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7,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下一页
腊伐尼
宝生陀罗尼经
宝星陀罗尼经
宝契陀罗尼经
宝珠比丘尼
宝带陀罗尼经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宝箧印陀罗尼
宝箧印陀罗尼经
宝贤陀罗尼经
宝藏天女陀罗尼法
苏钵剌尼
释迦牟尼
释迦毗楞伽摩尼
佛类词典(续上)
坏相金刚陀罗尼经腊伐尼
宝生陀罗尼经
宝星陀罗尼经
宝契陀罗尼经
宝珠比丘尼
宝带陀罗尼经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宝箧印陀罗尼
宝箧印陀罗尼经
宝贤陀罗尼经
宝藏天女陀罗尼法
苏钵剌尼
释迦牟尼
释迦毗楞伽摩尼
坏相金刚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元沙啰巴译。此陀罗尼如金刚之坚利,能破坏一切烦恼魔障,故名坏相金刚。
(经名)一卷,元沙啰巴译。此陀罗尼如金刚之坚利,能破坏一切烦恼魔障,故名坏相金刚。
腊伐尼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参见:岚毗尼)
(地名)(参见:岚毗尼)
宝生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经说持诵者能灭一切罪,得清净天眼。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经说持诵者能灭一切罪,得清净天眼。
宝星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八卷,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即大方等大集经中宝幢分之同本别译也。说调伏魔王护持国土。宝星者三昧之名,旧经谓之宝幢三昧。得此三昧,则观见一切法如宝星,犹如在高幢而下观,故云宝星,宝幢。经四曰:「时光味仙人,即得菩萨三昧,名曰宝星。所得三昧于菩萨三昧一切观见,如在高幢。」
(经名)八卷,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即大方等大集经中宝幢分之同本别译也。说调伏魔王护持国土。宝星者三昧之名,旧经谓之宝幢三昧。得此三昧,则观见一切法如宝星,犹如在高幢而下观,故云宝星,宝幢。经四曰:「时光味仙人,即得菩萨三昧,名曰宝星。所得三昧于菩萨三昧一切观见,如在高幢。」
宝契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消除一切灾难宝髻陀罗尼经之略名。
(经名)消除一切灾难宝髻陀罗尼经之略名。
宝珠比丘尼
【佛学大辞典】
(人名)舍卫国有长者,生一女,顶上自然有一宝珠,因字云宝珠。有来乞者,即取而施与,施已复生。年长诣佛所出家,遂證阿难汉。佛说其往因。见百缘经八。
(人名)舍卫国有长者,生一女,顶上自然有一宝珠,因字云宝珠。有来乞者,即取而施与,施已复生。年长诣佛所出家,遂證阿难汉。佛说其往因。见百缘经八。
宝带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说圣庄严陀罗尼经之别译。为童子带佩可避恶鬼之神咒,故名宝带。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说圣庄严陀罗尼经之别译。为童子带佩可避恶鬼之神咒,故名宝带。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在摩伽陀国清净园白莲池侧七宝如意树王下,住于如意宝珠王三摩地,而说佛设利之神咒及修法。经题之宝,即如意宝珠,标众生心性之宝珠,且标佛舍利之宝印也。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在摩伽陀国清净园白莲池侧七宝如意树王下,住于如意宝珠王三摩地,而说佛设利之神咒及修法。经题之宝,即如意宝珠,标众生心性之宝珠,且标佛舍利之宝印也。
宝箧印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真言)宝箧印陀罗尼经所说之神咒也。经曰:「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洋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
(真言)宝箧印陀罗尼经所说之神咒也。经曰:「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洋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
宝箧印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一切心如来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一卷,唐不空译。此陀罗尼藏三世诸佛全分之法身舍利,故云宝箧,坚固不坏,故云印。
