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64,分138页显示 上一页 128 129 130 131 132 134 135 136 137 下一页
梁宪洙(名 武将 字 敬甫 号 荷居 )
潘霨(字 蔚如、伟如 号 韡园居士 )
周闲(字 存伯、小园 号 范湖居士 )
俞樾(字 荫甫、中山 号 曲园、绚岩、曲园居士 )
孙桐生(字 晓峰、小峰 号 痴道人、钦真外史、忏梦居士 )
翁同龢(字 叔平、声甫 号 瓶庵居士、松禅、瓶庐、人称翁帝师、翁师傅 文恭、为文恭 )
善广(字 子居 )
赵烈文(字 惠甫 号 能静居士 )
纪钜维(字 香聪、伯驹 号 悔轩、泊居 )
文辂(字 子乘、兰舫 号 小舫、玉林、吏隐居士 )
张之洞(字 香涛、香岩、孝达、芗涛 号 壶公、无竞居士、抱冰、广雅、清流 文襄 探花 )
余一鳌(字 成之 号 心禅居士 )
符翕(字 子琴 号 蔬笋居士、朋石 )
王宸居
其它辞典(续上)
符兆纶(字 雪樵 号 卓峰居士 )梁宪洙(名 武将 字 敬甫 号 荷居 )
潘霨(字 蔚如、伟如 号 韡园居士 )
周闲(字 存伯、小园 号 范湖居士 )
俞樾(字 荫甫、中山 号 曲园、绚岩、曲园居士 )
孙桐生(字 晓峰、小峰 号 痴道人、钦真外史、忏梦居士 )
翁同龢(字 叔平、声甫 号 瓶庵居士、松禅、瓶庐、人称翁帝师、翁师傅 文恭、为文恭 )
善广(字 子居 )
赵烈文(字 惠甫 号 能静居士 )
纪钜维(字 香聪、伯驹 号 悔轩、泊居 )
文辂(字 子乘、兰舫 号 小舫、玉林、吏隐居士 )
张之洞(字 香涛、香岩、孝达、芗涛 号 壶公、无竞居士、抱冰、广雅、清流 文襄 探花 )
余一鳌(字 成之 号 心禅居士 )
符翕(字 子琴 号 蔬笋居士、朋石 )
王宸居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梁宪洙(朝鲜语:양헌수,1816年—1888年),朝鲜王朝末期的一名武将,朝鲜王朝著名爱国将领,字敬甫,号荷居,本贯南原。1816年(朝鲜纯祖十六年丙子)十二月十八日出生。他是大儒李恒老的弟子,为振兴家世、赡养老父老母,本为儒生的梁宪洙参加武举考试,并于1848年(朝鲜宪宗十四年)武科及第,初授宣传官,后历任训练判官、佥正、都总、经历、熙川郡守、御营哨官、甲山府使等职。1864年(朝鲜高宗元年),被任命为济州牧使。 1866年(高宗三年)调回中央,任同副承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6—1894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蔚如,一字伟如,号韡园居士。监生。光绪间官至贵州巡抚。精医,工书法。有《韡园医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0—1875 【介绍】: 清浙江秀水人,字存伯,又字小园,号范湖居士。官江苏新阳知县。诗书画称三绝,并善治印。有《范湖草堂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1—1907 【介绍】: 清浙江德清人,字荫甫,号曲园。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编修。任河南学政。未几罢归。主讲苏州紫阳、上海求志等书院,在杭州诂经精舍最久,达三十一年,寓苏州,所居名春在园。治经学以高邮王氏父子为宗。自云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成《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三书。其余著述尚多,有《春在堂随笔》、《茶香室丛钞》、《诂经精舍自课文》、《宾萌集》、《春在堂诗编》等。为一代大师,声名远及日本。晚晴簃诗汇·卷一五○
俞樾,字荫甫,号曲园,德清人。道光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春在堂诗编》。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道光三十七年进士,授编修。浙江德清人。有《春在堂诗编》十五卷。词学图录
俞樾(1821-1907) 字荫甫,一字中山,号曲园,又号绚岩。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授编修。外放为河南学政,以事罢官。寓苏州,葺曲园,专意著述。精研经学子学,晚清名儒。亦爱俗文学。文简洁,诗似袁枚,词平中见奇。有《春在堂全书》、《春在堂词录》、文言小说集《右台仙馆笔记》、传奇《梓潼传》。维基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翰林,朴学大师。俞樾四岁时从德清随父母迁居娘家临平姚氏,至三十二岁做官,寓居临平三十年,年轻时曾尝试补遗《临平记》,游览临平山水。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二甲第19名赐进士出身。当时曾国藩是阅卷官,俞樾试帖诗的头一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得到曾国藩的大加赏识,认为咏落花而无衰瑟之意。曾经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咸丰五年(1855年)任河南学政。次年因为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从此不再出仕。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其弟子有王仁俊、章炳麟、吴昌硕等人。