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2,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2 53 下一页
直岁
法岁
受岁
受岁经
受新岁经
后五百岁
极十岁
新岁
新岁经
百岁至劫灭名常
百岁持戒,为恶所破
尼百岁礼初夏比丘足
荀彧(别称 荀令君、荀令 字 文若 万岁亭侯 敬侯 )
佛类词典(续上)
百二十岁寿命直岁
法岁
受岁
受岁经
受新岁经
后五百岁
极十岁
新岁
新岁经
百岁至劫灭名常
百岁持戒,为恶所破
尼百岁礼初夏比丘足
其它辞典
安期生(别称 安期先生、安期翁 安期 世称 之为千岁翁 )荀彧(别称 荀令君、荀令 字 文若 万岁亭侯 敬侯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秦琅琊阜乡人。从河上丈人学。卖药东海边,时人称之为千岁翁。相传秦始皇东游,与之语三日三夜,赐黄金璧玉价值数千万。及去,皆置阜乡亭中,以赤玉舄一双为报,留书言数年后,求之于蓬莱山。后始皇遣人入海求之,不可得。一说安期生即安其生,与蒯通友善,项羽欲封之,卒不受。全秦文
先生姓安名期,琅邪阜乡亭人。师事河上公,善黄老,亦善为长短说。卖药海边,与蒯彻善。尝干始皇,又干项王,项王不能用其策。已而项王欲封之,不受亡去。刘向云:「时人皆言千岁翁。」服虔云:「古之真人。」案安期生事见《史记·乐毅》及《田儋传赞》,服说见《封禅书·索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212 【介绍】: 东汉颍川颍阴人,字文若,荀淑孙。少有才名。中平六年举孝廉,迁亢父令。旋依袁绍,继归曹操,为重要谋士,任奋武司马、镇东司马。劝操迎献帝都许,任侍中,守尚书令,参与军国之事。官渡之战,操粮尽欲还,彧说操坚壁持之,以奇兵破绍,封万岁亭侯。为侍中,持节参丞相军事。后董昭等欲进操爵为魏公,彧不从,为操所忌,饮药而卒。全后汉文·卷六十七
彧,字文若,爽兄绲之子。永汉初,举孝廉,再迁亢父令,弃官归。初平中,曹公领兖州,引为司马。建安初,进侍中,守尚书令,后封万岁亭侯。十七年,以阻九锡为曹公所忌,从军至寿春忧死。一云饮药死。谥曰敬侯。魏咸熙末,追赠太尉。
百二十岁寿命
【佛学大辞典】
(传说)据经论所说,释尊出世,人寿百岁之时也。智度论四曰:「人寿百岁,佛出时到。」弥勒上生经疏上曰:「释迦减劫百岁出世,弥勒增劫出世。」然佛寿有二说:一人寿百岁之时,则佛寿亦百岁。为以其福分与未来之弟子,减寿之第五分(五分百岁也),八十入灭。二人寿百岁,而佛过于众人,其寿命亦超过之,为百二十岁。只为末世之弟子,减第三分(三分百二十岁),八十入灭。大集月藏经第十法灭尽品曰:「我今为众生弃舍身寿命,为增三精气,悲悯众生故,舍身寿第三分,令我法海满,洗浴诸天人。」大毗婆沙论百二十六曰:「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五分寿。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三分寿。若说诸佛舍第三寿者释迦牟尼佛寿量应住百二十岁,舍后四十但受八十。(中略)若说诸佛舍第五寿者,释迦牟尼世尊所感寿量应住百岁。舍后二十,但受八十。」
(传说)据经论所说,释尊出世,人寿百岁之时也。智度论四曰:「人寿百岁,佛出时到。」弥勒上生经疏上曰:「释迦减劫百岁出世,弥勒增劫出世。」然佛寿有二说:一人寿百岁之时,则佛寿亦百岁。为以其福分与未来之弟子,减寿之第五分(五分百岁也),八十入灭。二人寿百岁,而佛过于众人,其寿命亦超过之,为百二十岁。只为末世之弟子,减第三分(三分百二十岁),八十入灭。大集月藏经第十法灭尽品曰:「我今为众生弃舍身寿命,为增三精气,悲悯众生故,舍身寿第三分,令我法海满,洗浴诸天人。」大毗婆沙论百二十六曰:「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五分寿。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三分寿。若说诸佛舍第三寿者释迦牟尼佛寿量应住百二十岁,舍后四十但受八十。(中略)若说诸佛舍第五寿者,释迦牟尼世尊所感寿量应住百岁。舍后二十,但受八十。」
直岁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林之目。直者当也,当一岁之干事,故云直岁。敕修清规下一曰:「直岁,职掌一岁作务。」僧史略中曰:「或立直岁,则直一年,或直月,直半月,直日。皆悦众也。」释氏要览下曰:「三千威仪经,具十德堪充直岁。」
(术语)禅林之目。直者当也,当一岁之干事,故云直岁。敕修清规下一曰:「直岁,职掌一岁作务。」僧史略中曰:「或立直岁,则直一年,或直月,直半月,直日。皆悦众也。」释氏要览下曰:「三千威仪经,具十德堪充直岁。」
法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夏腊。自四自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一夏九旬之安居既竟,即为比丘一法腊。如言法岁几何等?释氏要览曰:「夏腊即释氏法岁也。」
(术语)又云夏腊。自四自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一夏九旬之安居既竟,即为比丘一法腊。如言法岁几何等?释氏要览曰:「夏腊即释氏法岁也。」
受岁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夏居竟,增一法臈,谓之受岁。
(术语)比丘夏居竟,增一法臈,谓之受岁。
