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64,分5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阮秀实(字 宾中 号 梅峰 世称 阮怪 )
钱选(字 舜举 号 玉潭、巽峰、霅川翁、清臞老人 别称 习懒翁 )
燕公楠(字 国材 号 五峰 )
车垓(名 若绾 字 经臣 号 双峰 )
李洧孙(字 甫山 号 霁峰 )
杜文甫(号 南峰山民 )
胡炳文(字 仲虎 号 云峰 文通先生 )
释明本(别称 中峰普应、普应本、大辩焉 明本 号 中峰 孙 智觉 尊号 普应国师 字 幻住 )
黄公望( 陆坚 字 子久 号 一峰、大痴、井西老人 陆 焉、坚 )
尹廷高(字 仲明 号 六峰 )
井德用(字 容辅 号 鉴峰 )
张起岩(字 梦臣 号 华峰、华峰真逸 文穆 )
李孝光(字 季和 号 五峰、五峰狂客 )
钟柔(字 元刚 世称 一峰先生 )
其它辞典(续上)
王所(字 喻叔 号 南峰 )阮秀实(字 宾中 号 梅峰 世称 阮怪 )
钱选(字 舜举 号 玉潭、巽峰、霅川翁、清臞老人 别称 习懒翁 )
燕公楠(字 国材 号 五峰 )
车垓(名 若绾 字 经臣 号 双峰 )
李洧孙(字 甫山 号 霁峰 )
杜文甫(号 南峰山民 )
胡炳文(字 仲虎 号 云峰 文通先生 )
释明本(别称 中峰普应、普应本、大辩焉 明本 号 中峰 孙 智觉 尊号 普应国师 字 幻住 )
黄公望( 陆坚 字 子久 号 一峰、大痴、井西老人 陆 焉、坚 )
尹廷高(字 仲明 号 六峰 )
井德用(字 容辅 号 鉴峰 )
张起岩(字 梦臣 号 华峰、华峰真逸 文穆 )
李孝光(字 季和 号 五峰、五峰狂客 )
钟柔(字 元刚 世称 一峰先生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人,字宾中,号梅峰。早年见知于赵蕃。岳珂主淮南饷,秀实以布衣登其门。以游贾似道之门最久,用似道钱无数,而诋似道不值一钱,人称阮怪。度宗咸淳初摄芜湖茶局。卒年八十余。全宋诗
阮秀实,号梅峰,兴化军(今福建莆田)人。早见知于赵蕃。岳珂主淮东饷,以妙年布衣登门。游贾似道门最久,用似道钱无数,而诋似道不值一钱,人称阮怪。度宗咸淳初摄芜湖茶局。卒年八十馀。事见《桐江集》卷四《跋阮梅峰诗》。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湖州吴兴人,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清臞老人。幼有文名。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工书,善画人物花木。尤善作折枝,其得意者,自赋诗题之。元诗选
选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人。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年少时,嗜酒,好音声,善画。山水师赵令穰,人物师李伯时,花木翎毛师赵昌,皆称具体,用笔高者,至与古人无辨。尝借人《白鹰图》,夜临摹装池,翼日以所临本归之,主人弗觉也。赵文敏公孟頫早岁从之问画法,乡人经其指授,类皆以能画称。至元间,吴兴有「八俊」之号,以孟頫为称首,而选与焉。后孟頫被荐入朝,诸人皆相附以取官爵,选独龃龉不合,流连诗画以终其身。家有习懒斋,因自称习懒翁,霅川翁、清臞老人皆其别号也。黄公望谓舜举吴兴硕学,贯串经史,人品甚高,而世往往以画史称之,是特其游戏,而遂掩其所学。斯言可谓深知舜举者矣。全宋诗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别号习懒翁、霅川翁、清臞老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善画,花木、翎毛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千里(《绘事补备考》卷七)。入元,为吴兴八俊之一。有《习懒斋稿》,已佚。事见清同治《湖州府志》卷八○、光绪《乌程县志》卷一三。 