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5,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鸣沙
灵关
射的
浮石
鹿头
鹊山
终南山
疏属
天台山
武夷山
日铸
头痛
岳山
敬亭山
赭山
《國語辭典》:鸣沙(鳴沙)  拼音:míng shā
1.县名。参见「鸣沙县」条。
2.山名。参见「鸣沙山」条。
《漢語大詞典》:灵关(靈關)
(1).山名。在今 四川 宝兴 南。文选·左思〈蜀都赋〉:“廓 灵关 而为门,包 玉垒 而为宇。” 刘逵 注:“ 灵关 ,山名,在 成都 西南 汉寿 界。”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杜宇 称帝……乃以 褒斜 为前门, 熊耳 、 灵关 为后户。” 南朝 齐 谢朓 《谢隋王赐紫梨启》:“味出 灵关 之阴,旨玠 玉津 之澨。”
(2).指险要的关隘。 南朝 梁 吴均 《边城将》诗之二:“僕本边城将,驰射灵关下。” 唐 王勃 《三国论》:“乃知德之不修,栈道灵关不足恃也。” 明 刘基 《龙虎台赋》:“杰彼神臺,在京之郊,金城内阻,灵关外包。”
(3).道教语。指仙界的关门。 唐 吴筠 《高士咏·河上公》:“灵关畅玄旨,万乘趋道风。”云笈七籤卷九:“登七宝於 玄圃 ,攀飞梯於灵关。”
(4).道教语。指人体内部器官的重要部位。黄庭内景经·仙人:“火兵符图备灵关。” 梁丘子 注:“诸图可以守备灵关,即三关四关等身中具有之。”云笈七籤卷五一:“迴降我形,安镇灵关,拘魂御魄,万神自欢。”
《漢語大詞典》:射的
(1).用箭射靶。《韩非子·内储说上》:“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
(2).指箭靶。 清 龚自珍 《以天台宗修净土偈》:“如画大地以为射的,岂有箭发而不中者哉!”
(3).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又有 射的山 ,远望山的,状若射侯,故谓 射的 。” 唐 李白 《送纪秀才游越》诗:“仙人居 射的 ,道士住 山阴 。”《嘉泰会稽志》卷九:“ 射的山 在县南一十五里。”
《漢語大詞典》:浮石
(1).山名。在 东海 。《楚辞·王逸〈九思·伤时〉》:“观 浮石 兮崔嵬,陟 丹山 兮炎野。”原注:“ 东海 有 浮石之山 。”
(2).山名。在今 江西省 南康县 西,形如覆钟,水环其外。 宋 苏轼 《留题显圣寺》诗:“ 浮石 已乾霜后水, 焦坑 閒试雨前茶。”
(3).岩浆凝成的海绵状的岩石。很轻,能浮于水面,故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亦可以浮石水蜂窠化,包彤蛇黄合之,可引长三四尺,丸服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闽 有浮石,亦类羊肚,而败絮其中,置之水中则浮。”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一·浮石:“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乃鐘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
(4).石磬。 唐 张仲素 《玉磬赋》:“练嚮而鸣球可谐,还和而浮石非匹。”参见“ 浮磬 ”。
《漢語大詞典》:浮磬
水边一种能制磬的石头。《书·禹贡》:“ 泗 滨浮磬。” 孔颖达 疏:“石在水旁,水中见石,似若水中浮然,此石可以为磬,故谓之浮磬也。”后汉书·马融传:“怪石浮磬,燿焜于其陂。” 清 赵翼 《放言》诗:“石沉有浮磬,木浮有沉水。”
分類:水边石头
《漢語大詞典》:鹿头(鹿頭)
(1).鹿的头。后汉书·董卓传“钟虡” 唐 李贤 注:“故 贾山 上书云‘悬石铸钟虡’。《前书音义》曰:‘虡,鹿头龙身,神兽也。’”
(2).山名。在 四川省 德阳市 。 唐 杜甫 《鹿头山》诗:“ 鹿头 何亭亭,是日慰飢渴。” 仇兆鳌 注引《全蜀总志》:“ 鹿头山 ,在 德阳县 治北三十餘里。” 宋 苏轼 《送贾讷倅眉》诗之一:“ 鹿头 北望应逢雁,人日东郊尚有梅。”
(3).见“ 鹿头关 ”。
(4).鲟鳇鱼的两颊之肉。 明 黄省曾 《养鱼经》:“江海之产,有鱘鰉之鱼,其长丈餘,鼻端有肉骨,四分身之一,两颊之肉,谓之鹿头。”
《漢語大詞典》:鹿头关(鹿頭關)
古关名。 唐 置,在 四川省 德阳市 鹿头山 上,为 西川 防守要地。旧唐书·宪宗纪上:“丁酉, 高崇文 破贼万人於 鹿头关 。” 宋 赵抃 《过左緜偶成》诗:“入覲已违龙尾道,出麾还过 鹿头关 。” 清 王士禛 《秦蜀驿程记》:“有碑题 汉 龙凤 二公祠,东 鹿头关 ,即 士元 墓。”亦省称“ 鹿头 ”。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 闢 党聚谋, 鹿头 是守。”
