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5,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皖公山
韩张
仙华
白崖
铜井
陵门
箭括
磨笄
中南
嵇山
玉阳
閤皂
风山
紫金山
烈山
《漢語大詞典》:皖公山
山名。又名 潜山 、 天柱山 。在今 安徽省 潜山县 西北。 汉武帝 曾封为南岳。 唐 李白 《江上望皖公山》诗:“奇峯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 皖公山 ,巉絶称人意。”亦省作“ 皖山 ”、“ 皖公 ”。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三:“至 赵屯 ……北望正见 皖山 。” 清 姚鼐 《送陈东浦方伯自江宁移任安徽》诗:“ 皖公 先在望, 泗 上且须臾。”参见“ 南岳 ”。
《國語辭典》:南岳(南嶽)  拼音:nán yuè
山名:(1)为中国五岳之一,指衡山。参见「衡山」条。(2)位于江苏省宜兴县南,荆南山北。(3)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也称为「长连寿山」。
《漢語大詞典》:韩张(韓張)
(1). 唐 代文学家 韩愈 和 张籍 的并称。 唐 张籍 《祭退之》诗:“公文为时帅,我亦有微声。而后之学者,或号为 韩 张 。”
(2).山名。在今 湖南 临武 北。相传 唐 韩愈 与 张署 同遭迁谪,于此处休憩,故名。参阅明一统志卷六四。
《漢語大詞典》:仙华(仙華)
(1). 南朝 齐 宫殿名。南齐书·东昏侯纪:“后宫遭火之后,更起 仙华 、 神仙 、 玉寿 诸殿……穷极綺丽。”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浦江县 。又名 少女峰 。《角山楼增补类腋·金华府·仙华山》:“﹝ 仙华 在﹞ 浦江 。一名 少女峯 。相传 黄帝 少女修真处。”
《漢語大詞典》:白崖
(1).城名。在 云南 凤仪 东南。新唐书·南蛮传上:“﹝ 望苴蛮 ﹞有十瞼,夷语瞼若州,曰…… 白崖瞼 ,亦曰 勃弄瞼 。”
(2).山名。亦名 朱圉山 。 唐 杜甫 《发同谷县》诗:“停驂龙潭云,回首 白崖 石。” 宋 范成大 《中峰》诗:“ 白崖 如负依,金界奠苍麓。”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八·巩昌府》:“ 朱圉山 ,俗名 白崖山 。”
《漢語大詞典》:铜井(銅井)
(1).山名。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 铜井 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 荆山 前。” 王琦 注引元和郡县志:“ 铜井山 ,在 南陵县 西南八十五里,出铜。”
(2).用铜作井口的水井。 晋 陆机 《洛阳记》:“ 河 南道宫墙西有二铜井。” 明 唐顺之 《皇陵行》:“铜井沉沉碧砌寒,綵霞隐映红阑干。”
《漢語大詞典》:陵门(陵門)
(1).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括地图》…… 河水 又出於 阳紆 陵门之山 ,而注於 冯逸之山 。”
(2).指墓地陵寝的大门。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记》:“出陵门数里,风骤作,前后笼烛数十尽灭,晦不辨色,遂失道。”
《漢語大詞典》:箭括
(1).箭的末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姜子发 云:‘曾闻 朱未孩 言,火砲中弹子,必于沙中磨之极圆,出砲门后,空中之气,不能阻碍,其去必远,捣蚯蚓成浆,以箭括淬之,其锋之銛利,过於磨错。’”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陕西省 岐山县 东北,最高处曰 箭括岭 ,岭巅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华岳》诗:“ 扶桑 万里天鷄曙, 箭括 三更石马鸣。”
《國語辭典》:磨笄  拼音:mó jī
笄,簪子。战国时赵国代王的妻子,遥闻其夫被杀,磨尖发簪自尽。见《吴氏春秋。孝行览。长攻》。后比喻自杀。
《漢語大詞典》:中南
