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洪洞县(洪洞县)  拼音:hóng tóng xiàn
县名。位于山西省临汾县北,濒汾水东岸。渗水、涧水流于南境,同蒲铁路经此,地肥民富,县内产无烟煤。
《国语辞典》:汾阳县(汾阳县)  拼音:fén yáng xiàn
县名。在山西省孝义县北,县西靠吕梁山,有古金锁关,为通离石要道。农产以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等为主。山区盛产核桃,以杏花村所产汾酒著名。
《漢語大詞典》:走西口
(1).旧时关内百姓为生活所迫,出 山西 长城 诸口以谋生。《陕西民歌选·走西口》:“正月里娶过奴,二月里走西口。提起你那走西口,两眼儿泪汪流。”
(2). 陕北 民间小曲名。原流行于 山西 绥远 ,后流传到 陕北 各地。 宋之的 《□□□纪念堂》:“在妇女们守灵的夜晚,吹《叹五更》,吹《走西口》,用他那笛子,去勾引他所熟识的或不熟识的女人。”
《国语辞典》:栳栳  拼音:lǎo lǎo
一种山西北部最为普遍的食物。用一块小麦面放在石板上或木板上,用手掌一压一搓,使它成为一个圆柱形的捲捲。放在蒸笼里蒸熟,浇上作料、羊肉汤以为食用。
《国语辞典》:腹省  拼音:fù shěng
位处内地或中心的省分。如河南、山西、陕西等。
《国语辞典》:磁县(磁县)  拼音:cí xiàn
县名。位于河北省西南与山西省交界处,旧为州。以产瓷器、磁石著名。平汉铁路经此。
《国语辞典》:河捞(河捞)  拼音:hé lāo
一种山西的面食。将和好的面料从架在灶上的河捞床子上挤成条状,直接掉入锅中煮食。床子中间为一圆形柱洞,下有钢片做的漏眼,以杠杆推压活塞,即可将面从漏眼中压出。也称为「河漏」。
《国语辞典》:北路梆子  拼音:běi lù bāng zi
流行于山西省北部地区的戏剧。由蒲剧派生而成。
《国语辞典》:余吾镇(余吾镇)  拼音:xú wú zhèn
乡镇名。位于山西省屯留县西北,昔为汉郡县,今故址犹存。
《国语辞典》:巴斯克人  拼音:bā sī kè rén
Basques
欧洲庇里牛斯山西部的民族,分布于法国与西班牙国境。具有活泼、冒险的民族性,亦是最努力保存传统习俗、服饰的民族。所用语言为西南欧洲拉丁化前诸语中唯一倖存的语言,与世界其他语言并无亲属关系。
《国语辞典》:矇松雨  拼音:mēng sōng yǔ
山西云南等地的方言。指像雾气般的雨丝。如:「窗外正飘著矇松雨,街上的景物也随著模糊起来。」
《国语辞典》:平定县(平定县)  拼音:píng dìng xiàn
县名。位于山西省东境,北界盂县,西接寿阳,南连昔阳,东与河北省交界。东北有娘子关,为险要之地,正太铁路经此。境内盛产煤、铁,且所产白瓷,色白如玉,称为「定窑」。
《国语辞典》:偏关县(偏关县)  拼音:piān guān xiàn
县名。位于山西省境西北部,河曲县东北,黄河东侧,邻接内蒙古,元代置偏头关于此。农产以胡麻、小麦、马铃薯为主,矿产有煤、硫黄、铁。
《国语辞典》:内长城(内长城)  拼音:nèi cháng chéng
在山西北部和察哈尔南部的长城分为两条,北边的称为「外长城」,南边的称为「内长城」。
《国语辞典》:岢岚县(岢岚县)  拼音:kě lán xiàn
县名。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在岢岚山与管涔山脉之间,有岢岚河流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