钱选诗,据,珊瑚网》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1—1302 【介绍】: 宋元间南康建昌人,字国材,号五峰。十岁能属文,宋末历官通判赣州事。入元授同知赣州事。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被召至上都,奏对称旨,赐名赛因囊加带。累除大司农。按行郡县,均能兴利除弊。官至湖广行省右丞。有《五峰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3—1329 【介绍】: 宋元间台州宁海人,字甫山,号霁峰。师事舒津。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迪功郎、黄州司户参军,未上而宋亡。元成宗大德中为杭州儒学教授,历江浙同考试官,后以黄岩州判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临海人,号南峰山民。师事王珏。度宗咸淳七年进士。历瑞安军事推官。恭帝德祐初,除国子博士。入元不仕,朝廷召之,终不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0—1333 【介绍】: 元徽州婺源人,字仲虎,号云峰。幼嗜学,笃志朱子之学。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调兰溪州学正,不赴。有《周易本义通释》、《四书通》、《云峰集》。元诗选
炳文,字仲虎,徽之婺源人。父孝善先生斗元,从朱晦庵从孙小翁得《书》、《易》之传。炳文尤潜心朱子之学,作《四书通》、《易本义通释》诸书。吴文正公尝荐诸朝,不就。辟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学正,未赴。至大间,其族子淀为建明经书院,以处四方来学者。儒风之盛,甲于东南。面山而居,碧峰耸秀。尝作诗云:「举头山苍然,一峰立云表。」因自号曰云峰,元统初卒,年八十四,集贤院劄谥文通先生。有文集二十卷,荐经兵火,所存者六十馀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3—1323 【介绍】: 元僧。杭州新城人,号中峰,俗姓孙。仁宗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元诗选
明本,号中峰,钱塘人。住雁荡村,姓孙氏,出家吴山圣水寺。闻高峰原妙禅师居天目山,往叩之,一见驩然,薙染于师子院,遂契妙旨。与断厓义公俱为高峰座下,或问优劣,曰:义首座固是根老竹,其如七曲八曲,惟本维那却是竿上林新篁,他日成材,未易量也。元贞间,高峰将迁化,以大觉禅寺相属,辞推第一座祖雍主之。登皖山,游庐阜,至金陵,结庵庐州弁山及平江雁荡,已而还山,领师子院。宰相大臣以五山主席交聘,俱力辞,因日避走南北间,朝廷闻其名,特赐金襕伽梨衣,进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欲召见阙廷,终不一至。惟再封香下诏,即所居修敬而已。至治三年八月,安坐而逝。世寿六十有一,僧腊三十有七。文宗敕词臣制碑,谥曰智觉,塔曰法云,有《中峰广录》三十卷。元统二年,诏收入佛藏,艺文监丞揭徯斯为之序,谓其提倡激扬,如四渎百川,千盘万转,冲山激石,鲸吞龙变,不归于海不已。其大机大用,见于文字有如此者。中峰屡辞名山,屏迹自放。时住一船,或僦居城隅土屋,若入山脱笠,即结束茅而栖,俱名曰幻住。自作《幻住庵记》。其居东林也,赵学士子昂、冯学士海粟为之躬运土木以执役。初,子昂与中峰为友,海粟甚轻之。一日,子昂偕中峰往访,海粟出示《梅花百韵诗》。中峰一览,走笔和之。复出所作《九字梅花歌》以示,海粟竦然,遂与定交。梅花百咏
