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5—1860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醇士,号榆庵、莼溪、松屏、鹿床居士、井东居士。道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兵部右侍郎。以直言黜官休致。咸丰十年,太平军破杭州时,投池自杀。谥文节。诗书画有名于时,山水画尤为人所重。有《习苦斋画絮》、《粤雅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六
戴熙,字醇士,号鹿床,钱塘人。道光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兵部侍郎。殉难,赠尚书衔,谥文节。有《习苦斋诗集》。
王士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8—1868 【介绍】: 清浙江海宁人,字孟英,号梦隐,又号潜斋、半痴山人、睡乡散人、随息居隐士。世业医,居于杭州。咸丰间移居上海,时疫病流行,士雄所治多全活。一生致力于温热、霍乱等病症之研究。有《温热经纬》、《霍乱方》、《鸡鸣录》、《舌辨》、《潜斋医话》、《王氏医案》等。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八
贝青乔,字子木,吴县人。有《半行庵诗存》。
半行庵诗存稿·自序
余初不解吟事,年二十八遇朱丈绶,闻其绪论,始粗识师承,然畏难未学也。阅十年,遇益困,愤懑欲有言,叶丈廷琯从而激奖之,遂委志于诗,然饥驱四方,虽好吟,究未学也。峡江之役,旧著全亡,竭思省录,十仅存五,所幸半生游迹尚可髣髴得之,恐再遗忘,姑编如左。若云学诗,终须异日。吴县贝青乔子木。
咄咄吟·自序
咄咄吟·恽序
余去岁罢官东旋,其冬侨寓吴门,始与都人士相见。有言贝子木遗集者,将鸠赀付刻。索其诗读之,觉其有异,乃终其卷,且反覆之,不忍舍。美哉诗乎!其数十年寝食于此者乎?其沈雄坚卓,胎息于少陵,无一字一句不锤鍊而成乎?其得江山之助,与其胸中奇气相摩荡以出之者乎?余于是知有子木,且知是为子木之诗。因复询其生平,盖具有干济才,壮年尝佐扬威奕将军戎幕,不避艰险,冀有所树立。既而无成功,乃往游京师。归,复之浙,又尝之黔、之滇、之蜀,足迹半天下,而卒穷愁落寞,患难颠倒,以底于死。初,庚申之变,子木自浙迎母以去。越岁,杭城再陷,母子相失。子木出没死生,寻母不获,负罪引慝,无地自容。不得已就直隶制军刘公之聘,未及相见,道卒旅邸。呜呼!文人之穷一至此哉!顾子木之卒也,刘公即驰使,殡殓如礼,且致书其家,又厚资之,俾迎其丧以归,终葬于先人之墓。是子木不得志于生前,犹幸遇贤主人于身后,是诚刘公之高义,又孰非子木之奇才名动公卿有以致此哉?昔乾隆中,吾乡诗人黄仲则终身坎壈,殆与子木等,至于今《两当轩集》风行海内,子木之诗时有与仲则相似,他日《半行庵集》当与并传不朽乎?子木佐戎时尝有《咄咄吟》二卷,具载当时军中利病,今不及刻,刻其编次成帙者。工既竣,请序于余。余与子木素昧平生,不宜有言,言之未必尽。然读其诗,爱其才,悲其遇,恻恻焉若有不能已者。爰就所见于其诗及后所闻约略诠次如右,尚望都人士习于子木者详言之,以补余之不逮也。同治五年丙寅冬仲,阳湖恽世临次山氏。
咄咄吟·黄序
毒热盐汗,百务颓废,手扇无停麾。汪谢城孝廉触暑枉过,出一编示予,则吴门贝明经遗诗,其友叶翁调生与同志将为付刊者也。逭暑无术,倚北窗读之。苦心孤诣,盖笃于诗,亦达于世故者。贝子中年从戎浙水,继复幕游滇、黔,梯空缒幽,星饭水宿,不废铅椠。境苦而诗益工,实能锤凿天险,雕镌世态。倚船唇而构想,磨盾鼻以呕心。语奇而卓,笔纡能达,言之有物,义归劝惩。不戾于风人之旨,不乖乎古作者之心,勤矣哉!叶翁与诸子复为之订讹补佚,存诗如干首。贝子于是可传矣。乃予重有感焉。吴下诗人,予鲜交往,惟得江子韬叔,其诗亦精心结撰,不肯著一寻常吟弄语。其惨遭家难,复与贝子略相似。贝子以诸生应北直刘制军聘,在途病卒,身后得制军厚恤,而未展其才。江子以诸生屈于一尉,虽邀徐树人中丞赏识,仅糊其口,今亦病没杭州。才人坎壈,有同慨矣。顾江子所箸《伏敔堂集》续刻已成,传世可必。贝子之诗,则屡经散失,幸而仅存,非得良友为之珍护爱惜,寿诸梨枣,不几与烽燹同灰,寂灭而无闻耶?予虽不识贝子,而深有感于文章憎命,又重念夫友朋之不可少也。如是故不敢方叶翁之命,忍暑停扇,书数语于首,并质之谢城。傥谓予遂足以序贝子而传其诗,则吾其敢?同治丙寅新秋,七十二叟当涂黄富民。
咄咄吟·跋
