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勉励(勉勵)  拼音:miǎn lì
劝勉鼓励。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文明小史》第五九回:「照例说了几句感激涕零的话,制台也照例勉励他几句,叫他以后勤慎办公。」
《國語辭典》:出力  拼音:chū lì
效力,使出力量。《三国演义》第一回:「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我生平专一欺硬怕软,替人出力。」
《國語辭典》:致力  拼音:zhì lì
竭尽心力。《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小弟因先君见背的早,在先祖膝下料理些家务,所以不曾致力于举业。」
《國語辭典》:勉力  拼音:miǎn lì
1.努力。《管子。形势解》:「故朝不勉力务进,夕无见功,故曰:『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2.劝勉,鼓励。《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
《國語辭典》:悉力  拼音:xī lì
竭尽力量。《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三国演义》第二回:「朱俊听说,催促军马,悉力攻打阳城。」
分類:尽力全力
《漢語大詞典》:毕力(畢力)
尽力;全力。列子·汤问:“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 豫 南,达于 汉 阴,可乎?”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 唐 杜牧 《燕将录》:“於是任智画策,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 河 。” 清 邵懿辰 《赠陈蓺叔序》:“余尤愿 蓺叔 益坚 程 朱 之问学,而毕力於所已治之经。”
分類:尽力全力
《國語辭典》:一力  拼音:yī lì
1.合力。《韩非子。功名》:「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
2.极力、尽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指挥执意既坚,张都管又在傍边一力撺掇,兴儿只得应承。」《儒林外史》第一回:「又亏秦老一力帮衬,制备衣衾棺椁。」
3.独力。《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开棺之罪,我一力当之,不致相累。」
《國語辭典》:竭蹶  拼音:jié jué
行步颠仆。比喻力有不逮,勉强支持。《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我这初次作官,但愿得一简缺,免有竭蹶之虞。」
《國語辭典》:著力  拼音:zhuó lì
尽力、用力。宋。杨万里〈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诗〉:「好官易得忙不得,好人难作须著力。」《三国演义》第二回:「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著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
《漢語大詞典》:勠力
(1).勉力;尽力。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勠力,以与尔有众请命。” 孔颖达 疏:“勠力,犹勉力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事 越王 句践 ,既苦身勠力,与 句践 深谋二十餘年,竟灭 吴 ,报 会稽 之耻。”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贫居依稼穡,勠力 东林 隈。”
(2).并力,合力。韩非子·存韩:“昔 秦 、 韩 勠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数世矣。”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共苦 秦 久矣,相与勠力击 秦 。”新唐书·李袭志传:“吾世 隋 臣,今 江都 虽沦,宗社尚有奉,诸君当相与勠力刷讎耻,岂怙乱图不义哉?”
《漢語大詞典》:必力
尽力;并力。必,通“ 毕 ”。《白虎通·谏诤》:“必力赏罚,以定厥功。”今本无此文。尚书大传卷三作“戮力赏罚”。
分類:尽力并力
《國語辭典》:肆力  拼音:sì lì
尽力。《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传》:「宜复关内开荒地,使民肆力于农。」《文选。陆机。辩亡论下》:「是以忠臣竞尽其谟,志士咸得肆力。」
分類:尽力
《漢語大詞典》:僇力
合力;尽力。僇,通“ 勠 ”。《淮南子·人间训》:“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史记·商君列传:“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復其身。” 明 唐顺之 《指挥僉事汤雪江墓碑铭》:“公乃移兵入城,与知州僇力缮守。” 清 陈确 《答恽仲升书》:“所望僇力同心,共闢詖淫,偕之大道。”
分類:合力尽力
《漢語大詞典》:积力(積力)
合力;尽力。孙子·九地:“谨养而勿劳,併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韩非子·解老:“上不事马於战鬭逐北,而民不以马远通淫物,所积力唯田畴。”《淮南子·人间训》:“计功而受赏,不为苟得;积力而受官,不贪爵禄。”
分類:合力尽力
《漢語大詞典》:寘力
犹尽力;致力。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窃邑叛君以徼大利而无名,贪冒之民将寘力焉。” 杜预 注:“尽力为之。” 唐 柳宗元 《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虽或寘力于文学,勤勤恳恳于岁时,然而未能极圣人之规矩,恢作者之闻见。” 唐 白居易 《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策》:“上苟好奢,则天下贪冒之吏,将肆心焉;上苟好利,则天下聚敛之臣,将寘力焉。”
分類:尽力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