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邓缵先,字芑洲,自号毳庐居士。广东紫金县蓝塘镇布心村人,1880年入经馆,师从名宿蓝湘眉夫子。博学经史,15岁中秀才,1914年任首届紫金县议会议长。9月,应内务部第三届县知事试验,取列乙等,受北京中央政府派遣分赴新疆,不远万里来到新疆戍边安民。1933年因暴乱,在巴楚县以身殉国。著有《叶城县志》、《乌苏县志》、《叶迪纪程》、《毳庐诗草》和《毳庐续吟》。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廉泉(1868-1931) 字惠卿,号南湖,又号岫云。无锡人。在杭州与上海有别墅皆号"小万柳堂",远祖廉希宪为元右丞相,曾在北京钓鱼台构别墅,周植柳数百株,名之"万柳堂",此盖袭之,以怀先德也。杭州小万柳堂在花港观鱼处,亦名廉庄,后归蒋国榜,即今之蒋庄也。27岁中进士。 曾参与"公车上书",结识孙中山、徐锡麟、苏曼殊、吴稚晖等。 辛亥后隐居北京潭柘寺(又名岫云寺,廉号本此),殁即葬此。有名句"夕阳穿树补花红"。   吴芝瑛(1868-1934) 女,字紫英,号万柳夫人。桐城县高甸人。廉泉妻。生于桐城派文学家庭,父吴康之(号鞠隐),与吴汝纶为族兄弟,历任山东恽县等地知县,为官期间结识山东齐河县知县无锡人廉仲高,订儿女婚约。光绪十一年结婚,在无锡南门水獭桥居住十二年,后随丈夫移居北京。以诗书闻,瘦金书尤佳,慈禧称赏所书《楞严经》,特予召见,受两宫赏赐。光绪三十三年(1907)盟妹秋瑾被害于绍兴古轩亭口,吴方病,即约盟妹徐自华在杭州西泠桥畔买墓地,义葬秋瑾,并手书墓碑"鉴湖女侠秋瑾之墓",旬余撰《秋女士传》、《秋女士遗事》。归上海"小万柳堂"家中,供奉秋瑾遗像,改堂名"帆影楼"为"悲秋阁"。袁世凯称帝,愤然作万言书,有云:"公朝去,而吾民早安;公夕去,而吾民晚息;公不去,而吾民永无宁日。"
人物简介
廉泉,(1868.3-1931.10),字惠卿,号南湖,又号岫云、小万柳居士,无锡城内水獭桥人。5岁入学读书,16岁中秀才,19岁与安徽桐城吴芝瑛结婚。1894年中举人。精诗文,善书法,嗜书画、金石,并以其诗文书画交游于王公贵人之间。 民国20年,他独赴北平潭柘寺养病,并因信佛而入寺为僧。同年10月6日,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安葬于潭柘寺旁,终年63岁。 遗著有《南湖集》、《潭柘集》、《梦还集》、《梦还遗集》等。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士鉴(1868年—1934年) ,号絅斋,别署式溪居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吴士鉴为吴振棫曾孙,吴庆坻子。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中进士,殿试高居第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侍读。后曾任江西学政、资政院议员、清史馆纂修。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杨味云(1868-1948),名寿楠,字味云,以字行。号苓泉居士,无锡人。光绪举人,官至民国财政部次长。后退出政坛,创办实业。有《云在山房类稿》。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俞陛云(1868-1950) 字阶青。浙江德清人。俞樾孙。光绪二十四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有《小竹里馆吟草》、《乐静词》、《诗境浅说》、《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人物简介
1868.3.17-1950.10.12,字阶青,别号斐盦、乐静、乐静居士,晚号乐静老人、存影老人、娱堪老人,室名乐静堂、绚华室。浙江德清人,光绪十年(1884年)应县试考取秀才第一名。1885年9月赴浙江应乡试,俞陛云中举人第二名,称亚元。1894年彭夫人病故。1895年11月俞陛云的祖父为他续娶杭州名门之女许之仙为妻(即俞平伯之生母,也通诗文)。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中进士后参加殿试,与夏同龢、夏寿田同登戊戌科进士前三名,俞陛云以一甲三名赐探花及第,授编修。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钦命出任四川副主考。翌年由江苏巡府以俞陛云长经史,不独以科贸见长,保举应经济特科复试,名列一等。1912年(民国元年)任浙江省图书馆监督(馆长)。1914年被聘为清史馆协修,编修清史,不久由此移居北京,与爱新觉罗·溥仪私交甚厚。1932年3月,接溥仪邀佐政伪满洲国书,撕信逐使,终生不与往来。1937年芦构桥事变后,他不愿出任敌伪工作,居京郊寓所,以卖字谋生,闭门以书、画自娱,保持民族气节。1950年10月12日卒于北京。俞陛云是清末闻名中外的经学大师俞樾之孙,现代著名文学家俞平伯之父。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张丽俊(1868~1941),字升三,号南村,晚号水竹居主人,台中葫芦墩(今台中丰原市)人。少受学于廖华浸、张经赓、郑国琛、魏文华诸先生,二十三岁于田心子(今丰原)养閒轩拜谢颂臣为师。割台之际,丘逢甲募诚信十营义军,谢道隆北上协助,张丽俊留置于养閒轩代谢氏处理文书并课其子侄。日治后担任庄长、保正、保甲联合会会长、土地整理及林野调查委员、丰原街协议会员、水利会评议员、农会理事及葫芦墩兴产信用组合理事、丰原慈济宫修缮会总理等职。生平乐善好施,举凡修庙、造桥、铺路,无不捐赀参与。明治卅九年(1907)入盟栎社为社员,著有《升三诗草》,未梓,部份选入《栎社第一集》。