分類:四川
《漢語大詞典》:鹊山(鵲山)
(1).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2).山名。在今 山东省 历城县 北 滦口镇 。魏书·地形志中:“﹝ 齐州 东魏郡 ﹞领县九…… 临邑 。”注:“ 刘骏 置, 魏 因之。有 刀环水 、 鹊山 、 隰阴城 。” 金 元好问 《济南杂诗》之四:“别有洞天君不见, 鹊山 寒食泰和年。” 清 刘富槐 《醉花阴》词:“羈怀草草匆匆极,过 鹊山 寒食,遮莫上高楼。目断平芜,不似 江 南碧。”
《國語辭典》:终南山(終南山)  拼音:zhōng nán shān
山脉名。起自甘肃省天水县,绵亘于陕西省南部,终于河南省陕县。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大陆地理上的天然界线,南北气候、景观不同。也称为「秦岭」、「秦山」。
《漢語大詞典》:疏属(疏屬)
亦作“疎属”。 远接。 晋 孙绰 《望海赋》:“洲渚迢递以疏属,岛屿绵邈以牢逻。”
《國語辭典》:天台山  拼音:tiān tái shān
山名。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北,为仙霞岭的东支。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而得名,形势崇伟。多悬崖飞瀑等名胜,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国语辞典》:武夷山  拼音:wǔ yí shān
山名。位于福建省南平市辖武夷山市南,以产武夷茶著名。有四十九峰、桃源洞、卧龙潭等名胜。
《漢語大詞典》:日铸(日鑄)
山名。在 浙江省 绍兴县 。以产茶著称,所产之茶即以“日铸”为名。 宋 苏辙 《宋城宰韩秉文惠日铸茶》诗:“君家 日铸山 前住,冬后茶芽麦粒麄。” 宋 陆游 《山居戏题》诗之一:“嫩白半甌尝日铸,硬黄一卷学《兰亭》。” 明 徐渭 《陈长公饷日铸茶》诗:“日铸标枪芽,月团捲旗避。”参阅宋史·食货志下明一统志·绍兴府
《國語辭典》:头痛(頭痛)  拼音:tóu tòng
1.头部疼痛。《文明小史》第八回:「那知竟为寒气所感,次日头痛发热,生起病来。」也作「头疼」。
2.令人感到烦恼或讨厌。如:「这个人生性油嘴滑舌的,小心别上他的当,不然将来够你头痛的了。」也作「头疼」。
《漢語大詞典》:岳山
(1).山名。即 狄山 。山海经·大荒南经:“帝 尧 、帝 嚳 、帝 舜 葬于 岳山 。” 郭璞 注:“ 岳山 ,即 狄山 也。”史记·封禅书:“自 华 以西,名山七……曰 华山 , 薄山 。 薄山 者, 衰山 也。 岳山 , 岐山 , 吴岳 , 鸿冢 , 瀆山 。”
(2).乐器部件名。琴额用以架弦的横木。参阅《律吕正义后编·乐器考·琴》
《國語辭典》:敬亭山  拼音:jìng tíng shān
山名。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北,为九华山支脉。山上旧有「敬亭」,相传为南齐谢朓吟咏之处。其东临句、宛二水,千岩万壑,为近郊名胜。
《漢語大詞典》:赭山
(1).谓伐尽山上的树木。 唐 柳宗元 《吏商》:“虽赭山以为章,涸海以为盐,未有利大能若是者。”
(2).指伐尽树木后光秃的山岭。 唐 刘禹锡 《君山怀古》诗:“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3).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 浙江 萧山 东北。古与 龛山 隔 钱塘江 对峙,东接 鳖子门 ,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遂与 龛山 同处江南。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 浙西 安抚使 康允之 ﹞遂弃城遁,保 赭山 。”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闻道復西来,潜身入 吴 市。崎嶇 赭山 渡,迫阨 三江 垒。”
(4).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 安徽省 芜湖市 北郊。上有 宋英宗 治平 二年建造的塔和相传为 宋 黄庭坚 读书处的 滴翠轩 等名胜古迹,今已辟为公园。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余过 芜湖 ,主人 漱泉 邀游其处,屋不甚多,而窗对 赭山 ,门临湖水。”《芜湖县志·地理志·山》《江南地理志》:“﹝ 赭山 ﹞右控 大江 ,舳艫云连,俯瞰城郭,歷歷如绘。每当雨后,嵐光縹渺,八景中称‘赭塔晴嵐’者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