清光绪元年(1875年),俞樾得友人资助买下苏州一块废地,如曲尺形,他亲自设计,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栽花种竹,建屋30馀楹,取《老子》“曲则全”句意,俞樾将其命名为“曲园”,自号曲园居士。园内有“春在堂”,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除了苏州的曲园之外,俞樾在杭州西湖边孤山的西泠印社旁还建有书楼“俞楼”,在家乡浙江德清县南埭村建有一座“四仙桥”。俞樾在近代日本很受推崇,甚至与李鸿章、曾国藩相提并论。孙俞陛云光绪二十四年中探花,《清史稿》编撰者之一,文学也有很高造诣。曾孙俞平伯,现代学者,红学家。族人俞恒润、俞恒泽、俞奎垣皆进士。光绪32年(1906年)秋末,俞樾在受当时江苏巡抚陈夔龙所托书写并雕刻《枫桥夜泊》诗碑,现位于南京总统府煦园东长廊南端小亭,及苏州寒山寺。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孙桐生(1824—1904),字晓峰,四川绵阳人。一八五二年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湖南安仁、酃县、安福、桃源诸县县令,永州知府等职。一八八四年辞官归里,主讲绵州治经书院达十年之久。一生编、撰、刻、印书籍达二十一种,如《国朝全蜀诗钞》、《绣象石头记(红楼梦)》等。有诗集《游华蓥山诗钞》、《楚游草》(均佚),今仅辑得遗诗二十首。维基
孙桐生(1824年—1908年),字小峰,号痴道人、钦真外史、忏梦居士。绵州(今绵阳市)人。咸丰元年(1851年),乡试中举,咸丰二年(1852年)三甲一百十八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历任湖南安福、桃源县知县。精读《红楼梦》,是“甲戌本”批注人之一。编有《国朝全蜀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904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翁心存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同光两朝皆为帝师。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和议起,力争改约稿。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卒于家。宣统元年复原官。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五
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庐,又号松禅,常熟人。咸丰丙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恭。有《瓶庐诗稿》。词学图录
翁同龢(1830-1904) 字声甫,号叔平,又号瓶庐、松禅。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授修撰。历官中允、内阁学士、刑部与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与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户部尚书领协办大学士。以主变法革职回籍。宣统间追谥文恭。诗长于七绝,多托兴萧寥之作。词风类诗。有《瓶庐诗钞》、《瓶庐文钞》、《瓶庐词钞》。维基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人称翁帝师、翁师傅,江苏常熟人,清末大臣、书法家、状元。官至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同治帝和光绪帝的两代帝师。翁同龢幼年时的国学教育系由其母亲与姐姐教导完成。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参加科举得恩贡,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中举,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陕西学政,因病回京。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翁同龢发现诸多疑窦,同治帝下令重审此案,其中涉及“两湖派”与“江浙派”的权力斗争。光绪元年(1875年),翁同龢署刑部右侍郎。次年四月,慈禧太后命教授光绪帝读书。不久,迁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晋都察院左都御史。历任刑部、工部尚书。光绪五年十一月,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通商十八条,六年八月十八日,翁同龢等人在养心殿面对两宫皇太后,翁认为伊犁可以割走,但十八条不能应允,特别是在西安、汉中设立通商口岸以及在松花江上行船等两条不可许。光绪八年(1882年),充任军机大臣。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中,主张进兵结合谈判,不可一味依仗刘永福之黑旗军。不久,罢直军机。历加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紫缰。