开口成章。后入罗浮,不知所终。诗甚多,不尽纪。清宋广业编康熙五十六年刊《罗浮山志会编》卷五、清阮元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三二九有传。今存诗二首。
彭嵩年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六五
彭嵩年,林光朝门人,淳熙前后在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本嵩,与杨杰有交往,事见《五灯会元》卷六。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道嵩者。伍姓。温州乐清人。受业于东庵。放荡不羁。人目为嵩颠。偶二水牯斗于路。人莫敢近。嵩直前。两持其角。呼其名谕之。牛解而去。尝有饭僧者。欲召嵩。潜书其名。焚之中庭。翼旦嵩至。众咸以其自来。主人言始异之。后亦坐脱。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智嵩,住并州承天院,称三交智嵩禅师,为南岳下九世,首山念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一)。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智嵩,扬州大明寺僧。高宗为康王日曾与联句。事见《永乐大典》卷八二二引《维扬志》。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嵩老,宋遗民。
齐嵩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三○
齐嵩,天禧中为大理寺丞,后转殿中丞。见《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之二四、食货一之二一。
张嵩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天圣三年(1025)任开封府界提点刑狱公事,同任?。天圣五年(1027)缺载。
李嵩叟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一五
李嵩叟,仁宗朝人,景祐二年,以宣德郎守崇德县令。见《至元嘉禾志》卷二六。
高继嵩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天圣八年(1030)任镇戎军知军。景祐三年(1036)任环州知州。景祐五年宝元元年(1038)任庆州知州。景祐五年宝元元年(1038)9月改知昭州刺史兼知庆州。宝元二年(1039)5月改任泾原钤辖。宝元三年康定元年(1040)10月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僧。藤州镡津人,俗姓李,字仲灵,自号潜子。七岁出家,十三落发,十九游方,得法于筠州洞山之聪公,住南屏最久。仁宗庆历间,隐居钱塘灵隐大桐坞永安精舍。皇祐中入京师,两上万言书,赐号明教大师。博通内典,尝作《原教孝论》以与当时辟佛者抗。为文雄伟,能自畅其说。有《治平集》、《镡津集》。
全宋诗
释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灵,自号潜子,欲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七岁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游方天下。仁宗庆历间居钱塘,嘉祐六年(一○六一)入京,献所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诏付传法院,并赐号明教。神宗熙宁五年六月卒于杭州灵隐寺,年六十六。有《嘉祐集》、《治平集》凡百馀卷。今存《镡津文集》二十二卷,其中诗二卷。事见《镡津文集》卷首宋陈舜俞《镡津明教大师行业记》。 契嵩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弘治刊本《镡津文集》为底本,校以《宋四十名家小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镡津文集》尚有有明永乐刻本(藏湖南省图书馆)、万历三十五年嘉兴楞岩寺刻径山藏本(藏武汉大学图书馆),其所载诗与弘治刊本同。
槜李诗系·卷三十