咄咄吟》二卷,署名木居士,贝青乔子木撰。青乔,吴县人,诸生,投效扬威将军军营。始命入宁波城探夷情,继命监造火器,寻带领乡勇赴前敌,又帮办文案,入核消局查造兵勇粮饷清册,将军被逮,又命列叙军务始末,缮具亲供,备刑部入奏,故于兵事内外曲折,独能言其详。先是,林文忠公烧烟治兵,理直气壮,堵禦谨严,未为失策,而枢廷穆彰阿与林不合,琦善又恐夷船直犯天津,毫无准备。至定海失守之后,圣心亦渐转移,革林职,派琦善往许割地,偿烟价,撤守备。而名将阵亡,关隘尽失,由粤而闽,由闽而浙,特简协办大学士奕经为扬威将军,进兵浙江。和战之岐异,调度之乖方,威令之不行,督抚之忌刻,遂致全局损失,军威大挫。亡国之繇,基于此役。主之者穆彰阿,成之者琦善,而将军辈亦不得辞其责也。开国之初,亲王将兵,实能运筹帷幄,冲锋行阵,数传而后,生长深宫,不知世事,膏粱纨绔,何足与谋大事哉?三复此编,泪如泉涌。岁在甲寅二月,吴兴刘承干跋。
咄咄吟·自跋
道光二十五年春,与客共阅邸钞,知四粮台报销事始竣。客曰:「是何迟也。」仆曰:「是不迟,盖有故焉。」初,将军幕中日行事件,惟以堂簿为凭。凡一日中咨会劄付札子及批发各员申文禀帖,皆节录事由于簿上,晚管理印务之员率二供事,抱簿呈将军前,阅毕,标以某日下判花字,然后以将军印钤于纸缝,以防抽减页数之弊。盖堂簿若是其郑重也。然而各员请行之事,日凡数十件,少亦十馀件,(此就和议未决时言。)或经将军面许,或竟不置可否,或转饬印务处批发,而印务处乃庋诸高阁,以故载在堂簿者十不及二三,其馀散卷,杂乱贮之,积久多至八箱,其中遗失脱漏,并有前后自相矛盾者,亦无人检视也。继闻将军有回京之信,或谓宜将散卷咨交兵部,或谓宜移交浙抚,或谓宜发给四粮台,而各员恐有揭其弊者,力求将军祗将堂簿移交浙抚,以为报销之左證,而散卷八箱益成废纸,遂为将军旧友金坛生员史鉴携去。及浙抚刘韵珂之查办报销也,披阅堂簿,见有补书募乡勇一事。韵珂久与将军龃龉,及得此间,遂指为大弊。盖进兵之始,各员召募南勇,皆面禀将军允行。至申报起撤日期,又皆杂置散卷中,而为堂簿所不载。及以堂簿移交浙抚时,各员始恳将军补书簿上,而又以堂簿有骑缝印,不能载入二十一年分,以致韵珂大加駮诘,谓初进兵之事,何以书在二十二年九月间?显有捏报乡勇之弊,欲将承办各员奏参。各员大惧,申明有史鉴携去原卷可查,乃遣人取诸鉴家,而仍恐其中之多所窒碍也,抽换过半,仅存二箱,呈诸韵珂。会韵珂升授浙闽总督去,接办报销者乃护理浙抚卞士云。士云曾管理粮台,深悉其中有不可上闻者,遂将原卷全行弃置,另按《军需则例》令各员缮造报销清册。未几士云死,新任浙抚管遹群继之。遹群仍宗士云议。未几,遹群又死,东抚梁宝常调浙抚。宝常于此事固全未有知者,专委前任广西布政使郑祖琛董其事。祖琛乃通盘筹画,将各员所领饷银、所发兵粮、所募乡勇,移多就少,合为一案,于是各员中苦乐不均,互相观望。祖琛又设法浮报十馀万两,名为各员捐输,怂恿宝常奏请议叙,并以其半行贿于部中,以免斥駮,此报销之大略也。然则报销之人非即用饷之人,一宜迟也;名曰报销,而又不能实报所销之饷,必牵合定例,始不遭部駮,二宜迟也;既牵合定例矣,而不先行贿于部中,仍不免斥駮,是筹备部费尤极难处之事,三宜迟也。有此三端,而乃以三年了之,犹得嫌其迟耶?既为客述其原委,即书《咄咄吟》后,以补注中所未及云。
续修四库总目《半行庵诗存稿》·提要
半行庵诗存稿》八卷。同治五年刻本。吴县贝青乔撰。青乔字子木,咸丰时名诸生,具有干济才。壮年尝佐扬威奕将军戎幕,不避艰险,冀有所树立。既而无成功,乃往游京师。归,复之浙,又尝之黔、之滇、之蜀,足迹半天下,而卒穷愁落寞,患难颠倒,以底于死。初,庚申之变,子木自浙迎母以去。越岁,杭城再陷,母子相失,子木出没死生,寻母不获,负罪引慝,无地自容。不得已,就直隶制军刘公之聘,未及相见,道卒旅邸,世人哀之。既而刘公驰使,殡殓如礼,且致书其家,又厚资俾迎其丧以归,始葬于先人之墓。以是《苏州府志》无从得其行略,遂未立传。兹则据卷首恽世临序所云,录之如是。是集乃友朋所代梓者,凡六卷,录古今体诗八百三十有一首,略以作诗年代先后为次。首有自序,略谓「余初不解吟事,年二十八遇朱丈绶,闻其绪论,始粗识师承,然畏难未学也。阅十年,遇益困,愤懑欲有言。叶丈廷琯从而激奖之,遂委志于诗。然饥驱四方,虽好吟,究未学也。峡江之役,旧著全亡。竭思省录,十仅存五,所幸半生游迹尚可髣髴得之。恐再遗忘,姑编如左,若云学诗,终须异日」云云。是则子木之诗,渊源有自,而又得于山川之助者为多。集中诸诗,大率以登山临水之作为众。其江行诸诗如《咏博望滩》诗云:「汉使寻河源,假涂走江峡。曾此覆其槎,鱼腹经一劫。至今浊浪飞作堆,浪势撼山山扇开。舟人放胆不敢渡,恐有蛟鳄掀春雷。独不见支矶石畔银河洛,天上曾容客星托。归来笑语严君平,风波毕竟人间恶。」又如《永安宫怀古》诗云:「驻跸空山气郁森,猇亭东败恨何深。锦城犹望全师返,玉殿偏教顾命临。六尺藐孤高帝脉,三分炎祚老臣心。铜台一样传遗诏,未见英雄泪满襟。」并苍凉古朴,雄厚嵚奇,得于李、杜者为多。又如子木于下滩覆舟诗云:「歘见风樯逐浪摧,无多行李夺难回。书生共说贫如洗,只我今朝洗过来。」又云:「百条生命一条存,哀绝江头泪暗吞。不道酬神前夜酒,满船轰饮尽残魂。」又云:「最惜诗囊手自删,半生搜斡鬓成斑。苦吟偏触阳侯忌,不许长留天地间。」又云:「飘蓬身世复何之,凄切邻船附载时。祗是归装无一物,入门未免骇孀慈。」自注谓「下滩船破,人物荡然,幸先在麓,一身仅存,惊定作诗」云云。则是诗乃再生之作,故不觉言之慨然而凄凉如是也。当涂黄富民评其集谓「实能锤凿天险,雕镌世态,倚船唇而构想,磨盾鼻以呕心。语奇而卓,笔纡能达,言之有物,义归劝惩,不戾于风人之旨,不乖乎古作者之心」,盖能深道其所得也。