明本号中峰,钱塘人,住雁荡村,姓孙氏,出家吴山圣水寺,得法于高峰原妙禅师,屡辞名山主席,屏迹自放。时赵孟頫与明本友善,子振意轻之,一日,孟頫偕明本往访子振,子振出示《梅花百咏诗》,明本一览走笔和成,复出所作九字梅花歌以示,子振遂与定交。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师。讳明本。俗姓孙。钱塘人。母娠师时。梦无门开道者寄灯笼其家而生师。师生至性不好弄。而好歌梵呗结趺坐。髫𫚇读论孟未终卷。母丧辍学。年十五辄然臂持戒。誓向空寂。久之。阅传灯录有疑。志在参决。遂登死关。见妙公。妙发长不薙。衣弊不易。孤峭严冷。未尝一启齿而笑。亦未尝为其徒剃落。独见师即驩然。欲为祝发。盖亦已知为大器焉。久之。诵金刚经。恍若开解者。师自谓识量疏通。于义趣无不融贯。然非性也。已薙染给侍死关。入天目。于东南诸山最高寒。廪粟屋材。微飞挽则莫能至其上。师昼服力役。夜事禅定。十年胁肤不沾席。后于妙言下。机旨洞契。妙以其克肖。书偈付之。师益自晦。未尝以师道自任也。然而玉在山珠在渊。其光气自不可掩。况审之以咨决。重之以记莂哉。至元间。松江瞿霆□。施田建寺于莲花峰。号大觉正等禅寺。妙将迁化。以寺属师。师辞。师每谓。住者必无上大道。其力可以开明人天。夙植福缘。其力可以荫结徒众。明智通变。其力可以酬酢事宜。故凡住持。道为之体。而缘与智为之用。有其体而缺其用。则化权不周。事仪不备。犹之可也。使无其体。而徒倚其用。则虽处众而众归。制事而事宜。亦不足言矣。况三者并缺而冒焉。尸之者。其于因果。能无惧乎。当五山缺主席。宰执大臣。致书币屡以为请。师皆力辞。至于穷厓孤洲。草栖浪宿。屏遁其迹而避之。然四方学者。北殚龙漠。南踰六诏。西连身毒。东极抟桑。裹粮蹑[尸@憍]。万里奔走。而辐辏赴师者。殆无虚日。南诏僧玄鉴。素明教观。辨博英发如。曰。吾闻。大唐有禅宗。使审是耶。吾将从学。设或未当。吾将易其宗旨。而俾趋教观。繇其国来。一闻师言。即悟昔非洞发源底。方图归以倡其道。而没于中吴。鉴之徒。画师像归国。像出神光烛天。南诏遂宗禅。奉师为禅宗第一祖。至治三年春三日。山木稼。其徒之老异之。秋八月甲子。师遂入寂。即山之西冈。塔其全身。未逝前一日。遣别其外护并法属。一一皆师手书。是日白虹贯山。师世寿六十一。僧腊三十七矣。师所至。四众倾慕。香茗金币。拜礼供养。悉成宝坊。而师一衲一箪。未尝属目。人念其丰肌暑月腠腐。奉葛衣以袣袢者。师一不以近体。他可知已。虽屡辞名山。以自放于山林江海。解縢屩脱袍笠。在处结茆以居。一皆名曰幻住蒲团禅板。昼作夜参。规程条章。井井森列。仪矩慎严。如临千众。至于激扬提唱。机用翕㸌。婴之者胆丧。闻之者意消。每谓其教传佛心宗。单提直指。恶有所谓微妙授受。恶有所谓言语依解哉。故于教法。欲救其弊砭其病。皆以身先之师之于物。洪纤高下。缓急后先。拒之不遗。接之不携。人虽见其发于悲愿。而不知其一以诚。而匪事夫空言也。当世公卿大夫。如徐君威卿。郑君鹏南。赵君子昂。一闻师之道。固已知敬。及亲炙言容。无不歆慕终其身。江浙丞相脱驩公。最号严重。读师之书。敛衽望拜。高丽沈王。以天属懿亲。万里函香拜礼。起谓左右曰。某阅人多矣。未有如师福德最胜者。获师开示。涕泣感发。师躬己以究其道。岂有毫发涉世意哉。然而其名不行而彰。其道不言而信。自非行戒相应声。寔一致永久益。章而弗昧。亦何以致此哉。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九
中峰普应国师者。讳明本。其先临济玄。玄七传杨岐会。会八传无准范。范传雪岩钦。钦传高峰妙。妙之嗣四人。师居其首。师自临济其世十八。临济自少林其世十一。是师为少林二十九世之正胤也。师出钱塘孙姓。母李氏梦。无门开道者。持灯至其家而生。师生之时。内室五色光明者三昼夜。襁褓即具大人相。坐则跏趺。嬉戏则为佛事。既冠。阅传灯录。至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甚却被生死之所流转。大疑。乃求依狮子院高峰妙禅师。妙公喜度之。三载观流泉有省。求妙公印證。被打趁出。自此日作夜侍。常至晨钟鸣不去。妙公不顾。久而洞彻玄旨。妙公大悦。书自相赞与师曰。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独许不肖儿。得见半边鼻。洎十载。妙公告寂时。以大觉寺属师。师推首座祖雍主之。遂一笠吴楚。西至皖山匡庐。乃东还。结幻住庵于吴雁荡。遂成丛席。霆发瞿公请主大觉。不就。举定叟泰应之。泰尝受职于一山万矣。乃欲改嗣于师。师大不然。以书却之曰。昨者坐语。未及它论。而首以住院承嗣扣之者。惟恐足下苟循世谛故也。本与足下。纳交十六年。彼此心怀。洞然明白。岂意足下不谅愚情。反欲相及。何临事反覆若此耶。古人于法嗣嫡传。