契嵩,藤州人。尝著原教论,又禅门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辅教编,上之仁宗,韩琦、欧阳修皆尊礼之。初居佛日,嘉祐中,陈舜俞以其宅为光德庵,俗名荒墩,在今嘉善治东五里,延嵩焚修其中。有镡津集。熙宁四年写偈曰:后夜月初明,吾今喜独行。不学大梅老,贪闻鼯鼠声。遂化。阇毗不坏者五,顶耳舌、童真数珠,葬于永安之左。
全宋文·卷七六四
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灵,自号潜子,俗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北)人。七岁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而游方,下江湘,陟衡庐,得法于筠州洞山晓聪禅师。庆历间至杭州,居灵隐寺。是时,欧阳修等人排佛尊儒,嵩乃作《辅教编》等论,会通儒释,士大夫爱其文而畏其辩。又著《传法正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论》,釐定禅宗祖系,对后世影响甚大。嘉祐六年至京师,上其《辅教》、《正宗》诸书,仁宗命入大藏,并赐号明教大师。寻仍归杭州。英宗治平中,蔡襄知杭州,延居佛日禅院;数年,复归灵隐。熙宁五年卒。其著作曾编为《嘉祐集》、《治平集》,凡百馀卷,六十馀万言,后有散佚。绍兴中,释怀悟辑其部分诗文,编为《镡津文集》二十卷传世。又其《定祖图》、《正宗记》、《正宗论》等三书别存于释藏。事迹见陈舜俞《都官集》卷八《明教大师行业记》。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七
禅师名契嵩。字仲灵。自号潜子。生藤州镡津李氏。七岁。母钟施以事东山沙门某。十三得度受具。十九游方。时宁风有异女子姚。精严而住山。时年百馀岁。面如处子。嵩造焉。女子留之信宿。中夜闻池中有如戛铜器声。以问女子。女子曰。噫此龙吟也。闻者瑞徵。子当有大名于世行矣。无滞于是。下沅湘。陟衡岳。谒神鼎諲禅师。諲与语奇之。然无所契悟。游袁筠间。受记莂于洞山聪公。嵩夜则顶戴观世音菩萨之像。而诵其号。必满十万。乃𥨊以为常。自是世间。经书章句。不学而能。是时天下之士。学古文。慕韩愈拒我。以遵孔子。东南有章表民。黄聱隅。李太伯。尤雄杰者。学者宗之。嵩作原教论十馀万言。明儒释之道一贯。以抗其说。读之者畏服。未几复游衡岳。罢归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其志盖悯道法陵迟。博考经典。以佛后摩诃迦叶。独得大法眼藏。为初祖。推之下至于达磨多罗。为二十八祖。密相付嘱。不立文字。谓之教外别传。书成游京师。知开封府龙图王公素。奏之仁宗皇帝。览之加叹。付传法院。编次入藏。下诏褒宠。赐紫方袍。号明教。嵩再奏辞让。不许。宰相韩琦大参。欧阳脩。皆延见而尊礼之。留居闵贤寺。不受。再请东还。于是律学者憎疾。相与造说以非之。嵩益著书。援引古今。左證甚明。几数万言。禅者增气。而天下公议。翕然归之。熙宁五年六月四日晨兴。写偈曰。后夜月初明。吾今独自行。不学大梅老。贪闻鼯鼠声。至中夜而化。阇维敛六根之不坏者三。顶骨出舍利。红白晶洁。状如大菽。常所持数珠。亦不坏。道俗合诸不坏。葬于故居永安院之左。阅世六十有六。坐五十有三夏。有文集总百馀卷。六十万言。其甥法澄。克奉藏之。以信后世。嵩居钱塘佛日禅院(或云惠日禅师)。应密学蔡公襄所请也。东坡曰。吾入吴尚及见嵩。其为人常瞋。盖嵩以瞋为佛事云。 赞曰。是身聚沫耳。特苦业所持。寔本一念。首楞严曰。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然但名为融通妄想。念常清净。正信坚固。则名善根功德之力。嵩生而多闻。好辩而常瞋。死而火之。目舌耳毫为不坏。非正信坚固功德力乎。余尝论人之精诚不可见。及其化也。多雨舍利。譬如太平无象。而烝枯朽。为菌芝。嵩其尤著闻者。聪公可谓有子矣。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契嵩。字仲灵。藤州镡津人。姓李氏。七岁出家。既受具。常戴观音圣像。诵其名号。日十万声。经传杂书靡不博记。得法于洞山聪公。庆历中至钱塘。乐湖山之胜。遂税驾焉。自号潜子。一室翛然。闭户著书。作辅教论十馀万言。明儒释一贯。又著定祖图正宗记。抱其书入京师。因府尹龙图王公素以书献。仁庙嘉叹。诏付传法院编次。旌以明教之号。赐其书入藏。韩忠献公欧阳文忠公皆称道之。由是名振海内。已而东还。属蔡公襄为守。延置佛日山。居数年。退老于灵隐永安精舍。熙宁五年示寂。阇维。六根不坏者三。曰眼曰舌曰童真。并顶骨数珠五物存焉。所出舍利。红白精洁。状如大菽。葬于永安院之左。门人编其书曰镡津集。 赞曰。 闭户著书  引古连今  披诚帝阙  真气森森 名驰海宇  道振禅林  百炼不耗  斯表精金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契嵩,字仲灵,亦号潜子。