续修四库总目咄咄吟·提要
咄咄吟》二卷,附一卷。清贝青乔撰。青乔字子木,自号木居士,吴县人,诸生。道光中,扬威将军奕经督师援浙江,投效军中。曾临前敌,继佐理文案,于军事皆目击始末,辄纪以诗。公七绝一百二十首,自加详注。诗分二卷,其附卷乃纪事后造军用报销之事,橐藏于家。入民国,吴兴刘承干得之,始刊入丛书。案广东禁烟之役,始则操之过急,兵衅遂开。粤海防禦尚严,敌师未得逞。移犯闽浙,先后陷定海、镇海、宁波踞之。朝廷厌兵,以琦善代林则徐督两广,始创和议,为敌所诳挟。目于奕山率师往援大挫,乃命奕经为扬威将军,往援浙江,责以恹复失地。奕经以兵将不可恃,招募庄勇,广收投效,冀得奇才异能之士。然懵不知兵,为疆吏所轻,不听调度。所募新营率多乌合,浮薄游士争献奇策,轻举妄动,每战辄败,敌焰转增。及江苏亦被蹂躏,江宁城下之盟,和议遂成,丧权辱国,后患无穷。奕经之败,适以促成之。青乔作诗以抒忧愤,身在军中,记载翔实。古人所谓「棘门灞上皆儿戏」,此殆儿戏之尤者也,官家史册所不能详,观此可为殷鉴云。(录入:顾青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直隶宛平人,字海琴,号樗盦,别号息柯居士。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咸丰间官至湖南辰沅永靖兵备道。善画山水,工书法,喜考据。蓄书盈万卷、金石文字千种。有《粤西得碑记》、《袌遗草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六
杨翰,字伯飞,号海琴,又号息柯,宛平人。道光乙巳进士,历官湖南辰沅永靖道。有《袌遗草堂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3—1860 【介绍】: 清浙江海宁人,字生沐,号放庵居士。诸生。居硖石。精鉴赏,与弟蒋光煜广收古籍,藏书四五万卷,宋元精本颇多。校刻《别下斋丛书》,另有《东湖杂记》、《花事草堂诗稿》。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三
蒋光煦,字生沐,海宁人。诸生。有《花事草堂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满洲正蓝旗人,觉罗氏,字仰之,号雨舲,一作敌舲,别号香南居士,亦称语铃道人。由廪贡生官至山东巡抚。工书。能画山水。精鉴别,富收藏。善诗,咸丰时有《宣城见梅图》。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七
符兆纶,字雪樵,号卓峰居士,宜黄人。道光壬辰举人,历官福清、屏南、建阳知县。有《卓峰草堂诗钞》。
全台诗
符兆纶(?~?),字雪樵,江西某县人,以孝廉出游闽中,著有《卓峰诗草》。 同治年间,佐其乡人兴廉司马幕,来游台湾。兴廉任鹿港海防同知,政绩无考。惟画甚高雅,尤善山水长幅,得者珍如拱璧。曾作富春山水图册,符兆纶为题绝句〖参考连横《台湾诗乘》。〗,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校录。(吴福助编校)

人物简介

简介
梁宪洙(朝鲜语:양헌수,1816年—1888年),朝鲜王朝末期的一名武将,朝鲜王朝著名爱国将领,字敬甫,号荷居,本贯南原。1816年(朝鲜纯祖十六年丙子)十二月十八日出生。他是大儒李恒老的弟子,为振兴家世、赡养老父老母,本为儒生的梁宪洙参加武举考试,并于1848年(朝鲜宪宗十四年)武科及第,初授宣传官,后历任训练判官、佥正、都总、经历、熙川郡守、御营哨官、甲山府使等职。1864年(朝鲜高宗元年),被任命为济州牧使。 1866年(高宗三年)调回中央,任同副承旨。
