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山棚  拼音:shān péng
1.唐代东都西南山区的山民,居无定所,以射猎为生,称为「山棚」。《旧唐书。卷一二四。列传。李正己》:「数月,有山棚鬻鹿于市,贼遇而夺之,山棚走而徵其党,或引官军共围之谷中,尽获之。」《新唐书。卷一六二。列传。吕元膺》:「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农,迁徙无常,皆趫悍善斗,号曰『山棚』。」
2.彩绘的牌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水浒传》第六六回:「户内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炮灯,四边都挂名人画片,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
3.舞台、戏棚。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有那等打摞台,使会能,摆山棚,博个嬴。」
《漢語大詞典》:山妇(山婦)
生长在山区的妇女。《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那妻子姓 唐 ,也是做皮匠的女儿,年纪只好刚二十岁。起先 季春江 也只道是个山妇,谁知是个乔才。”
《国语辞典》:旗山  拼音:qí shān
地名。隶属高雄市旗山区,位于楠梓仙溪下游。景色秀丽,有多处风景区。农产品以香蕉著名。
《國語辭典》:背子  拼音:bèi zi
1.古代朝服上所加的衣服,袖子短而较宽大。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三。背子》:「秦二世诏衫子上朝服加背子,其制袖短于衫,身与衫齐而大袖。」
2.古代宫人或官员妻女的朝服。五代唐。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背子》:「隋大业末,炀帝宫人,百官母妻等绯罗蹙金飞凤背子,以为朝服,及礼见宾客舅姑之长服也。」
3.清代妓女婢妾者所常穿的衣服。
4.东西背后的衬托物。如:「纸背子」。
《漢語大詞典》:山猺
旧时对山区瑶族的蔑称。宋史·蛮夷传一·西南溪峒诸蛮上:“ 辰州 溪峒都指挥使 魏进武 率 山猺 数百人数寇城砦,朝廷不欲发兵穷讨,乃降詔招諭。”
分類:山区瑶族
《国语辞典》:龛山(龛山)  拼音:kān shān
山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北,钱塘江南岸,其形如龛,故称为「龛山」。与嘉兴市辖海宁市的赭山隔江对峙。
《國語辭典》:山窝(山窩)  拼音:shān wō
偏僻的山野。也称为「山窝窝」。
分類:偏僻山区
《漢語大詞典》:山税
对山区征收的税捐。 明 唐顺之 《送曹子泰自大理出守漳郡》诗:“山税积荒劳抚字,海甿负险费招徠。”
《漢語大詞典》:山兜
供人乘坐的篼子。是山区的交通工具,作用与轿子相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 才 殷勤,手於橐,觅山兜二,舁媪及女。”
《漢語大詞典》:白种(白種)
(1).旧指汉族中被西南山区少数民族俘虏而同化的人。 清 魏源 《圣武纪》卷十一:“真夷谓之黑种,歷虏 汉 民,入内亦化为夷,谓之白种,黑少白多,黑主白奴,众且数十万。”
(2).指白色人种。也称 欧罗巴 人种。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 非律宾 者,我同洲同种之国民,两度与白种战争,百折而不挠者也。”
《漢語大詞典》:山丁
(1).山区的成年男子。 清 洪亮吉 《七月十二夜访青山庄故址四鼓乃别》诗:“水车载水注旱田,山丁移山入豪宅。”
(2).山丁树的果实。小圆形,味酸甜。 萧红 《手》:“我们集着群在校门里的山丁树下吃着山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秋天在山里,吃的不缺,果木上的野果子:山梨、山葡萄、山丁子、山里红、榛子和蘑菇,都能塞肚子。”
《漢語大詞典》:峒人
旧称西南地区聚居于山区的少数民族。 宋 陆游 《游卧龙寺》诗:“峒人争趁五更市,我亦来追六月凉。” 清 陆次云 《峒溪纤志》卷上:“峒人以 苗 为姓,好争喜杀。在 石阡 、 朗溪 二司者,多类汉人…… 粤 西有峒人,弹胡琴,吹六管,女善汉音 楚 歌。”
《國語辭典》:山货(山貨)  拼音:shān huò
产于山里的动植物的总称。或称以其为材料所制造的手工艺品。也称为「山产」。
分類:山区物产
《国语辞典》:山砠  拼音:shān jū
石头的山,指山区险阻的地方。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山砠水厓,穷居独游,思从曩人,邈不可得。」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刘晨阮肇》:「刘阮二郎,经涉山砠,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
《漢語大詞典》:大房山
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区。有上方山、石经山等高峰。上方山海拔880米,山势陡峻,古柏苍郁,有七十二庵、九洞十二峰之胜。石经山刻藏有隋代至清初各代佛经一千多种,共有一万四千多块。山中有上方寺、云水洞、云居寺塔及唐、辽石塔多座。为京郊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