所以深明宗系者。大法源委。不可诬也。世漓俗薄。奉金请拂。以院易嗣者有之。本尝痛心于此。夫大觉虽先师开山。然十方丛林尽有尊宿。舍彼不取。而必欲本尸。何识量之不广也。本非畏住持。实畏嗣法于开山也。故退避力辞。而举足下为之主政。以足下自师一山禅师。岂可苟循世俗而易其所师哉。繇此言之。本犹不欲以先师座下人。迭尸大觉。而况牵枝引蔓。欲为本之嗣乎。闻命骇然。专浼逆流。塔主预此拜闻。望以玉峡之音。直与拈出。或欲循俗易嗣。则本断然不敢与足下一日相聚也。至扣至扣。师还天目庐高峰塔。至大戊申。仁宗在青宫。聘之不就。赐金纹衣。加号法慧禅师。师隐去仪真。己酉。即船以居。乃吟曰。懒将前后论三三。端的船居胜住庵。为不定方真丈室。是无住相活伽蓝。烟村水国开晨供。月浦花汀放晚参。有客扣舷。来问道。头陀不用口。喃喃庚戌。又还天目。辛亥。复船居。吴江陈子聪为师建幻住庵。师又去之。北隐汴梁。吟曰。廛市安居尽自繇。百般成现绝驰求。绿菘紫芥拦街卖。白米青柴倚户收。十二时中生计足。数千年外道缘周。苟于心外存诸见。敢保驴年会合头。明年又结幻住庵于六安山。吟曰。胸中何爱复何憎。自愧人前百不能。旋拾断云修破衲。高攀危磴阁枯藤。千峰环绕半间屋。万境空閒一个僧。除此现成公案外。且无佛法继传灯。丞相脱驩公望风访师。师又弃庵。去之东海州。吟曰。道人孤寂任栖迟。迹寄湖村白水西。四壁烟昏茅屋窄。一天霜重板桥低惊涛拍岸明生灭。止水涵空示悟迷。万象平沉心自照。波光常与月轮齐。驩公戒邑吏强师至私第。乃与中书平章并诸山。必致师于灵隐。师固辞曰。夫住持者。须具三种力。庶不败事。一道力。二缘力。三智力。道体也。缘智用也。有其体而缺其用。尚可为之。但化权不周。事仪不备耳。使道体既亏。便神异无算。虽缘与。智亦奚为哉。或体用并缺。冒然居之。曰因曰果。宁无慊于中乎。贫道无其实。故不敢尸其名。竟称病还天目。延祐丙辰。上谕宣政院。简釆名山宿德。以闻。承旨者期入天目。师闻遁去。南徐丹阳蒋均为建幻住庵。戊午。又还天目。明年九月。朝旨褒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改狮子院。为正宗禅寺。驸马沈王王璋。又赍御香紫衣。即所居而修敬慕焉。宣政又以径山请师。师不就。乃结幻住庵于中隹山。中隹去西峰三十里。岩磴险绝。缁素跋涉甚难。求师归院。至治癸亥。西峰冻涸。大木摧折。师自叙曰。余初心出家。志在草衣。垢面习头陀行。以冒服田衣。抱愧没齿。平昔懒退。非矫世绝俗。盖以文字则失于学问。参究则缺于悟明。寻常为好事者之所称道。亦报缘之偶然耳。秋示微疾。有省候者。师皆曰。幻住庵漏且朽矣。不可久住也。有僧告归吴门。师曰。何不过了。中秋去十三日。手书属弟子曰。幻者朝死夕化。骨便送归三塔。依清规仪式。不许循世礼也。次日白虹贯山。巅师跏趺。书偈而化。停龛三日。颜益和悦。道俗奔集踰万。奉全身塔于寺西望江石。阅世六十一。坐夏三十七。明宗己巳赐谥。曰智觉禅师。塔曰法云。元统甲戌。追尊为普应国师。乃以广录三十卷。颁入大藏。更命重臣。铭国师道行于碑南诏五比丘。绘师顶相还国。四众迎相。入中庆城相。放五色异光。繇是倾信禅宗。奉师为南诏第一祖。时皆曰。本公圆辩不閟。针砭多方。哀讲士之趋岐。伤禅流之混继。乃推大觉以嗣开先。接玄鉴而化南诏。𠃔有大愚安龙潭信之高风。至于大功不宰。至让无名。杖履萧然。云行鹤举视声名。而若浼甘。肥遁以如饴。楷芙蓉讷圆通不足过之。以其瀚海馀波。烟屯雨骤。提凤阁之儒臣。醒天潢之贵戚。而永明寿明教嵩。庶可并驾云。 赞曰。人人抱荆山之璧。个个得赤水之珠。何难兄释迦。而弟弥勒。及读本祖自叙之语。愧汗横流。俯仰无地矣。嗟乎非真祖师心语不吐。非正嫡裔背汗不流。心语不吐者昧后也。背汗不流者欺先也。昧后欺先。互相啖啖。则本祖隐现。堪忍世界。何日而休哉。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明本,字幻住,晚号中峰,姓孙氏,钱塘人。幼好梵呗,长乃出家。初依吴山圣水,闻高峰原妙居天目山师子岩立死关,以待参学。明本往叩之,原妙欣许,知为大器。久之,明本诵《金刚经》恍有开解者,谓“识量依通,虽于义趣通解,终非悟也。”已而薙染。时原妙闭关独居,誓不接纳,独见本授以䛡头。由是给侍死关,昼服力役,夜事禅定,十年而学成,豁然超脱。宗旨别传,九流诸子,罔不淹贯,激扬提唱,机锋翕靃,圆转不穷,时称大辩焉。元贞间,高峰将迁化,以大觉禅寺相属,辞之。