潘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6—1894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蔚如,一字伟如,号韡园居士。监生。光绪间官至贵州巡抚。精医,工书法。有《韡园医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0—1875 【介绍】: 清浙江秀水人,字存伯,又字小园,号范湖居士。官江苏新阳知县。诗书画称三绝,并善治印。有《范湖草堂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1—1907 【介绍】: 清浙江德清人,字荫甫,号曲园。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编修。任河南学政。未几罢归。主讲苏州紫阳、上海求志等书院,在杭州诂经精舍最久,达三十一年,寓苏州,所居名春在园。治经学以高邮王氏父子为宗。自云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成《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三书。其余著述尚多,有《春在堂随笔》、《茶香室丛钞》、《诂经精舍自课文》、《宾萌集》、《春在堂诗编》等。为一代大师,声名远及日本。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
俞樾,字荫甫,号曲园,德清人。道光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春在堂诗编》。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道光三十七年进士,授编修。浙江德清人。有《春在堂诗编》十五卷。
词学图录
俞樾(1821-1907) 字荫甫,一字中山,号曲园,又号绚岩。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授编修。外放为河南学政,以事罢官。寓苏州,葺曲园,专意著述。精研经学子学,晚清名儒。亦爱俗文学。文简洁,诗似袁枚,词平中见奇。有《春在堂全书》、《春在堂词录》、文言小说集《右台仙馆笔记》、传奇《梓潼传》。
维基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翰林,朴学大师。俞樾四岁时从德清随父母迁居娘家临平姚氏,至三十二岁做官,寓居临平三十年,年轻时曾尝试补遗《临平记》,游览临平山水。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二甲第19名赐进士出身。当时曾国藩是阅卷官,俞樾试帖诗的头一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得到曾国藩的大加赏识,认为咏落花而无衰瑟之意。曾经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咸丰五年(1855年)任河南学政。次年因为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从此不再出仕。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其弟子有王仁俊、章炳麟、吴昌硕等人。清光绪元年(1875年),俞樾得友人资助买下苏州一块废地,如曲尺形,他亲自设计,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栽花种竹,建屋30馀楹,取《老子》“曲则全”句意,俞樾将其命名为“曲园”,自号曲园居士。园内有“春在堂”,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除了苏州的曲园之外,俞樾在杭州西湖边孤山的西泠印社旁还建有书楼“俞楼”,在家乡浙江德清县南埭村建有一座“四仙桥”。俞樾在近代日本很受推崇,甚至与李鸿章、曾国藩相提并论。孙俞陛云光绪二十四年中探花,《清史稿》编撰者之一,文学也有很高造诣。曾孙俞平伯,现代学者,红学家。族人俞恒润、俞恒泽、俞奎垣皆进士。光绪32年(1906年)秋末,俞樾在受当时江苏巡抚陈夔龙所托书写并雕刻《枫桥夜泊》诗碑,现位于南京总统府煦园东长廊南端小亭,及苏州寒山寺。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孙桐生(1824—1904),字晓峰,四川绵阳人。一八五二年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湖南安仁、酃县、安福、桃源诸县县令,永州知府等职。一八八四年辞官归里,主讲绵州治经书院达十年之久。一生编、撰、刻、印书籍达二十一种,如《国朝全蜀诗钞》、《绣象石头记(红楼梦)》等。有诗集《游华蓥山诗钞》、《楚游草》(均佚),今仅辑得遗诗二十首。
维基
