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客家人  拼音:kè jiā rén
东晋五胡乱华之际,原居山西、陕西、河南、安徽一带的居民,因女真人、蒙古人的入侵,集体向南迁移,在开垦江南的过程中,常和土著发生冲突,于是地方政府将原先居住的畬、徭等土著称为「主籍」,从北方迁来的汉人通称为「客籍」,这种主、客的区别,就是现在客家名称的由来。客家人多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交界的地区,以及广西、四川若干县,今台湾屏东、高雄、新竹、苗栗等县居民由广东迁来的,也称为「客家人」。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的习俗传统,勤劳积极,山歌别具风格,语言中保留大量汉语音韵。
《国语辞典》:襄垣县(襄垣县)  拼音:xiāng yuán xiàn
县名。位于山西省东南方,浊漳河支流上,周边多山陵,内多平原。因赵襄子筑城于此而得名。境内农产齐全,矿产以煤最多。
《国语辞典》:屯留县(屯留县)  拼音:chún liú xiàn
位于山西省东南的一县。境内盛产米、麦、高粱、玉蜀黍、豆类,工业则以酿酒、制面粉等业为主。
《国语辞典》:土拉河  拼音:tǔ lā hé
河川名。源出蒙古土谢图汗部肯特山西麓,最后注入塔老哈河。也称为「图拉河」、「土喇河」。
《国语辞典》:徐永昌  拼音:xú yǒng chāng
人名。(西元1887~1959)字次辰,山西崞县人,陆军大学毕业。历任绥远、河北、山西省政府主席。抗战时任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日本投降,获派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参加同盟军受降典礼,嗣任陆军大学校长、总统府资政。著有《求己斋日记》、《回忆录》、《言论集》。
《国语辞典》:太原市  拼音:tài yuán shì
城市名。山西省省会,有同蒲铁路经过,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漢語大詞典》:古交市
在山西省中部、汾河沿岸,太古岚铁路经此。1988年设市。人口16.99万(1995年)。有著名的古交煤矿,为中国重要的炼焦煤基地之一。
《漢語大詞典》:勾子军(勾子軍)
解放前 山西 一带群众对 蒋 阎 十九军的一种詈称。 魏风 《刘胡兰》第一幕第二场:“勾子军来了整一个团,叫咱们包围的牢又牢。”亦省称“ 勾子 ”。 魏风 《刘胡兰》第二幕:“这次出来打仗,决心跑回家乡,勾子在后面追赶,开枪把我打伤。”
《漢語大詞典》:高庆奎
(1890-1942)京剧演员。名镇山,字子君,山西榆次人。幼从贾丽川学老生,十二岁登台。早年宗法谭鑫培,后改学刘鸿声。嗓音高亢,唱腔质朴、劲拔,世称“高派”。代表剧目有《逍遥津》《哭秦庭》《斩黄袍》等。
《漢語大詞典》:铎辰(鐸辰)
春秋 时 赤狄 的一支。分布在今 山西省 境内。左传·宣公十六年:“ 晋 士会 帅师灭 赤狄甲氏 及 留吁 、 鐸辰 。” 杜预 注:“ 鐸辰 不书, 留吁 之属。” 杨伯峻 注:“若依 杜 注所云, 鐸辰 当在今 山西省 潞城县 、 屯留县 附近。”
《漢語大詞典》:斗子盐(斗子鹽)
山西省 盐池出产的天然盐。
分類:山西天然
《漢語大詞典》:郖津
古渡口名。 黄河 在 河南 与 山西 之间的渡口。 隋 末置 郖津关 , 唐 废关置津,俗称 郖津渡 。在今 河南省 灵宝县 西北。三国志·魏志·杜畿传:“遂诡道从 郖津 度。”
《國語辭典》:汾阳宫(汾陽宮)  拼音:fén yáng gōng
隋炀帝所建,在今山西省静乐县管涔山上,上有天池。
《国语辞典》:黄土高原(黄土高原)  拼音:huáng tǔ gāo yuán
地名。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以及甘肃省东部与河南省西部。海拔约一千至两千公尺,面积约五十三万平方公里,为长城、秦岭、太行山与青康藏高原间的高地,因上覆黄土,故称为「黄土高原」。其黄土质地疏松,易受暴雨冲刷和流水侵蚀,除局部地区外,呈现千沟万壑,地表十分破碎的景象。蕴藏丰富的煤炭、石油、铝土矿等。
《漢語大詞典》:瓠丘
古地名。 春秋 晋 地。在今 山西 垣曲 东南。又名 阳壶 、 壶丘 。左传·襄公元年:“ 彭城 降 晋 , 晋 人以 宋 五大夫在 彭城 者归,寘诸 瓠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