受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中阿含比丘请经之别译。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中阿含比丘请经之别译。
受新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安居之竟日,佛命目犍连召集三千大千世界安居之阿罗汉,行自恣之法。此经与同法护译之受岁经经目相似,其说明则大异。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安居之竟日,佛命目犍连召集三千大千世界安居之阿罗汉,行自恣之法。此经与同法护译之受岁经经目相似,其说明则大异。
后五百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集经所说五种五百年中,第五之五百年,斗诤坚固之时也。(参见:五五百年)。法华经药王品曰:「若如来灭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同劝发品曰:「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又】佛灭度五百岁之后也。中论一曰:「佛灭度后,后五百岁像法中。人根转钝,深著诸法。」中论疏一末曰:「后五百岁者此是五百岁后耳。智度论释信毁品云:佛灭度后五百岁后,有五百部则其證也。像法中者初五百为正法,后五百岁即属像法。」
【佛学常见辞汇】
1。大集经所说五种五百年中,第五个五百年,亦即斗诤坚固的时期。(参见:五五百年)2。佛灭度五百岁之后。
(术语)大集经所说五种五百年中,第五之五百年,斗诤坚固之时也。(参见:五五百年)。法华经药王品曰:「若如来灭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同劝发品曰:「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又】佛灭度五百岁之后也。中论一曰:「佛灭度后,后五百岁像法中。人根转钝,深著诸法。」中论疏一末曰:「后五百岁者此是五百岁后耳。智度论释信毁品云:佛灭度后五百岁后,有五百部则其證也。像法中者初五百为正法,后五百岁即属像法。」
【佛学常见辞汇】
1。大集经所说五种五百年中,第五个五百年,亦即斗诤坚固的时期。(参见:五五百年)2。佛灭度五百岁之后。
五五百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灭后五期之五百年也。一期各说一坚固,以示法之兴废。一、解脱坚固,谓佛灭后第一之五百年间。以正法盛,得解脱者多故也。二、禅定坚固,谓等二之五百年间。以虽无得解脱者。而禅定者多故也。三、多闻坚固,谓第三之五百年。以实行渐衰,唯尚多闻故也。四、塔寺坚固,谓第四之五百年间。以此时唯塔寺之建立为盛故也。五、斗诤坚固,谓第五之五百年间。废三学,唯以斗诤为事,增长邪见之时也。行之各坚固,故云坚固。大集月藏经十曰:「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
【佛学常见辞汇】
谓佛灭后之五个五百年,在每一个五百年中,各有一坚固,以示佛法的兴废。一、解脱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一个五百年间,因为正法兴盛,得到解脱的人很多。二、禅定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二个五百年间,虽然无人获得解脱,但是修学禅定的人很多。三、多闻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三个五百年间,真正修行佛法的人虽然稀少,但是喜欢听闻佛法的人很多。四、塔寺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四个五百年间,世人很喜欢建立佛塔和寺院。五、斗诤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五个五百年间,戒定慧三学已被世人遗忘,唯以斗诤为能事,是增长邪见的时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五五百年者,乃如来出世正、像、末法之年数也。谓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今以二千五百年,分为五者。其初二五百年,为正法之时,有修證解脱禅定之人。次二五百年,为像法之时,人虽有修行,而无證果,唯有多闻布施之者。后五百年,乃末法一万年之初五百年也,此时之人,无修无證,但以斗诤而为正修,以法有盛衰不同,故分此五五百年也。
〔第一五百年,解脱坚固〕,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不攻异学,唯务大乘,利益众生,解脱自在,坚固不变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第二五百年,禅定坚固〕,谓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厌居生死,求證涅槃,顿息攀缘,深修禅定,坚固不变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第三五百年,多闻坚固〕,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持戒律,怠习禅定,唯尚多闻,依语生解,坚固不变也。
〔第四五百年,塔寺坚固〕,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习禅定,喜种福田,广结善缘,多修塔寺,坚固不变也。