(经名)具名一切心如来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一卷,唐不空译。此陀罗尼藏三世诸佛全分之法身舍利,故云宝箧,坚固不坏,故云印。
宝贤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祇园,宝贤大夜叉王,献咒使贫苦之众生安乐。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祇园,宝贤大夜叉王,献咒使贫苦之众生安乐。
宝藏天女陀罗尼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说宝藏天女之陀罗尼及修法。
(经名)一卷,失译。说宝藏天女之陀罗尼及修法。
苏钵剌尼
【佛学大辞典】
(动物)揭路荼鸟之异名。译曰妙翅,旧译金翅鸟。俱舍光记八曰:「或云苏钵剌尼,此云妙翅,翅殊妙也,旧云金翅鸟,非正所目。」梵Suparn!in。
(动物)揭路荼鸟之异名。译曰妙翅,旧译金翅鸟。俱舍光记八曰:「或云苏钵剌尼,此云妙翅,翅殊妙也,旧云金翅鸟,非正所目。」梵Suparn!in。
释迦牟尼
【佛学大辞典】
(佛名)S/a%kyamuni,印度迦毗罗城Kapilavastu,主净饭王S/uddhodana之子,母曰摩耶Ma%ya%,名呼悉多太子。诞生于城东岚毗尼园Lumbini。生后七日,母殁,姨母波阇波提养育之,跋陀罗尼Bharani教养之。幼对于人生诸现象,既有思惟之处。或于阎浮树下思耕农之苦,或见诸兽相食而厌人生之斗争。又于四门出游之途上,观生老病死之相,有遁世之志。遂乘月夜令侍者车匿为伴。跨白马犍陟出家。寻跋伽婆Bha%rgava(巴Bhagava%)而闻苦行出离之道,更访阿蓝迦蓝于摩揭陀国王舍城北弥楼山Meru,闻僧祛派之法,转而历问郁陀罗仙Udraka,皆不得所求之大法。去而入优娄频罗村苦行林,严苦六年,形容削瘦,极酷烈之苦,继以为苦行非解脱涅槃之道,断然改前日之行,浴于尼连禅河,以去身垢,受村女所捧之乳糜,坐正觉山菩提树下思惟曰:不得等正觉,不起此坐,思惟七七日,观四谛十二因缘之法,于是成觉者Buddha,世尊Lokajyestha,为人天之师。时年三十五。自是以后四十馀年游历四方,化导群类,西历纪元前四百八十七年于拘尸城外娑罗双树,包于白花之香,而遂大般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佛名,华译为能仁寂默,是开创佛教的教主,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父名净饭,母名摩耶,因为了追求真理而出家修道成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说法四十五年,谈经三百馀会,所度人天,其数无量,约于公元前五四三年入灭,世寿八十岁。
(佛名)S/a%kyamuni,印度迦毗罗城Kapilavastu,主净饭王S/uddhodana之子,母曰摩耶Ma%ya%,名呼悉多太子。诞生于城东岚毗尼园Lumbini。生后七日,母殁,姨母波阇波提养育之,跋陀罗尼Bharani教养之。幼对于人生诸现象,既有思惟之处。或于阎浮树下思耕农之苦,或见诸兽相食而厌人生之斗争。又于四门出游之途上,观生老病死之相,有遁世之志。遂乘月夜令侍者车匿为伴。跨白马犍陟出家。寻跋伽婆Bha%rgava(巴Bhagava%)而闻苦行出离之道,更访阿蓝迦蓝于摩揭陀国王舍城北弥楼山Meru,闻僧祛派之法,转而历问郁陀罗仙Udraka,皆不得所求之大法。去而入优娄频罗村苦行林,严苦六年,形容削瘦,极酷烈之苦,继以为苦行非解脱涅槃之道,断然改前日之行,浴于尼连禅河,以去身垢,受村女所捧之乳糜,坐正觉山菩提树下思惟曰:不得等正觉,不起此坐,思惟七七日,观四谛十二因缘之法,于是成觉者Buddha,世尊Lokajyestha,为人天之师。时年三十五。自是以后四十馀年游历四方,化导群类,西历纪元前四百八十七年于拘尸城外娑罗双树,包于白花之香,而遂大般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佛名,华译为能仁寂默,是开创佛教的教主,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父名净饭,母名摩耶,因为了追求真理而出家修道成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说法四十五年,谈经三百馀会,所度人天,其数无量,约于公元前五四三年入灭,世寿八十岁。
释迦毗楞伽摩尼
【佛学大辞典】
(物名)宝珠名。释迦毗楞伽译曰能胜,摩尼,宝珠之总名,此译离垢。观经妙宗钞二曰:「摩尼正云末尼,此翻离垢。」
(物名)宝珠名。释迦毗楞伽译曰能胜,摩尼,宝珠之总名,此译离垢。观经妙宗钞二曰:「摩尼正云末尼,此翻离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