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山
【佛学大辞典】
(譬喻)身体譬之山。宝藏论空有品曰:「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
(譬喻)身体譬之山。宝藏论空有品曰:「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
邪山
【佛学大辞典】
(譬喻)邪见之高譬之山。止观五之四曰:「倾邪山,竭爱海,皆观之力。」
(譬喻)邪见之高譬之山。止观五之四曰:「倾邪山,竭爱海,皆观之力。」
虎丘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在江苏省苏州。又称海涌山,或名武丘。东晋太和三年桓温主簿王珣及其弟珉,舍宅为寺,名虎丘寺。竺道壹,竺道生,昙谛,岌法师等,相次入山,以讲经为事,梁僧若,隋智聚,唐慧严,僧瑗,齐翰等,亦住此。宋以后,多为禅僧挂锡之所,及绍隆来住,众僧云集,道声大扬,遂成虎丘一派。其后枯椿昙,东山道源等,绍继遗音,以鼓扬禅风。见梁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等。
(地名)在江苏省苏州。又称海涌山,或名武丘。东晋太和三年桓温主簿王珣及其弟珉,舍宅为寺,名虎丘寺。竺道壹,竺道生,昙谛,岌法师等,相次入山,以讲经为事,梁僧若,隋智聚,唐慧严,僧瑗,齐翰等,亦住此。宋以后,多为禅僧挂锡之所,及绍隆来住,众僧云集,道声大扬,遂成虎丘一派。其后枯椿昙,东山道源等,绍继遗音,以鼓扬禅风。见梁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等。
东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五祖弘忍禅师住蕲州黄梅县之黄梅山,其山在县之东境,因而谓为东山,称五祖之法门为东山之法门。六祖坛经序曰:「居士由是祝发登坛,应跋陀罗之悬记,开东山法门。」
(地名)五祖弘忍禅师住蕲州黄梅县之黄梅山,其山在县之东境,因而谓为东山,称五祖之法门为东山之法门。六祖坛经序曰:「居士由是祝发登坛,应跋陀罗之悬记,开东山法门。」
东山法门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俱住黄梅东山,引接学人。故云:宋高僧传八曰:「昔魏末有天竺沙门达摩者,得禅宗妙法。自释迦佛相传,授以衣钵为记。隐于嵩山少林寺。寻卒,以法付慧可,可付璨,璨付道信,信付忍。忍与信俱住东山,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
【佛学常见辞汇】
指五祖的法门,因五祖弘忍禅师住在蕲州黄梅县之黄梅山,其山在县之东部,因而叫做东山。
(杂语)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俱住黄梅东山,引接学人。故云:宋高僧传八曰:「昔魏末有天竺沙门达摩者,得禅宗妙法。自释迦佛相传,授以衣钵为记。隐于嵩山少林寺。寻卒,以法付慧可,可付璨,璨付道信,信付忍。忍与信俱住东山,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
【佛学常见辞汇】
指五祖的法门,因五祖弘忍禅师住在蕲州黄梅县之黄梅山,其山在县之东部,因而叫做东山。
金山
【佛学大辞典】
(譬喻)金山喻佛身也。法华经序品曰:「身色如金山,端严甚深妙。」心地观经一曰:「破有法王甚奇特,光明照曜如金山。」
【佛学常见辞汇】
1。(喻)佛的身体。法华经说:「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2。指须弥山周围的七重金山。
(譬喻)金山喻佛身也。法华经序品曰:「身色如金山,端严甚深妙。」心地观经一曰:「破有法王甚奇特,光明照曜如金山。」
【佛学常见辞汇】
1。(喻)佛的身体。法华经说:「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2。指须弥山周围的七重金山。
金山王
【佛学大辞典】