姓李氏,镡津人。年十三落发受具。弱冠出游,往还江湘衡岳间。首常戴观世音像,而诵其洪号,日十万声。由是澄心妙想,理啼文言,慧悟俱彻。世间典籍,一览便通。初参洞山聪,豁尔省朗。当是时,有慕韩昌黎排佛者,其言寖炽。嵩深忧之,作《原教论》,明儒释一贯,以抗其说,闻者惊服,法会复昌。嵩复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诸篇,以闳厥旨。观察李公谨,以其名闻,诏赐紫衣。府尹王仲仪,复以所著《图》、《记》上之,仁宗嘉叹。宣付传法院编次入藏,仍赐“明教”之号。当世名公巨子,如韩忠献琦、欧阳文忠修,莫不钦企。交相延誉,声望日隆。嵩居南屏最久,有《游南屏记》及题咏诸什。后为蔡君谟请主佛日。未几,遂谢去,隐于灵隐大桐坞永安精舍。宋熙宁五年六月四日,书偈而化。偈曰:“此夜月初明,吾今喜独行。不学大梅老,贪闻鼷鼠声。”荼毗得不坏者五,净慈北涧居简,以五不坏赞之。所著有《辅教编》、《定祖论》、《正宗记》及《镡津集》三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越州人,字子履。母再嫁陈见素,因冒姓陈,见素卒,还本姓。仁宗朝,官至集贤殿修撰,坐谪流落。与欧阳修、苏舜钦辈游。善真行书,时有《寓山集》。
全宋诗
陆经,字子履,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其母再嫁陈见素,冒姓陈。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见素卒,复姓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四)。庆历元年(一○四一),为集贤校理(同上书卷一三四)。三年,贬监汝州酒税。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判太常寺(同上书卷二三二)。十年,知河中府,召直史馆(同上书卷二八○)。善真行书(《宣和书谱》卷六)。有《寓山集》(《周文忠公集》卷五三《陆子履寓山集序》),已佚。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五七九
陆经,字子履,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号嵩山老人。庆历初以大理评事为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三年,以议礼反复,落职兼汝州酒税,寻复。四年,又为台官诬构,责授袁州别驾,沦落江淮十馀年。至嘉祐初乃复馆职。熙宁中历刑部、兵部员外郎,曾知苏、颍等州,终知河中府。十年,迁集贤殿修撰,命再任。召知审官东西院,方向于用,而已老矣。经善真行书,每与人书碑志,前辈高文,必求经书,故经之石刻殆遍天下。著有《嵩山集》十二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四、一三九、一五三、二二三、二八○,《东轩笔录》卷一○,《清献集》卷六,《宣和书谱》卷六,《周文忠公集》卷五三,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显嵩(一○五八~一一三七),俗姓李,铜梁(今属四川)人。住巴川宣密院三十馀年,足迹不出乡里。高宗绍兴七年卒(《舆地纪胜》卷一五九),年八十。《锦江禅灯》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铜梁人,俗姓李。三十余年寓巴州宣密院,足迹不出乡里。高宗绍兴间聚众告将逝,作颂毕,端坐而寂。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显嵩西蜀重庆铜梁李氏子。饱参倦游出世住巴川之宣密院。三十年迹不出阃。绍兴中集众说偈曰。八十年中尝浩浩宏开肆货摩尼宝也。无一个共商量。不是山僧收铺早。言讫端坐而逝。荼毗舍利无算。时有净业和尚。石照文氏子。少业屠。有羊方乳二羔。将杀之。二羔衔其刀跪伏于门。若乞母命。师感叹弃家为僧。力参宗匠忽大悟作偈曰。昨日罗刹心。今朝菩萨面。罗刹与菩萨。不隔一条线。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显嵩,铜梁李氏子也。饱参倦游,出住巴川之宣密院,三十年迹不出阃。绍兴中,集众说偈曰:“八十年中常浩浩,宏开肆货摩尼宝。也无一个共商量,不是山僧收舍早。”言讫,端坐而逝。茶毗,舍利无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