翁同龢因曾国藩及李鸿章曾经检举其兄,因而终身与李鸿章有私怨。翁同龢对于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推行的洋务运动颇为排斥,对于该运动也有所批评,并影响往后光绪帝亲政后的举措。任户部尚书期间,处处以反腐等各理由刁难北洋水师,光绪十七年,暂停南北两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两年。当时有一副讥讽对联描写二人无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安徽合肥的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的翁同龢。李翁二人的恩怨间接导致日后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再任军机大臣,深得光绪帝信任。在甲午战争中,坚决主战。次年,清军战败,中日和议期间,翁同龢与李鸿藻极力反对割地,指出:「宁增赔款,必不可割地。」又联合俄、英、德三国谋阻割地,最终情势无法挽回。次年,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开始后,6月15日,翁同龢突然遭光绪帝将其开缺回籍。传统说法认为翁支持维新变法,推荐康有为,拟定并颁发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明定国是诏》,故遭到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之名加以罢黜;另外一个说法,则是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在于翁同龢对于北洋舰队的武器更新百般刁难所致,有次恭亲王奕䜣病重,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前往探望,光绪皇帝曾询问恭亲王奕䜣翁同龢是否值得重用,恭亲王奕䜣对光绪帝表达反对意见,最后光绪皇帝在与慈禧讨论后决定忍痛罢黜翁同龢。戊戌政变后又遭严厉斥责,将其罢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翁先到侄子江西巡抚翁曾桂署中暂住,然后回常熟故乡。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逝于故乡。死后康有为誉之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然而,根据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一书指出: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说道:「那拉氏(慈禧太后)忽将出一朱谕,强令皇上宣布。…皇上见此诏,战栗变色,无可如何。此朱谕实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闻系出于荣禄私人李盛铎所拟云。翁同龢一去,皇上之股肱顿失,然后可以为所欲为也。」可见罢黜翁同龢的诏书,为「荣禄私人」李盛铎所草拟。但是康有为在《自编年谱》却记载翁同龢被罢前夕,康有为「为御史李盛铎草译书、游历及明赏罚、辨新旧摺,李上之。」可见康有为替李盛铎草拟之「明赏罚、辨新旧」的奏摺,即是弹劾翁同龢的奏摺,将翁同龢视为「旧」而加之以「罚」。变法派领袖康有为竟然帮「荣禄私人」李盛铎草拟奏摺,岂非怪事?因此,李盛铎不但非「荣禄私人」,而且可能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与拟稿之下,上书弹劾翁同龢。翁同龢的被罢,不是「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而是康有为「除旧布新」的结果。宣统元年(1909年),翁同龢获得官方「平反」,追复官衔,并追加谥号为文恭。著作有《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等。
人物简介
维基
善广,依普杼克氏,字子居,因二世祖武义都尉怀安故汉姓怀,京口驻防蒙古镶红旗人,同治丁卯举人,十年辛未科进士。始祖塔赉,二世祖怀安,三世祖色愣,四世祖机尔哈朗,曾祖讷青阿,祖良惠,父春元(癸卯科举人),母王氏、项氏,妻文氏、李氏(道光三十年进士李吉言胞侄女)、张氏,子桂森、桂荣。其堂兄善昌是咸丰三年癸丑科(1853年)翻译进士,其子桂森是光绪十八年壬辰科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2—1893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惠甫,号能静居士。三应乡试不第。太平天国起,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五年入曾国藩幕。湘军破天京时,在曾国荃幕府,参与机密。同治间曾为易州知州,兴水利,修仓廪,增书院肄业生,居官五年引疾归。卜居常熟。所撰《能静居士日记》,史料价值极高。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六
纪钜维,字香聪,一字伯驹,号悔轩,晚号泊居,献县人。同治癸酉拔贡,官内阁中书。有《泊居剩稿》。
人物简介
维基
