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岩 → 嵓碞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408,分9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
岩房洞岩岩野岩室岩薮岩墙丹岩雪岩岩虚岩隙岩林岩僧岩烟两岩三岩
《骈字类编》:洞岩(洞岩)
明一统志:洞岩山在金华府兰溪县东二十里,山间有洞,岩高三尺,通金华洞。
《漢語大詞典》:岩野(巖野)
亦作“嵓野”。 傅岩 之野。语本
《书·说命上》:“王庸作书以誥曰:‘以台正于四方,惟恐德弗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説 筑 傅巖 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后用以指隐士所居之处或山野。 宋
曾巩 :“当今内自京师,外至巖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 宋
王安石 :“才之可以为公卿者,困於无补之学,而以此絀死於嵓野,盖十八九矣。”
《宋史·杨徽之传》:“乃至周巖野以聘隐沦,盛科选以来才彦。” 清 唐甄
《潜书·用贤》:“二贤近在左右,人皆不知;其处於下位,沦於巖野者,又孰从而知之。”
《漢語大詞典》:岩室(巖室)
即岩屋。 南朝 宋 谢灵运 :“陵名山而屡憇,过巖室而披情。”
《漢語大詞典》:岩薮(巖藪)
(1).山泽;山野。 汉
邹阳 :“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 宋
苏舜钦 :“某虽在巖藪之间,闻之不觉废书而起。”
(2).谓在野不仕。 明
张居正 《徐存斋七十寿序》:“故庙廊亦仁,巖藪亦仁,匹夫匹妇与被其泽亦仁,一介不以取予亦仁,故常寿。”
《漢語大詞典》:岩墙(巖牆)
将要倒塌的墙。借指危险之地。
《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墙之下。” 朱熹 集注:“巖墙,墙之将覆者。”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天广而无以自覆,地厚而无以自载;蹈陆有沉沦之忧,巖墙有镇压之患。” 宋
梅尧臣 《和昭亭山广教院文鉴大士》诗:“登临无险境,不似畏巖墙。”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八》:“忿山欲壑,立乎巖墙,‘下民之孽,匪降自天’,此恃命之小人,非命所拘者乎?”
《骈字类编》:岩虚(岩虚)
裴潾前相国赞皇公诗:岫环如壁,岩虚若轩。
《骈字类编》:岩林(岩林)
宋史种放传:邦家化成,疆场兵偃,群黎鼓舞,庶汇胥悦。蒲帛之聘,宠涣岩谷。君命荐及,肃听祗受。既朝象魏之下,但愧岩林之贱。
《骈字类编》:三岩(三岩)
明一统志:三岩在处州府城西四里,有飞泉泻落,其右曰清虚,中曰白云,左曰晨曦。宋绍圣中,知州刘注题诗于石。注能诗,所至泉石,多有题咏。又三岩亭在永州府治,岩出池中者凡九,跨池为桥而刱亭于池上,九贤题识甚多。此亭之后,又有鉴亭。 尹廷高有三岩瀑布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