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丧尽天良(喪盡天良)  拼音:sàng jìn tiān liáng
形容泯灭人性,极为恶毒。《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既见到了,要不拿出血心来提补老爷,那小的就丧尽天良了。」
《漢語大詞典》:竣尽(竣盡)
竭尽。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我待出奔 长子 ,奈民力罢敝,无人死守;待走 邯郸 ,奈民膏竣尽,谁与守之?”
分類:竭尽
《分类字锦》:捲尽痴云(捲尽痴云)
杨万里 诸峰知我厌泥行,捲尽痴云放懒晴。
分类:
《分类字锦》:开尽无花(开尽无花)
元稹 菊花诗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分类:菊花
《國語辭典》:鞠躬尽瘁(鞠躬盡瘁)  拼音:jú gōng jìn cuì
鞠躬,弯身以示敬慎。尽瘁,竭尽辛劳。鞠躬尽瘁指不辞辛劳,尽力于国事。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六出:「我老臣不能为玉烛于光天,岂忍见铜驼于荆棘,明日奏过圣上,亲总六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國語辭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拼音:jú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语本《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意谓不辞辛苦的竭尽心力,一直到死为止。《清史稿。卷二七七。陈鹏年传》:「上闻,谕曰:『鹏年积劳成疾,没于公所,闻其家有八旬老母,室如悬罄。此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臣。』」
《漢語大詞典》:鞠躬尽力(鞠躬盡力)
见“ 鞠躬尽瘁 ”。
《國語辭典》:鞠躬尽瘁(鞠躬盡瘁)  拼音:jú gōng jìn cuì
鞠躬,弯身以示敬慎。尽瘁,竭尽辛劳。鞠躬尽瘁指不辞辛劳,尽力于国事。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六出:「我老臣不能为玉烛于光天,岂忍见铜驼于荆棘,明日奏过圣上,亲总六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漢語大詞典》: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呜呼!岂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乎!”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后多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二相争朝》:“我老臣不能为玉烛于光天,岂忍见铜驼于荆棘,明日奏过圣上,亲总六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必再议。”《水浒传》第九一回:“ 宋江 、 卢俊义 叩头奏道:‘臣等蒙圣恩委任,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 中国 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國語辭典》:克尽厥职(克盡厥職)  拼音:kè jìn jué zhí
能够忠于职守,做好其职务分内的事。如:「小李的工作表现,一向克尽厥职,所以很得上司的赏识。」《清史稿。卷三四二。富俊列传》:「帝悼惜,称其『清慎公勤,克尽厥职』,赠太子太傅,亲临奠醊,谥文诚,入祀贤良祠。」
《国语辞典》:亏不尽(亏不尽)  拼音:kuī bù jìn
幸好、幸亏。《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亏不尽相主事要小解,脚踏上摸著没有夜壶,知是丫头忘了,不曾提进,叫起丫头开门去取。」
分类:幸好幸亏
《國語辭典》:苦尽甘来(苦盡甘來)  拼音:kǔ jìn gān lái
艰难困苦的境遇已经结束,而将逐步进入佳境。元。白朴《东墙记》第三折:「似这等不枉了教人害,苦尽甘来。」《西游记》第九回:「真是苦尽甘来,莫大之喜!」也作「苦尽甜来」。
分類:经历转变
《漢語大詞典》:苦尽甜来(苦盡甜來)
见“ 苦尽甘来 ”。
《國語辭典》:苦尽甘来(苦盡甘來)  拼音:kǔ jìn gān lái
艰难困苦的境遇已经结束,而将逐步进入佳境。元。白朴《东墙记》第三折:「似这等不枉了教人害,苦尽甘来。」《西游记》第九回:「真是苦尽甘来,莫大之喜!」也作「苦尽甜来」。
分類:经历转变
《國語辭典》:江郎才尽(江郎才盡)  拼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江郎,指南朝梁文人江淹。江郎才尽原指江淹少以诗文著称,独步当代。晚年时,偶憩于一亭中,梦见郭璞索还五色笔,自此江淹作诗绝无佳句。典出《南史。卷五九。列传。江淹》。比喻文思枯竭,佳作不再。《镜花缘》第九一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也作「江淹才尽」。
《國語辭典》:江淹才尽(江淹才盡)  拼音:jiāng yān cái jìn
比喻文思枯竭,无法再创佳句。参见「江郎才尽」条。《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此老下笔数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正是江淹才尽,两句诗不曾终韵。」
《漢語大詞典》:狡兔尽则良犬烹(狡兔盡則良犬烹)
见“ 狡兔得而猎犬烹 ”。
《漢語大詞典》:狡兔得而猎犬烹(狡兔得而獵犬烹)
比喻国君得了天下,就杀害谋士功臣。文子·上德:“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功成名遂身退,天道然也。”《淮南子·说林训》:“狡兔得而猎犬烹。”亦作“ 狡兔尽则良犬烹 ”、“ 狡兔死,良狗烹 ”。《韩非子·内储说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