登皖山,游庐阜,至金陵结庵庐州弁山,及平江雁荡。已而还山,领师子院。宰相大臣以五山主席交聘,俱力辞,因日避走南北间。朝廷闻其名,特赐金襕伽梨,进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元统二年,并诏明本所著《广录》三十卷收入佛藏,揭徯斯为之序。至治三年八月,安坐而逝,寿六十一,腊三十七。文宗敕词臣制碑,谥曰“智觉”,塔曰“法云”。明本身履长大,倍于时人,所遗麻履二,尚藏寺中。寂时茶毗于天目,虞集铭其塔,赵孟頫书其净土诗。初,松雪极致敬礼,冯海粟意殊不然,及示《梅花诗》六十首,明本和之,复成百咏,及九言一首,冯由是叹服加礼焉。今有爪发舍利塔在圣水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9—约1354 【介绍】: 元常熟人,一作富阳人,本姓陆,名坚,出继于永嘉黄氏,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井西老人。顺帝至元中辟为书吏,寻弃去,隐于富春。一度在松江卖卜。博极群书,通音律图纬之学,尤工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自成一家。常随身带描笔,见好景奇树,便模写记之。笔墨高雅,与王蒙、倪瓒、吴镇为元末画苑四大家。有《山水诀》、《大痴山人集》。传世之画以《富春山居图》最著名。元诗选
公望,字子久,本姓陆,世居平江路常熟。继永嘉黄氏,遂徙富春焉。父年九十,始得之。曰:黄公望子久矣,因以名字焉。性禀敏异,应神童科。至元中,浙西廉访徐琰辟为书吏。一日著道士服,持文书白事,琰怪而诘之,即引去。更名坚,自号「大痴道人」,或号「大痴哥」、「一峰道人」,隐于西湖之筲箕泉。已而归富春,卒年八十六。子久博极群籍,尤通音律图纬之学,画山水师董巨源,而晚变其法,自成一家。其峰峦多矾石,笔墨高雅,人莫能及,所著写山水诀,世皆宗之。尝终日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每往泖中通海处,看激流轰浪,虽风雨骤至、水怪悲咤不顾。杨铁厓谓子久诗宗晚唐,画独追关仝,其据梧隐几,若忘身世,盖游方之外,非世俗所能知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处州遂昌人,字仲明,号六峰。遭乱,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有《玉井樵唱》。元诗选
廷高,字仲明,别号六峰,遂昌人。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中国古代名人录
〔约公元一二九O年前后在世〕字仲明,号六峰,遂昌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前后在世。大德间,任处州路儒学教授。又尝掌教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廷高著有玉井樵唱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1—1348 【介绍】: 元陕西人,字容辅,号鉴峰。全真道士苗道一弟子。文宗天历二年授洞阳显道忠贞大师、领诸路道教都提点,居嵩山,后隐五台。惠宗至正元年改授真人,住持奉元万寿宫,四年复归五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5—1353 【介绍】: 元济南人,字梦臣,号华峰。博学能文,尤工篆隶。初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一度摄县事,听断明允。仁宗延祐二年进士第一,除同知登州事。改集贤修撰,历国子监丞、监察御史。丞相倒刺沙诬陷御史台臣,力争于泰定帝前,事乃得释。历侍御史、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强,不少容贷。顺帝时诏修辽、金、宋三史,入翰林为承旨,充总裁官。以熟于金代掌故及宋儒道学原委,于史稿多所改正。史成致仕。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元诗选
