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3
词典
5
分类词汇
18
共23,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词典
岁数
上了岁数
上岁数儿
到岁数
上岁数
分类词汇
寿数
尽数
得年
年几
寿年
寖高
益算
暗九
争年
半丁
《國語辭典》:
岁数(歲數)
拼音:
suì shu
1.年龄。如:「你今年多大岁数了?」
2.年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
分類:
岁数
年数
年龄
《国语辞典》:
上了岁数(上了岁数)
拼音:
shàng le suì shu
比喻年老。如:「奶奶虽然上了岁数,但身体仍十分健朗。」
分类:
年老
《国语辞典》:
上岁数儿(上岁数儿)
拼音:
shàng suì shu ér
上了年纪,指年老。如:「他祖父已是上岁数儿的人了。」
分类:
年纪
年老
《漢語大詞典》:
到岁数(到歲數)
谓年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
第一部十八:“我起小长了大骨节,腿脚不好使。再说,也到岁数了。”
分類:
年老
《漢語大詞典》:
上岁数(上歲數)
(1).上年纪。如:爸爸是上岁数的人,不能让他太劳累了。
(2).比喻东西陈旧。 周立波
《李大贵观礼》
:“大家上了车,车是一辆旧福特,国民党遗物,它上岁数了,一路不停地喘气。”
分類:
东西
陈旧
《國語辭典》:
寿数(壽數)
拼音:
shòu shu
中国宿命思想,人的寿命长短,上天早已注定,非人力所能更改,而称人命中注定的岁数为「寿数」。《水浒传》第一一三回:「今番折了兄弟们,此是各人寿数。」《儒林外史》第一五回:「挨过两日多,那憨仙寿数已尽,断气身亡。」也称为「寿算」。
分類:
寿数
年寿
命中注定
寿命
岁数
《國語辭典》:
尽数(盡數)
拼音:
jìn shù
全数、全部。《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去房中将十五贯钱尽数取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遂取司户所寄盼奴之物,尽数交与了他。」也作「尽数」。
分類:
尽数
悉数
数目
极限
自然
丧失
生育
能力
岁数
《國語辭典》:
得年
拼音:
dé nián
享年。敬称人死之年在三十以下者。如:「他才得年二十有七,真是天妒英才。」
分類:
得年
敬称
享有
高年
岁数
《漢語大詞典》:
得寿(得壽)
(1).延年益寿。
《孔子家语·五仪》
:“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晋
干宝
《
搜神记
》
卷十三:“丹汁入井,是以饮水而得寿。”
(2).享年。 清
戴名世
《孙宜人墓志铭》
:“明年,宜人得疾,遂不起,以正月二十八日卒,得寿六十有二。”
分類:
延年益寿
《國語辭典》:
年几(年幾)
拼音:
nián jǐ
年纪、岁数。南朝梁。刘孝威〈拟古应教〉诗:「美人年几可十馀,含羞转笑敛风裙。」《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适来这美貌女子,必定是了,看来年几与我相彷。若求得为妇,平生足矣。」
分類:
年纪
岁数
《漢語大詞典》:
寿年(壽年)
长寿的岁数。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
:“ 彭祖 寿年八百岁,犹恨唾远。”
《西游记》
第十七回:“那山有个老仙老,寿年十万八千高。”
分類:
长寿
岁数
《漢語大詞典》:
寖高
谓岁数逐渐增大。 宋
司马光
《龙图阁直学士李公墓志铭》
:“ 仁宗 春秋寖高,未有继嗣。”
《
金史·李石传
》
:“ 石 司宪既久,年寖高。”
分類:
岁数
逐渐
增大
《漢語大詞典》:
益算
增加岁数;延年。算,寿命。 唐
康骈
《
剧谈录·说方士
》
:“付汝之药,每丸可益算十二。”
分類:
增加
岁数
延年
寿命
《國語辭典》:
暗九
拼音:
àn jiǔ
俗以人二九三九以至九九,相乘之岁,如十八、二十七、以至八十一,为暗九之年。《红楼梦》第八八回:「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
分類:
岁数
倍数
《漢語大詞典》:
争年
比岁数的大小。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 郑 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 尧 同年。’其一人曰:‘我与 黄帝 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
《
文选·嵇康〈养生论〉
》
:“若此以往,恕可与 羡门 比寿、 王乔 争年。” 吕向 注:“言将与仙人比年争寿,则何为其无有长年也。”
分類:
岁数
大小
《漢語大詞典》:
半丁
指岁数尚未达到全丁年龄的人。
《晋书·范宁传》
:“今以十六为全丁,则备成人之役矣。以十三为半丁,所任非復童幼之事矣。”
《宋书·王弘传》
:“十五至十六,宜为半丁,十七为全丁。”
分類:
岁数
尚未
未达
年龄
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