遗有《赤山下湾树德堂张氏家谱》(1908年写本)、《水竹居主人日记》,共廿八册,始于1906年止于1937年,今已全部由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出版。〖参考施懿琳等《台中县文学发展史‧田野调查报告书》,丰原:台中县立文化中心,1993年。 〗今张氏诗歌取自《水竹居主人日记》所收录张丽俊之作,并参考《鸟松阁唱和集》、《台湾文艺丛志》、《栎社第一集。升三诗草》、《台湾诗荟》、《栎社课卷》、《栎社十周年大会击钵吟》、《南瀛佛教》、《林氏家传》、《诗报》等报刊诗集增补编校。(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朝龙(1869~1903),字子潜,号卧庐。世居竹堑(今新竹市),清光绪七年(1881)邑庠生。少以工诗闻名,号其居为「十癖斋」。光绪五至六年(1879~1880)掌教东城义塾。后又设馆于北门静修书斋。光绪十二年(1886)加入「竹梅吟社」,参与竹堑地区的文学活动,与林薇臣、刘维圭、蔡启运经常诗酒往来。光绪二十年(1894),应邑令叶曼卿之聘,参与纂修《新竹采访册》,并主讲明志学院。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割台之故,避乱西渡厦门,曾应安溪县令刘威之聘担任幕客。光绪二十九年(1903)卒于福州。著有《十癖斋诗文集》〖参考黄美娥〈北台之冠—清代竹堑地区的文人及其文学活动〉,《台湾史研究》第五期一号。〗。(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维基
赵炳麟(1877年1月10日—1927年),原名浙杭,又名长乐、长荣,字竺垣,又字炳粤,号柏岩,别号养真子、清空居士。室名潜并庐。广西全州县绍水镇乐家源人。赵炳麟出身官宦家庭。13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9岁时,到北京参加会试,其间参与公车上书,后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1898年,列名保国会。1900年庚子事变时,一度避居北京城附近的高丽营,后奉派赴西安迎驾。1905年,因父丧丁忧回乡。1906年30岁时任福建京畿道监察御史,期间,和御史赵启霖、江春霖因积极揭发营私舞弊而被称为“三霖(麟)”,在北京城人称“三块布袍论政”。他以《劾袁世凯疏》(1908年)以及弹劾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十二罪状(1910年)而著称。因弹劾奕劻,宣统三年四月(1911年),以四品京堂候补,调回广西,任桂全铁路督办。1911年11月16日,被任命为广西宣慰使,但未就任。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后,为逃避迫害而回到家乡。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8月国民党在北京湖广会馆成立,赵炳麟任参议。他还两次当选为广西出席国会的议员。1915年袁世凯称帝,1916年赵炳麟经湖南赴广西,帮助陆荣廷讨袁。袁世凯死后,1917年,为躲避广西新旧桂系争斗,任阎锡山的山西省实业厅厅长。后来又任大总统徐世昌的高等顾问,不久任河东盐运使。1927年,赵炳麟在北京病逝,享年51岁。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馨兰(1870~1924),字湘沅,又作湘远、湘畹,号六四居士,又号寿星。台南(辜妇妈街)人。少好吟咏,与赖文安、罗秀惠等人同受教于台南举人蔡国琳。光绪十三年(1887)取中生员,后于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及二十年甲午(1894)两度参与秋试,不第。乙未割台(1895)后,举家内渡祖籍同安。越两年局势稍定,始返台南设帐授徒。曾先后担任《全台日报》、《台南新报》记者,明治三十三年(1900)移居台北,担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部记者,曾以「劳劳生」笔名于该报撰写「意园诗话」专栏。林氏在诗坛颇为活跃,明治三十九年(1906)加入「南社」,明治四十二年(1909)与谢汝铨等人共组「瀛社」,大正四年(1915)与张纯甫、林述三、骆香林等人创设「研社」,后改为「星社」。大正六至十一年间(1917~1922)多次参与瀛桃竹联吟会、全台诗社联吟会等活动,并曾为「崇文社」诗文评议员。大正七年(1918)任教于台北市太平公学校,夜则设塾育才,多有裁成。大正十三年(1924)逝世。林氏诗工近体,对律齐整,句多感慨。门人蔡敦辉辑其遗诗为《湘沅吟草》,未及梓行,蔡氏遽逝,其稿遂多散佚。〖参考赖子清〈诗社特辑。星社〉,《台北文物》4卷4期,1956年2月;赖子清〈台南诗文社〉,《台南文化》新6期,1980年1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页287;许学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页579;吴毓琪《南社研究》,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9年。〗《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时报》、卢嘉兴〈日据时期为台湾倡设诗社的林湘沅〉等仍存其诗作四百馀首,兹据以辑录编校。(黄文车撰)

人物简介

维基