(1).山名。即 终南山 。左传·昭公四年:“ 三涂 、 阳城 、 太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杜预 注:“在 始平 武功县 南。”《诗·秦风·终南》“ 终南 何有” 毛 传:“ 终南 , 周 之名山 中南 也。”初学记卷五引《五经要义》:“ 终南山 , 长安 南山也。一名 太一 。 潘岳 《关中记》云:其山一名 中南 ,言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曰 中 南。”
(2).地区名。一般指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四省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漢語大詞典》:嵇山
(1).山名。在 安徽省 宿县 西南。相传 三国 魏 嵇康 居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又东逕 嵇山 北, 嵇 氏故居。 嵇康 本姓 奚 , 会稽 人也。先人自 会稽 迁於 譙 之 銍县 ,故为 嵇氏 ,取‘稽’字以上以为姓,盖志本也。 嵇 氏谱曰:‘ 譙 有 嵇山 ,家於其侧,遂以为氏。’”
(2).山名。在 河南省 修武县 西北。亦以 嵇康 曾居此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玉阳(玉陽)
山名。在 河南省 济源县 西,有两峰相对,名 东玉阳 、 西玉阳 。相传 唐睿宗 女 玉真公主 在 东玉阳 修道,常游憩于 西玉阳 。山上有 书谷 ,谷内有 憩鹤堂 ,皆为名胜。 唐 张籍 《送吴炼师归王屋》诗:“ 玉阳 峯下学长生,玉洞仙中已有名。”
《漢語大詞典》:閤皂
山名。在 江西省 樟树市 东,周回绵亘二百馀里。道教以为七十二福地之一。云笈七籤卷二七:“七十二福地……第三十六 閤皁山 ,在 吉州 新淦县 郭真人 所治处。” 宋 范成大 《清江台在临江郡圃西冈上张安国题榜》诗:“ 萧滩 曳长烟, 閤皁 炯残雪。”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五·临江府》:“ 閤皁山 ,府东三十里,形如閤,色如皁,有峯六、岭四、巖二、原五,其餘泉石池塘之胜,参差不一,相传为神仙之府。”
《漢語大詞典》:风山(風山)
(1).谓如风吹山。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扬袂风山,举袖阴泽。” 张铣 注:“言侍从众,扬其衣袂,动山上草木,如风吹山也。举袖则蔽川泽,乃成其阴矣。”
(2).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有穴,风从中出,故名。 晋 张华博物志卷九:“ 风山 之首方高三百里,风穴如电突深三十里,春风自此出也。”
(3).山名。在今 山西省 吉县 附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水 南逕 北屈县 故城西,西四十里有 风山 ,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
《國語辭典》:紫金山  拼音:zǐ jīn shān
钟山的别名。参见「钟山」条。
《漢語大詞典》:烈山
山名。又名“厉山”、“随山”、“重山”、“丽山”。在 湖北省 随州市 北。相传上古 炎帝 神农氏 生于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漻水:“﹝ 漻水 ﹞分为二水,一水西逕 厉乡 南。水南有 重山 ,即 烈山 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 神农 所在处也。故谓之 烈山氏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祭太社乐章》:“ 烈山 有子,后土有臣。播种百穀,济育兆人。”参见“ 烈山氏 ”。
分類:山名湖北
《漢語大詞典》:烈山氏
传说中 炎帝 神农氏 的别称。又名 厉山氏 。国语·鲁语上:“昔 烈山氏 之有天下也,其子曰 柱 ,能殖百穀百蔬。” 韦昭 注:“ 烈山氏 , 炎帝 之号也,起于 烈山 。礼·祭法以 烈山 为 厉山 也。” 清 方苞 谥法:“ 烈山氏 始为农师,而民神之,因而号焉。”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相传古时有位 烈山氏 ,烧草木种田。”参见“ 厉山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