孙桐生(1824年—1908年),字小峰,号痴道人、钦真外史、忏梦居士。绵州(今绵阳市)人。咸丰元年(1851年),乡试中举,咸丰二年(1852年)三甲一百十八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历任湖南安福、桃源县知县。精读《红楼梦》,是“甲戌本”批注人之一。编有《国朝全蜀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904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翁心存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同光两朝皆为帝师。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和议起,力争改约稿。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卒于家。宣统元年复原官。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五
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庐,又号松禅,常熟人。咸丰丙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恭。有《瓶庐诗稿》。
词学图录
翁同龢(1830-1904) 字声甫,号叔平,又号瓶庐、松禅。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授修撰。历官中允、内阁学士、刑部与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与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户部尚书领协办大学士。以主变法革职回籍。宣统间追谥文恭。诗长于七绝,多托兴萧寥之作。词风类诗。有《瓶庐诗钞》、《瓶庐文钞》、《瓶庐词钞》。
维基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人称翁帝师、翁师傅,江苏常熟人,清末大臣、书法家、状元。官至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同治帝和光绪帝的两代帝师。翁同龢幼年时的国学教育系由其母亲与姐姐教导完成。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参加科举得恩贡,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中举,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陕西学政,因病回京。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翁同龢发现诸多疑窦,同治帝下令重审此案,其中涉及“两湖派”与“江浙派”的权力斗争。光绪元年(1875年),翁同龢署刑部右侍郎。次年四月,慈禧太后命教授光绪帝读书。不久,迁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晋都察院左都御史。历任刑部、工部尚书。光绪五年十一月,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通商十八条,六年八月十八日,翁同龢等人在养心殿面对两宫皇太后,翁认为伊犁可以割走,但十八条不能应允,特别是在西安、汉中设立通商口岸以及在松花江上行船等两条不可许。光绪八年(1882年),充任军机大臣。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中,主张进兵结合谈判,不可一味依仗刘永福之黑旗军。不久,罢直军机。历加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紫缰。翁同龢因曾国藩及李鸿章曾经检举其兄,因而终身与李鸿章有私怨。翁同龢对于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推行的洋务运动颇为排斥,对于该运动也有所批评,并影响往后光绪帝亲政后的举措。任户部尚书期间,处处以反腐等各理由刁难北洋水师,光绪十七年,暂停南北两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两年。当时有一副讥讽对联描写二人无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安徽合肥的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的翁同龢。