吴钟善(1879年—1935年),字元甫,号顽陀,又号守砚庵主、桐南居士,福建晋江人,祖籍浙江钱塘。早年求学于胡若霖、戴文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申福建壬寅科乡试举人。同年入京,受业于徐堉。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登经济特科进士二甲第五名,授翰林院检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随父考察日本。宣统三年(1911年),随父告归返原籍。民国三年,应南安华美学校之聘,并带其子吴普霖等随侍肆业,同年担任晋江县中教席。1918年应台北板桥富绅林鹤寿礼聘为西席,课授经典,为避免日人干扰,于1920年秋天内渡。著有《侍輶轩集》、《石门草》、《丰州集》等。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夏寿田(1870-1935) 字午诒,一作午彝,又字耕父,号武夷、直心居士。光绪二十四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辛亥后任袁世凯总统府顾问。
维基
夏寿田(1870年—1935年),字耕父,号午彝(又作午诒、武夷),又号直心居士,湖南桂阳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书画家、篆刻家。夏寿田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式戊戌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刑部员外郎。宣统三年(1911年)授朝议大夫。民国元年(1912年),夏寿田出任湖北省民政长。后来任大总统府秘书。次年,任大总统府内史,兼国史馆顾问。还曾担任约法会议议员。获授三等文虎章。1915年(民国四年)12月,袁世凯称帝,制诏多由其草拟。工书法、篆刻。1916年(民国五年)6月,袁世凯称帝失败,病死,夏寿田被通缉,至1918年(民国七年)才赦免。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夏寿田逝世。
范之杰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范之杰(1872年—1957年),别名范询炎,字俊臣(一作俊丞),又字瘖公,别号历山农、佞苏居士、悔道人。山东济南人。范之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三十世孙,清同治十年春(1872年)生于道墟范家溇祖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中进士,殿试列二甲第十一名,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宣统三年(1911年)任山东高等学堂校长。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历任山东提法使、都督府秘书,江西高等检察厅厅长、湖北高等审判厅厅长、烟酒税务局长、山东民政厅视察员以及黄河水利委员会专门委员兼总务处长等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上海闲居,1956年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次年病逝。擅书法,尤以“苏东坡体”著名。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傅增湘(1872-1949) 字沅叔,所居名曰藏园,晚号藏园居士。四川江安人。近代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庶吉士,光绪三十一年任直隶提学使,1917至1919年在北洋政府任教育总长,力主送徐悲鸿等留学,倡导开放式教育。1922年退职于京,致力于目录、版本、校勘之学,所藏近20万卷古籍中,手自校勘800种,撰题跋500余篇,校记若干种,过目珍本极多,有独到见解。有《藏园群书题记》、《藏园群书经眼录》、《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宋代蜀文辑存》等,达数百万言。
田星六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田星六(1872-1959) 又名兴奎,号晚秋居士。湖南凤凰县沱江镇人。光绪十七年(1891)应童试,有"晚凉风卷洞庭秋"之句,深为督学江标所赏,数年后,贡入太学,补岁进士,在乡下教私塾六年,以品学兼优被选入常德西路师范,次年被熊希龄送日本留学,就读于弘文师范学院,与黄兴、秋瑾、朱苓溪、王时泽、程潜、陈强等常相往来,与黄兴最善。入中华同志会、中国同盟会、南社。建国后任凤凰县人民政府委员,省文史馆馆员。尝至京,柳亚子设宴款待,林伯渠、陈叔通、朱早观、傅作义等陪座,周恩来亦往看望,柳亚子恳留共修《明史》,以北地天寒不适而归。有《晚秋堂诗集》八卷、词八卷、文百余篇。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袁嘉谷(1872—1937年),云南石屏人。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1891年袁嘉谷离石屏至昆明就学于陈子潘、张竹轩,22岁入经正书院研习。1903年6月,他应经济特科试,列二等七名,复试列一等一名,授编修。1904年7月袁嘉谷赴日本考察学务、政务,著《东游日记》四卷。1905年8月回国,他任国史馆协修,并在学部编译图书局专管教科书事。1909年9月,他升任浙江提学使,1911年辛亥革命离浙归滇。1912年5月,他应蔡锷之聘任省参议员,1915年应唐继尧之聘为顾问,并修《云南丛书》。袁嘉谷在云大执教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