(譬喻)金山中之胜妙者,以譬如来。往生要集上本曰:「遥以瞻望弥陀如来如金山王。」
(譬喻)金山中之胜妙者,以譬如来。往生要集上本曰:「遥以瞻望弥陀如来如金山王。」
金山寺
【佛学大辞典】
(寺名)在江苏省镇江金山上。梁武帝天监四年二月十五日,始于此寺,设水陆会。至宋改号龙游寺。以佛印禅师了元,尝住此,与苏轼问答而著。见释氏稽古录二,续传灯录五等。
(寺名)在江苏省镇江金山上。梁武帝天监四年二月十五日,始于此寺,设水陆会。至宋改号龙游寺。以佛印禅师了元,尝住此,与苏轼问答而著。见释氏稽古录二,续传灯录五等。
山羊角碎金刚
【佛学大辞典】
(杂语)智度论三十一曰:「不知破金刚因缘,故以为牢因,若知著龟背上以山羊角打破,则知不牢固。」
(杂语)智度论三十一曰:「不知破金刚因缘,故以为牢因,若知著龟背上以山羊角打破,则知不牢固。」
金刚山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又曰金刚围山,金刚轮山。周绕世界之铁围山也。起世经二曰:「诸馀大山及须弥山王之外,别有一山,名斫迦罗(前代旧译云铁围山)。高六百八十万由旬,纵广亦六百八十万由旬。弥密牢固金刚所成,难可破坏。」无量寿经上曰:「须弥山,及金刚铁围一切诸山。」同下曰:「金刚围山,须弥山王。」【又】指须弥山言:注维摩经一:「肇曰:须弥山,天帝释所住,金刚山也。」探玄记十九曰:「住金刚山顶者,即是此光明山也。」(光明山为须弥山之别名)。【又】(地名)长阿含经十八曰:「南州有金刚山,中有修罗宫,所治有六千由旬。」八十华严经四十五菩萨住处品曰:「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中略)海中有处,名金刚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法起,与其眷属诸菩萨众千二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此清凉山,即我国之五台山,金刚山,即日本河内之金刚山云。
【佛学常见辞汇】
1。环绕世界的铁围山。2。须弥山。
(杂名)又曰金刚围山,金刚轮山。周绕世界之铁围山也。起世经二曰:「诸馀大山及须弥山王之外,别有一山,名斫迦罗(前代旧译云铁围山)。高六百八十万由旬,纵广亦六百八十万由旬。弥密牢固金刚所成,难可破坏。」无量寿经上曰:「须弥山,及金刚铁围一切诸山。」同下曰:「金刚围山,须弥山王。」【又】指须弥山言:注维摩经一:「肇曰:须弥山,天帝释所住,金刚山也。」探玄记十九曰:「住金刚山顶者,即是此光明山也。」(光明山为须弥山之别名)。【又】(地名)长阿含经十八曰:「南州有金刚山,中有修罗宫,所治有六千由旬。」八十华严经四十五菩萨住处品曰:「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中略)海中有处,名金刚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法起,与其眷属诸菩萨众千二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此清凉山,即我国之五台山,金刚山,即日本河内之金刚山云。
【佛学常见辞汇】
1。环绕世界的铁围山。2。须弥山。
山门两胁金刚密迹
【佛学大辞典】
(天名)谓二王也。(参见:二王)
(天名)谓二王也。(参见:二王)
二王
【佛学大辞典】
(图像)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子名净意,得第一筹,拘留孙佛是也。得第四筹者,释迦佛也。乃至得最后之筹者楼由佛也(他经曰楼至)。时后二子,兄为法意曰:吾自誓当诸人成得佛时为金刚力士亲近于于佛,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乐不怀疑结。弟为法念曰:愿诸仁成佛道,则身当劝助法轮使转。其时之勇群王,即过去之定光如来是也;其时之诸子即此贤劫中之千佛是也;其法意太子即今之金刚力士,名为密迹者是也;其法念太子即今之梵王是也;彼时圣王之中宫夫人婇女即今之诸来会者是也。」(金光明文句记六,谓出于正法念经,误也。检七十卷正法念经无此文)依此本缘,则金刚力士唯为一人。