李翁二人的恩怨间接导致日后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再任军机大臣,深得光绪帝信任。在甲午战争中,坚决主战。次年,清军战败,中日和议期间,翁同龢与李鸿藻极力反对割地,指出:「宁增赔款,必不可割地。」又联合俄、英、德三国谋阻割地,最终情势无法挽回。次年,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开始后,6月15日,翁同龢突然遭光绪帝将其开缺回籍。传统说法认为翁支持维新变法,推荐康有为,拟定并颁发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明定国是诏》,故遭到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之名加以罢黜;另外一个说法,则是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在于翁同龢对于北洋舰队的武器更新百般刁难所致,有次恭亲王奕䜣病重,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前往探望,光绪皇帝曾询问恭亲王奕䜣翁同龢是否值得重用,恭亲王奕䜣对光绪帝表达反对意见,最后光绪皇帝在与慈禧讨论后决定忍痛罢黜翁同龢。戊戌政变后又遭严厉斥责,将其罢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翁先到侄子江西巡抚翁曾桂署中暂住,然后回常熟故乡。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逝于故乡。死后康有为誉之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然而,根据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一书指出: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说道:「那拉氏(慈禧太后)忽将出一朱谕,强令皇上宣布。…皇上见此诏,战栗变色,无可如何。此朱谕实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闻系出于荣禄私人李盛铎所拟云。翁同龢一去,皇上之股肱顿失,然后可以为所欲为也。」可见罢黜翁同龢的诏书,为「荣禄私人」李盛铎所草拟。但是康有为在《自编年谱》却记载翁同龢被罢前夕,康有为「为御史李盛铎草译书、游历及明赏罚、辨新旧摺,李上之。」可见康有为替李盛铎草拟之「明赏罚、辨新旧」的奏摺,即是弹劾翁同龢的奏摺,将翁同龢视为「旧」而加之以「罚」。变法派领袖康有为竟然帮「荣禄私人」李盛铎草拟奏摺,岂非怪事?因此,李盛铎不但非「荣禄私人」,而且可能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与拟稿之下,上书弹劾翁同龢。翁同龢的被罢,不是「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而是康有为「除旧布新」的结果。宣统元年(1909年),翁同龢获得官方「平反」,追复官衔,并追加谥号为文恭。著作有《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等。
善广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善广,依普杼克氏,字子居,因二世祖武义都尉怀安故汉姓怀,京口驻防蒙古镶红旗人,同治丁卯举人,十年辛未科进士。始祖塔赉,二世祖怀安,三世祖色愣,四世祖机尔哈朗,曾祖讷青阿,祖良惠,父春元(癸卯科举人),母王氏、项氏,妻文氏、李氏(道光三十年进士李吉言胞侄女)、张氏,子桂森、桂荣。其堂兄善昌是咸丰三年癸丑科(1853年)翻译进士,其子桂森是光绪十八年壬辰科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2—1893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惠甫,号能静居士。三应乡试不第。太平天国起,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五年入曾国藩幕。湘军破天京时,在曾国荃幕府,参与机密。同治间曾为易州知州,兴水利,修仓廪,增书院肄业生,居官五年引疾归。卜居常熟。所撰《能静居士日记》,史料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