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68,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尼师坛
尼甫
尼干
尼采
尼聃
三尼
陁罗尼
尼禄
尼古丁
苾刍尼
比邱尼
比基尼
仇尼
尼龙
尼罗河
《漢語大詞典》:尼师坛(尼師壇)
亦作“ 尼师但那 ”。 梵语音译。佛教徒所说六物之一。即随坐衣。衣上所附布料可作坐具或卧具。 唐 张希复 《咏宣律和尚袈裟》:“共覆三衣中夜寒,披时不镇尼师坛。”翻译名义集·沙门服相:“尼师坛,或尼师但那,此名坐具。或云随坐衣。”
《漢語大詞典》:尼甫
见“ 尼父 ”。
《國語辭典》:尼父  拼音:ní fǔ
对孔子的尊称。古时常在男子字后加父字以示尊敬,因孔子字仲尼,故称为「尼父」。《文选。王粲。登楼赋》:「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也作「尼甫」。
《漢語大詞典》:尼干(尼乾)
亦作“ 尼犍 ”。梵语nirgrantha的省音译。佛教所说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国王事尼乾道,铸金银人像大十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三摩呾吒国:“天祠百所,异道杂居,露形尼乾,其徒特盛。”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天主教论:“《西域记》云: 鉢罗那迦天 祠,人露形,旦上高柱,一手执柱端,一手躡旁杙,一手一足,虚悬向外,视日影,求出生死,所谓裸形求仙,是尼犍法。”
分類:梵语音译
《国语辞典》:尼采  拼音:ní cǎi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人名。(西元1844~1900)德国哲学家。早年曾攻读古典文学、神学及叔本华哲学,在哲学思想上,尼采一方面反对宗教、伦理道德,以为只有弱者才会相信;另一方面主张超人,以为权力意志乃人间至高之原理。后精神错乱,又失明,遂卒。著作甚多,有《超人论》、《善恶彼岸》、《权力意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悲剧的诞生》、《道德谱系学》等。
《漢語大詞典》:尼聃
儒家创始人 仲尼 和道家创始人 老聃 的并称。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 竺乾 之道与 尼聃 鼎,宜根乎信,而友乎理。”
《骈字类编》:三尼
汲冢周书三尼一除戎咎丑二申亲考疏三假时权要
《漢語大詞典》:陁罗尼(陁羅尼)
即陀罗尼。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诗序:“ 鲁郡 崇明寺 南门佛顶尊胜陁罗尼石幢者,盖此都之壮观。”参见“ 陀罗尼 ”。
分類:陀罗尼
《國語辭典》:陀罗尼(陀羅尼)  拼音:tuó luó ní
一串帮助记忆的语言或声音。为梵语dhāraṇī的音译。意译为总持。一般认为它具有神秘的力量,使持诵者获得功德和对佛法不忘的作用。在汉、藏佛经中,陀罗尼皆采音译。其篇幅长短不一。
《国语辞典》:尼禄(尼禄)  拼音:ní lù
Nero
人名。(西元37~68)古罗马皇帝,以暴虐、放荡闻名,曾杀害自己母亲、妻子及老师。西元六十四年罗马城遭大火,相传是他教唆纵火。六十七年巴勒斯坦爆发犹太人叛变,尼氏派兵镇压,遭到各省强烈反对,并为元老院及禁卫军唾弃,最后自杀身亡。
《国语辞典》:尼古丁  拼音:ní gǔ dīng
由烟草叶中提出的有毒生物碱。为英语nicotine的音译。可用水蒸气蒸馏法而得。为有异臭味之油状物,毒性极强,有杀虫力。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增加血糖量及麻痹神经等作用。也称为「烟碱」、「烟草素」。
《漢語大詞典》:苾刍尼(苾芻尼)
即比丘尼。俗称尼姑。梵语男僧叫苾刍,女僧叫苾刍尼。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他国:“时 莲花色苾芻尼 欲初见佛,化为转轮王,七宝导从,四兵警卫,至世尊所,復苾芻尼。”
《漢語大詞典》:比邱尼
见“ 比丘尼 ”。
《國語辭典》:比丘尼  拼音:bǐ qiū ní
佛教用语。女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梵语bhikṣuṇī的音译。《大宝积经》卷一:「贪著美味,受比丘尼劝化饮食。」唐。韩愈 登封县尉卢殷墓志:「陇西李氏,生男辄死,卒无子。女一人,学浮屠法,不嫁,为比丘尼云。」也译作「苾刍尼」。
《國語辭典》:比基尼  拼音:bǐ jī ní
1.岛名。参见「比基尼岛」条。
2.一种女性泳装款式。为英语Bikini的音译。以极少的布料剪裁制成,仅可勉强遮掩身体的三点重要部位。比基尼原指太平洋中的一个珊瑚岛,美国曾于岛上举行原子弹试爆。由于比基尼泳装相当暴露引人注目,最初流行时,如原子弹爆炸般使人震惊,因此以比基尼为名。
《漢語大詞典》:仇尼
复姓。 南朝 宋 有 仇尼道盛 。见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
分類:复姓
《国语辞典》:尼龙(尼龙)  拼音:ní lóng
一种聚醯胺类的人造纤维。参见「耐纶」条。
《国语辞典》:尼罗河(尼罗河)  拼音:ní luó hé
Nile River
河川名。源于东非高原,上游的白尼罗河与蓝尼罗河在苏丹喀土木会流,成为尼罗河主流。流域范围遍及蒲隆地、坦尚尼亚、卢安达、乌干达、萨伊、肯亚、衣索比亚、苏丹、埃及等国,下游在埃及开罗附近进入尼罗河三角洲,注入地中海。全长约六千七百公里,为世界最长的河流。在亚斯文高坝兴建前,河水每年定期泛滥,为沿岸地区带来肥沃土壤。河川中下游沿岸地区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