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尼泊尔王国(尼泊尔王国)  拼音:ní bó ěr wáng guó
Kingdom of Nepal
国名。位于中亚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内陆国。面积约十四万七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九百六十万。首都为加德满都( Kathmandu)。人民多信奉印度教或大乘佛教,以尼泊尔语为国语。西元一八一四年英国入侵而被控制,但于一九五○年脱离英国成为一君主立宪国家,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为其国庆日。币制单位为Rupee。简称为「尼泊尔」。
《国语辞典》:尼泊尔(尼泊尔)  拼音:ní bó ěr
Nepal
国名。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参见「尼泊尔王国」条。
《国语辞典》:阿里  拼音:ā lǐ
地名。东连后藏,南界尼泊尔,西界印度,北界新疆。境内有喜马拉雅、冈底斯山脉。地区行署在噶尔县狮泉河镇。
《國語辭典》:印度  拼音:yìn dù
India
国名。位于亚洲南部,介于孟加拉湾与阿拉伯海之间。参见「印度共和国」条。
《漢語大詞典》:净饭王
释迦牟尼之父。相传为古代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国王。
《漢語大詞典》:中尼公路
从西藏拉萨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中国境内途经日喀则至樟木口岸段,长829千米;尼境内段长114千米。1967年建成通车。是联系中国和尼泊尔的国际公路干线。
《国语辞典》: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  拼音:xǐ mǎ lā yǎ shān
Himalayas
山名。位于中国西藏与印度、巴基斯坦、不丹、尼泊尔之间,为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东西长约二千四百五十公里,南北宽约二百至三百公里,呈向南凸出的弧形,是构造复杂的年轻褶皱山脉。最高峰为圣母峰,高八千八百四十二公尺。印度与缅甸的大河流,均发源于此山。也称为「雪山」。
《国语辞典》:加德满都(加德满都)  拼音:jiā dé mǎn dū
Katmandu
城市名。尼泊尔的首都,为佛教圣地。位于国境中东部,在干达克河之东。自古为中印间交通要冲。
《国语辞典》:埃佛勒斯峰  拼音:āi fó lè sī fēng
Mount Everest
山峰名。介于中国西藏与尼泊尔间的山峰。参见「圣母峰」条。
《国语辞典》:春丕峡(春丕峡)  拼音:chūn pī xiá
地名。位于西藏札什伦布南,近不丹、尼泊尔界。是藏南要隘,为雪山之峡,有春丕河灌溉其地,土质肥沃,为西藏之冠。也作「春碑峡」。
《漢語大詞典》:干城章嘉峰
世界第三高峰。在尼泊尔与锡金边界线上,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海拔8586米。1955年人类首次登上峰顶。
《漢語大詞典》:泥婆罗(泥婆羅)
尼泊尔 的旧译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波罗拔藻,叶似红兰,实如蒺藜, 泥婆罗国 所献也。”旧唐书·西戎传·泥婆罗:“ 泥婆罗国 ,在 吐蕃 西。其俗翦髮与眉齐,穿耳,揎以竹筩牛角,缀至肩者以为姣丽。食用手,无匕箸。其器皆铜。多商贾,少田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佛教发源地 泥婆罗 近在南邻,又是 吐蕃 的属国,千余年来佛教徒向四方传教,却不曾进入 吐蕃 ,钵教的抵制,当是一个重要原因。”亦省称“ 泥婆 ”。 唐 段公路 北户录·蕹菜:“国初 建达国 献佛土菜, 泥婆国 献波稜菜。”
《國語辭典》:廓尔喀人(廓爾喀人)  拼音:kuò ěr kè rén
Gurkhas,Curkalis
尼泊尔的主体民族,亦作为尼泊尔人的泛称。主要分布在加德满都谷地和西部廓尔喀、帕尔帕等地区。操尼泊尔语,属印欧语系印欧语族。信印度教,实行种姓制度。多从事农业、手工业。
《国语辞典》:卢比(卢比)  拼音:lú bǐ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的货币名称。为英语rupee的音译。