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海拔  拼音:hǎi bá
以海平面为基准来度量陆地或山岳等所得的高度,为陆地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玉山高度为海拔三千九百五十二公尺,是台湾第一高峰。」
《漢語大詞典》:岳停
亦作“岳停”。 如山岳般屹立。 三国 魏 曹植 《承露盘铭》:“岧岧承露,峻极太清。神君礧磈,洪基岳停。”
《漢語大詞典》:地块
田地,尤指可耕地或牧场。例如:长地块。
以断层或褶皱为边界,并以整体方式发生位移而无内部变化;一种具山岳地形的巨大断块
《漢語大詞典》:觐岳(覲嶽)
见“ 覲岳 ”。
亦作“ 覲岳 ”。 朝拜祭祀山岳。 汉 扬雄 《羽猎赋》:“夫古之覲东岳,禪梁基,舍此世也,其谁与哉!”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虞六宗义:“天子出,拜日於东门之外,反祀方明,亦覲岳之礼,而古经师无其义。”一本作“ 覲岳 ”。参见“ 封禪 ”。
《國語辭典》:封禅(封禪)  拼音:fēng shàn
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称为「封」;在梁甫山除地祭地称为「禅」。秦汉时特重此礼。《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唐。李商隐〈韩碑〉诗:「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漢語大詞典》:岳鄙
接近山岳的边鄙城邑。岳,多作“岳”。史记·周本纪:“我南望 三涂 ,北望岳鄙。”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太行 、 恒山 连延,东北接 碣石 ,西北接 岳山 。’言北望 太行 、 恒山 之边鄙都邑也。又‘ 晋州 霍山 一名 太岳 。’” 司马贞 索隐引 杜预 云:“岳,盖 河 北 太行山 。”
《漢語大詞典》:岳镇渊渟(岳鎮淵渟)
岳,亦写作“岳”。谓如山岳屹立,如渊水停滞。本用以形容军队稳定,不可动摇。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尔乃迴舆驻罕,岳镇渊渟。” 李善 注:“《孙子兵法》曰:‘其镇如山,其渟如渊。’”亦作“ 岳峙渊渟 ”。后多用以形容人坚定沉着。 南朝 梁 萧纶 《隐居贞白先生陶君碑》:“行仁蹈义,岳峙渊渟。” 柳亚子 《十月六日题毛主席之绘像》:“岳峙渊渟真磊落,天心民意要同符。”
《漢語大詞典》:移山拔海
移动山岳,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势力足以移山拔海,吹呼能令泥象登云。” 郭小川 《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让神话里的移山拔海的英雄在上空叹息?!”
《國語辭典》:移山倒海  拼音:yí shān dǎo hǎi
1.移动山岳,倒翻海水。《西游记》第三三回:「就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就在行者背上捻诀,念动真言,把一座须弥山遣在空中,劈头来压行者。」
2.比喻法力高强,本领很大。《精忠岳传》第七八回:「他有移山倒海之术,手下有三千鱼鳞军,十分利害。」也作「倒海移山」。
3.形容气势的浩大。如:「海上怒潮汹涌,移山倒海而来。」
《漢語大詞典》:移山回海(移山迴海)
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南宫词纪·题情·琥珀猫儿坠》:“移山迴海,招赘相公宅。多就了除名烟月牌。”
《漢語大詞典》:移山竭海
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云笈七籤卷三三:“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漢語大詞典》:移山跨海
移动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説。”
《國語辭典》:移山填海  拼音:yí shān tián hǎi
1.移动山岳,填进大海。《孤本元明杂剧。八仙过海。楔子》:「俺众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尽枯乾,教你无处潜藏。」
2.比喻极度艰辛困难。
《漢語大詞典》:移山造海
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朱德 《和何香凝主任〈农村〉原韵》之二:“移山造海志掀天,千万人民涌嚮前。” 秦牧 《花城·古董》:“那些移山造海的人们,几万、几万在劳动着,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十几万人。”
《国语辞典》:撼山拔树(撼山拔树)  拼音:hàn shān bá shù
形容力量或威势浩大,几可摇动山岳,拔起树木。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二折:「风呵,兀的不傒倖杀人也,方才撼山拔树,飞沙走石般起。」
《国语辞典》:负山戴岳(负山戴岳)  拼音:fù shān dài yuè
背负高大的山岳。比喻担负重大责任。《周书。卷一一。晋荡公护传》:「生死肉骨,岂过今恩,负山戴岳,未足胜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