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徙家济南。中延祐乙卯进士,除同知登州事,改集贤修撰,转国子博士,升监丞,进翰林侍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丁内艰,服除。拜监察御史,迁中书右司员外郎,进左司郎中,拜太子右赞善。丁外艰,服除,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擢江南行台侍御史,入为中台侍御史,转燕南廉访使,升江南行台御史中丞,拜翰林学士承旨。俄拜御史中丞,诏修辽、金、宋三史。复入翰林为承旨,充总裁官,积阶至荣禄大夫。史成,上疏乞骸骨归,卒年六十九,谥文穆。梦臣面如紫琼,美髯方颐,而眉目清扬可观。博学有文,熟于金源典故,史官立言未当,梦臣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善篆、隶,自号华峰真逸,有《华峰漫稿》、《类稿》、《金陵集》若干卷。先是至元乙酉三月乙亥,太史奏文昌星明,文运将兴。时元世祖行幸上京,明日,仁宗降生于儒州,是夜梦臣亦生。其后仁宗践祚,始诏设科取士。及廷试,梦臣遂为第一人。论者以为非偶然也。维基
张起岩(1285年—1353年),字梦臣,号华峰。元朝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祖先为章丘人,五世祖时迁至禹城(今山东省禹城县),高祖张迪徙至历城。起岩为延佑二年(1315年)左榜进士第一名。历官侍御史。泰定时,为监察御史,与丞相倒剌沙不合。文宗时,拜礼部尚书,再转中书参议。至元年间,担任南台御史,后入中台,再转为燕南廉访使。至正十三年(1353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温州乐清人,字季和,号五峰。少博学,笃志复古,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顺帝至正初,以秘书监著作郎召,进《孝经图说》,升秘书监丞。以文名,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卒年五十二。有《五峰集》。元诗选
孝光,字季和,温州乐清人。少博学,笃志复古,隐居教授,白野泰不华常师事之。行台御史屡荐居馆阁,至正七年,诏徵隐士,以秘书监著作郎召,与完者图、执礼哈琅、董立同应诏赴京。召见于宣文阁,进《孝经图说》,顺帝大悦,赐上尊。明年,升文林郎秘书监丞,卒于官,年五十二。所著诗文曰《五峰集》。季和为人,美髯伟干,茅山张伯雨赠诗,有:「孰与言诗李髯叟,载闻新作过黄初」之句。居雁荡山五峰下,自号五峰狂客。尝曰:余家距雁山五里近,四方客游者,或舍止吾家,岁率三四至山中。一日与张子约、陈叔夏从家僮两,持衾绸杖屦,时落日射山,归鸟相呼,殆不类人世,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半,取酒沾醉,设榻对卧,不知岩下宿也。有《雁山十记》。词学图录
李孝光(1285-1350) 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人。时人语云:"前有虞(集)范(椁),后有李(孝光)杨(维桢)。"维桢举本朝作者四人,亦以孝光与姚燧。吴澄、虞集并称。有《五峰集》、《五峰词》。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季和,温州乐清人。至正中以隐士徵授秘书监著作郎迁文林郎秘书监丞有五峰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7—1341 【介绍】: 元赣州龙南人,字元刚。幼孤,勤于学,长融贯经史。以荐署雷州路学正,力辞。讲授于乡,从者数百人。人称一峰先生。家贫,所居仅蔽风雨,所入仅足□粥,皆处之怡然,而能赴人之急。有《敝帚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