文辂(1837年—?),瓜尔佳氏,字子乘,号小舫,别号玉林,著有《玉林诗草》,又号吏隐居士。满洲正红旗人。咸丰五年乙卯科举人,咸丰六年丙辰科进士,后任工部郎中。父亲长秀字兰舫,是道光甲午科举人,祖父恩龄则担任过淮安府知府、淮安道等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9 【介绍】: 清直隶南皮人,字香涛,又字香岩、孝达,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号抱冰,又号广雅。少时工词章。同治二年进士。光绪初,擢司业,迁洗马。遇事敢言,曾请斩崇厚,毁俄约。与宝廷、陈宝琛、张佩纶等号为清流。中法战争时任两广总督,起用冯子材击败法军。又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立广雅书院,武事与文备并举,以谋自强。后督湖广近二十年,筹卢汉铁路,办汉阳铁厂、萍乡煤矿、湖北枪炮厂,设纺织四局,创两湖书院等,为后起洋务派首领。提倡“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反对戊戌变法,作《劝学篇》以明宗旨。庚子之役,参与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反洋教斗争及唐才常自立军起事。光绪末,擢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定清末教育制度,力谋振兴国势,而为满族宗贵所挠,不能有所作为。卒谥文襄。所作文章典瞻,诗亦淹博沉丽。有《张文襄公全集》。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二
张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晚号抱冰,南皮人。同治癸亥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赠太保,谥文襄。有《广雅堂集》。词学图录
张之洞(1837-1909) 字孝达,一字香涛,又号壶公、抱冰。谥文襄。直隶南皮人。同治二年进士,官至显位。宣统继位,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有《广雅堂诗集》。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之洞(1837—1909) 清末洋务派首领。字孝达、香涛、芗涛,号壶公、抱冰。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咸丰二年(1852)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殿试探花。累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13岁回家乡南皮应童子试时曾游黄鹤楼。同治六年(1867)任湖北学政时为黄鹤楼写楹联一副:“江汉美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輶轩访文献,记早岁放怀游览,曾饱看春暮烟花。”后来又为黄鹤楼(奥略楼)再次题联:“昔时整顿乾坤,缔造皆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还曾作七律《黄鹤楼太白堂》。同治黄鹤楼被焚毁后,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曾拟重建并主张“此楼当造铁壁,才能避免火灾”,后因种种原因重建方案未能得到实施。光绪三十三年(1907),擢升军机大臣后,其僚属捐款在黄鹤楼故址处筑建一楼,拟名为“风度楼”。张之洞知道后,建议用“奥略”二字为名,并亲笔题写“奥略楼”楼名。此后较长一段时间,一些游客将此楼视作“黄鹤楼”前来登临、游览。维基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直隶南皮县(今河北南皮)人,晚清重臣。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15岁中顺天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据说是因为慈禧太后喜欢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导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教育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还曾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宣统元年(1909年)病卒,谥文襄。著有《广雅堂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余一鳌 (1838—?),字成之,号心禅居士。江苏无锡人(祖籍浙江开化)。清代词作家。曾从水师戎幕,官候选通判。一生体弱多病,淡于名利,感一生命途多舛,每发为词章。主要有《楚楚词》、《觉梦词》、《惜春词》、《感春词》、《忆鹃词》、《柳枝词》等。(国朝常州词录)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子琴,别号蔬笋居士,又号朋石,晚年称蔬叟、石叟、容叟。清末全国知名的金石书画家,湖南清泉县鸡笼街(今衡南县鸡笼镇)人。清末光绪年间,宦粤二十馀年,先任阳山县令,后调潮州。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王宸居,新都人,生于清末。三岁失岵,事孀母孝,读书聪颖过人,母殁,绝意进取,放怀诗酒间,喜弹棋、精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