故知礼之金光明文句记六曰:「据经唯一人,今状于伽蓝之门为二像者,夫应变无方,多亦无咎。」但以此为二像者,亦据佛说。毗奈耶杂事十七曰:「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吾欲庄饰。(中略)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夜叉新译作药叉)。然嘉祥之法华义疏十二,谓金刚力士为楼至佛之化身。又禅录皆为青叶楼至二佛之化身,此未审见宝积经文之误也。禅录之误,本于陆游之入蜀记。【又】密宗以爱染明王与不动明王并称曰二王。爱染明王表烦恼即菩提。不动明王表生死即涅槃。
(图像)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子名净意,得第一筹,拘留孙佛是也。得第四筹者,释迦佛也。乃至得最后之筹者楼由佛也(他经曰楼至)。时后二子,兄为法意曰:吾自誓当诸人成得佛时为金刚力士亲近于于佛,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乐不怀疑结。弟为法念曰:愿诸仁成佛道,则身当劝助法轮使转。其时之勇群王,即过去之定光如来是也;其时之诸子即此贤劫中之千佛是也;其法意太子即今之金刚力士,名为密迹者是也;其法念太子即今之梵王是也;彼时圣王之中宫夫人婇女即今之诸来会者是也。」(金光明文句记六,谓出于正法念经,误也。检七十卷正法念经无此文)依此本缘,则金刚力士唯为一人。故知礼之金光明文句记六曰:「据经唯一人,今状于伽蓝之门为二像者,夫应变无方,多亦无咎。」但以此为二像者,亦据佛说。毗奈耶杂事十七曰:「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吾欲庄饰。(中略)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夜叉新译作药叉)。然嘉祥之法华义疏十二,谓金刚力士为楼至佛之化身。又禅录皆为青叶楼至二佛之化身,此未审见宝积经文之误也。禅录之误,本于陆游之入蜀记。【又】密宗以爱染明王与不动明王并称曰二王。爱染明王表烦恼即菩提。不动明王表生死即涅槃。
金刚围山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即铁围山也。铁性坚固,故云金刚。无量寿经下曰:「金刚围山,须弥山王,大小诸山。」
(杂名)即铁围山也。铁性坚固,故云金刚。无量寿经下曰:「金刚围山,须弥山王,大小诸山。」
孤山
【佛学大辞典】
(人名)奉先源清弟子,释智圆。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名替夫,又曰病夫。就奉先源清学天台三观之旨,居西湖孤山。以接学者。著书颇多。宋神宗乾兴元年寂,寿四十七。崇宁三年赐谥法慧大师。造楞严经等十经之疏。号十本疏主。见佛祖统纪十。
(人名)奉先源清弟子,释智圆。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名替夫,又曰病夫。就奉先源清学天台三观之旨,居西湖孤山。以接学者。著书颇多。宋神宗乾兴元年寂,寿四十七。崇宁三年赐谥法慧大师。造楞严经等十经之疏。号十本疏主。见佛祖统纪十。
法山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法之高,譬如山也。涅槃经十九曰:「法山欲颓,法船欲沈。」大集经五十六曰:「法河永枯涸,法山欲崩颓。」
(譬喻)佛法之高,譬如山也。涅槃经十九曰:「法山欲颓,法船欲沈。」大集经五十六曰:「法河永枯涸,法山欲崩颓。」
法性山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性不变不动,故譬之以山。止观一曰:「动法性山,入生死海。」同辅行曰:「法性不动如山,众生恶深如海。非大誓愿,无谋善权,安能动难动山,入难入海。」
(譬喻)法性不变不动,故譬之以山。止观一曰:「动法性山,入生死海。」同辅行曰:「法性不动如山,众生恶深如海。非大誓愿,无谋善权,安能动难动山,入难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