〔第五五百年,斗诤坚固〕,谓诸比丘于末法五百年中,不修戒律,唯尚斗诤,增长邪见,坚固不变也。
(术语)佛灭后五期之五百年也。一期各说一坚固,以示法之兴废。一、解脱坚固,谓佛灭后第一之五百年间。以正法盛,得解脱者多故也。二、禅定坚固,谓等二之五百年间。以虽无得解脱者。而禅定者多故也。三、多闻坚固,谓第三之五百年。以实行渐衰,唯尚多闻故也。四、塔寺坚固,谓第四之五百年间。以此时唯塔寺之建立为盛故也。五、斗诤坚固,谓第五之五百年间。废三学,唯以斗诤为事,增长邪见之时也。行之各坚固,故云坚固。大集月藏经十曰:「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
【佛学常见辞汇】
谓佛灭后之五个五百年,在每一个五百年中,各有一坚固,以示佛法的兴废。一、解脱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一个五百年间,因为正法兴盛,得到解脱的人很多。二、禅定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二个五百年间,虽然无人获得解脱,但是修学禅定的人很多。三、多闻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三个五百年间,真正修行佛法的人虽然稀少,但是喜欢听闻佛法的人很多。四、塔寺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四个五百年间,世人很喜欢建立佛塔和寺院。五、斗诤坚固,谓在佛灭后之第五个五百年间,戒定慧三学已被世人遗忘,唯以斗诤为能事,是增长邪见的时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五五百年者,乃如来出世正、像、末法之年数也。谓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今以二千五百年,分为五者。其初二五百年,为正法之时,有修證解脱禅定之人。次二五百年,为像法之时,人虽有修行,而无證果,唯有多闻布施之者。后五百年,乃末法一万年之初五百年也,此时之人,无修无證,但以斗诤而为正修,以法有盛衰不同,故分此五五百年也。
〔第一五百年,解脱坚固〕,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不攻异学,唯务大乘,利益众生,解脱自在,坚固不变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第二五百年,禅定坚固〕,谓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厌居生死,求證涅槃,顿息攀缘,深修禅定,坚固不变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第三五百年,多闻坚固〕,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持戒律,怠习禅定,唯尚多闻,依语生解,坚固不变也。
〔第四五百年,塔寺坚固〕,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习禅定,喜种福田,广结善缘,多修塔寺,坚固不变也。
〔第五五百年,斗诤坚固〕,谓诸比丘于末法五百年中,不修戒律,唯尚斗诤,增长邪见,坚固不变也。
极十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减劫者,人寿渐减,其极至于十岁,此时现小三灾云。俱舍论十二曰:「此洲人寿量渐减,乃至极十,小三灾现。」
(术语)减劫者,人寿渐减,其极至于十岁,此时现小三灾云。俱舍论十二曰:「此洲人寿量渐减,乃至极十,小三灾现。」
新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夏安居竟之翌日,即七月十六日(旧律)是比丘之新年元旦也。
【佛学常见辞汇】
结夏安居完了的第二日,即七月十六日,是比丘的新年元旦。
(术语)谓夏安居竟之翌日,即七月十六日(旧律)是比丘之新年元旦也。
【佛学常见辞汇】
结夏安居完了的第二日,即七月十六日,是比丘的新年元旦。
新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昙无兰译。坐夏既竟,佛集众僧,使各相忏悔,诸天来供养偈赞。
(经名)一卷,东晋昙无兰译。坐夏既竟,佛集众僧,使各相忏悔,诸天来供养偈赞。
百岁至劫灭名常
【三藏法数】
百岁至劫灭名常者,谓诸菩萨,若住百岁、千万亿岁、若一劫,乃至八万劫后,方始入灭,是名为常。此乃久远住世为常,非不迁不变之常也。
百岁至劫灭名常者,谓诸菩萨,若住百岁、千万亿岁、若一劫,乃至八万劫后,方始入灭,是名为常。此乃久远住世为常,非不迁不变之常也。
百岁持戒,为恶所破
【三藏法数】
谓法将灭时,有人持戒满百岁已,一弹指顷,遂为恶知识之所破坏,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谓法将灭时,有人持戒满百岁已,一弹指顷,遂为恶知识之所破坏,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尼百岁礼初夏比丘足
【三藏法数】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比丘尼寿虽百岁,若见初受戒比丘才经一夏者,即当礼拜于足下也。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比丘尼寿虽百岁,若见初受戒比丘才经一夏者,即当礼拜于足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