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崛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耆阇崛山之略。译曰鹫峰山。
移山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力士移山经之略。
黄龙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在今江西南昌府宁州。相传吴黄武年间,黄龙现于此,故名。宋慧南禅师住此山,唱黄龙之一派,因此著名。
黄檗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在福建福清县西二十馀里。其山多产黄檗,故名。唐贞元五年,正干禅师开创此山,建立一宇,名云般若堂。其后历八年,大辟堂宇,改号建福寺。寻希运禅师住山,黄檗之名顿显。自后遂为临济一派之大道场,宋代最盛,几阅星霜,渐即零落,明洪武二十三年,莆阳心鉴周公为檀越,请大休禅师革新一山之制规,重建殿宇。然至嘉靖三十四年,遇倭寇之乱,堂宇尽为灰烬,田地殆归乌有。隆庆初有中天正圆结茅庵于黄檗之荒址,以图恢复。万历二十九年,奏请藏经,孤苦八年,未蒙命而病殁。其徒兴寿兴慈等继其志。越六年,相国叶文忠公奏赐万福禅寺之号。四十二年,敕赐藏经全部并帑金三百两。于是募化重建诸堂。崇祯二年,隆宓隆瑞等,亦续其业,与诸檀越谋,谋金粟密云。六年冬,费隐继其席,九年夏,隐元承之,寺门之兴建,于是得全备。隐元复渡日本,弘传黄檗之教义,故日本亦有所谓黄檗山万福禅寺焉。出黄檗山志。【又】江西宜丰县西北一百里鹫峰山。一名黄檗山。唐宣宗微时,尝与黄檗僧同观瀑布云。案黄檗僧似即断际禅师也。
黄檗山志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八卷,黄檗宗性幽编,隐元重修。蒐录黄檗山万福寺之起原沿革,及境内一切事迹者。且记希运至隐元之法系等。清初刊行。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裴休集。集录亲闻于希运禅师者,间或记其月日。文辞简洁,一读可以知禅要,又得窥其宗渊源。卷首有裴休序。卷尾附禅师宛陵录一卷。然收于景德传灯录者,题为黄檗希运禅师传心法要,删各章之岁月,又于卷末省略三分之一、却附加裴休之传心偈四言长一篇。唐大中十一年成。
云门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在广东韶州曲江县治。五代后晋末,云门宗祖文偃徙居此山,再兴废址,新建堂宇。凡二年有半竣功,号为光泰禅寺。时禅徒辐凑,门风甚盛,因取山名,以立宗名。
云居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在江西南康建昌县西南三十里。其山峻崄,顶上常有云,故名。又名欧山,为欧岌得道之地。又以洞山之上足道膺住此山振洞上之宗风而有名。
云横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又作云黄山。在浙江义乌。上有岘壁,高百丈,广三十五丈,可俯瞰华溪。傍有如来峰,七佛峰。梁天监年中善慧大士栖居此山顶,躬耕行道,因以有名。彼「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之偈,盖咏当时之景物者。大同五年,创寺于双梼树下,名曰双林寺。陈天嘉二年,绕树行道,感七佛相随,山顶忽见黄云之横。其状盘旋恰如盖,因名云横山。见传灯录二十七。
普陀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四大名山之一。(参见:普陀落伽山)
普陀洛伽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即普陀山也。普陀山志一曰:「一名补陀,华严经又称补怛洛伽山,盖梵名也。犹华言小白华云,乃善财第二十八参观音菩萨说法处,传记称东洋西紫竹旃檀林者是也,在今定海县之东,距县百馀里,孤峙海中。」
寒山
【佛学大辞典】
(人名)宋高僧传十九(丰干传)曰:「寒山子,世谓为贫子,风狂士也,幽止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寒岩中。时国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使知事食堂。恒拾众僧残食菜滓,断巨竹为筒,投藏于内,若寒山子来,即负去。或经行廊下,或时叫唤凌人,或望空漫骂。寺僧不耐,以杖逼逐,则翻身抚掌,呵呵徐退。然其布襦零落,面貌枯瘁,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初台州守闾丘,入寺问寒山,见之而拜。寺僧惊曰:大官何礼风狂夫?二人连臂笑傲出寺。闾丘复往寒岩访问:送衣裳药物。高声唱曰:贼我,贼退,便身缩入岩穴中,其穴自合。寒山有诗,题于山林间,集之成卷,云寒山诗集,行于世。」稽古略三曰:「闾丘曰:天台国清有贤达否。丰干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贤,宜就见之。闾丘入寺,拜二大士。二士走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案闾丘者,闾丘胤也。
【佛学常见辞汇】
僧名,在唐朝与拾得大师隐居于天台山的国清寺,相传寒山是文殊的化身,拾得是普贤的化身。
寒山寺
【佛学大辞典】
(寺名)在江苏吴县西十里枫桥。相传寒山拾得尝止此,故名。张继诗曰:「姑苏城外寒山寺。」
寒山诗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道翘录。集录寒山之诗颂者。所收凡三百馀首。概为五言律,有奇骨,有清韵,有雅致。脱出六朝间艳丽绮靡之流弊,专呼号心灵之活动,可谓开千古一家之流风者。附录载丰干诗,拾得诗。合称此三诗曰三隐集。卷首有台州刺史闾丘胤序。此书有异本,宋淳熙十六年禹穴沙门志南编辑本,及明计益都刻本等是也。注释之佳者,为寒山诗阐提纪闻三卷(白隐),寒山诗索赜三卷(大鼎),寒山诗管解六卷(连山),寒山诗首书三卷等。
寒山诗集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闾丘胤撰,寒山之遗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